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三、月的愁绪意象。
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有个人生下来就是个盲人,他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就去问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盘。”盲人立刻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找到一个铜盘,仔仔细细地摸着,还用手敲了敲,铜盘立刻发出了声响,他恍然大悟地说:“哦,太阳原来可以发出声音。”
有一天,他和邻居闲聊时听到钟声,立刻说:“这是太阳的声音。”邻居告诉他说:“那是钟而不是太阳,太阳会发光,就像蜡烛一样。”于是,盲人又去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
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了形状与蜡烛相似的竹笛,以为那就是太阳了。
[含义]认识事物不能只凭道听途说,要全面细致。
[出处]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
《中国文人的活法》这是一本内融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人生哲理描绘于一体,充满人生智慧、给人带来莫大的阅读快感的佳作。作者对他们深刻的揭示、独到的剖析,生动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文人、古人,读了本书也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提到文人正可谓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这其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遗臭万年者,再加上庸碌无为者就更是无法计量。再观他们的活法,中国文人多处于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作为中国社会的精英集团,受到极高的礼遇。然而他们当中却鲜能仕途得意且名垂青史;更多的还是大才难展,壮志难酬,屡遭小人构陷,权臣排挤,现实打击之人。
活法,这也是从古至今每个人想解而又难以解开的疙瘩。就像书中有些人物不太为我们所熟悉,但作者从中挖掘出了有普遍意味的东西;有的人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越是这些人,作者越能挖出别人看不到或看到不愿说的另一面,正如序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通过密叶投射在霉苔上面的月光,只看到点点的碎影。他们或活得很有名,或活得很有趣,有的.令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咬牙切齿,有的令人鄙视,有的令人崇敬,有的令人叹息。他们的为人、性格、奋斗目标以及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打上的烙印,他们的身体力行,无不使人感悟到,选择了什么样的活法,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
作者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坎坷人生阅历的文坛老人反思历史人物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命运,洞悉当今现实善恶美丑人生百态所得出的肺腑之言。本书选取了不同时期文人的生存选择与历史境遇,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知的秦相李斯、魏帝曹操、文豪苏东坡、才女李清照、大诗人陆游、廉史海瑞,又有几乎被历史淡忘的、西晋附庸风雅的王衍、淹没在巨贪下的作为诗人的严嵩,等等。作者描绘了他们选择的不同活法和为人,以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形象,启迪今人的人生思考。
从古人的人生经历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把握自己,虽然生活中自己有时会有点迷茫,有点浮躁,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感受,去领悟反省自己时,总感觉也有他们的影子存在,仿佛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流,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人活一世,树活一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和亲朋好友带来幸福,所谓幸福就是给予别人的多过别人给予自己。
毛遂自荐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次,碰上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到楚国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余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他们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总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大以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从未听到有人在我面前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说:“您说的并不全对。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里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如果早就将我这把锥子放进口袋,我敢说,我不仅是锥尖子钻出口袋的问题,我会连整个锥子都像麦穗子一样全部露出来。”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很有道理且气度不凡,便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一到楚国,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还没有一丝进展。面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20个人中便有19个只知道干着急,在台下直跺脚、摇头、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时间不等人,机会不可错过,只见他一手提剑,大踏步跨到台上,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胆怯。他两眼逼视着楚王,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他从赵楚两国的关系谈到这次救援赵国的意义,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的凛然正气使楚王惊叹佩服;他对两国利害关系的分析深深打动了楚王的心。通过毛遂的劝说,楚王终于被说服了,当天下午便与平原君缔结盟约。很快,楚王派军队支援赵国,赵国于是解围。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