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台的帮助下,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并且将女孩子的父亲,男孩子的母亲都招到了现场。首先女孩子出场,她诉说了相恋了八年的男朋友从相识相爱的过程,她说男朋友过去一直很照顾她,现在变了,变得脾气大了,不耐烦了,直到离家出走。她不明白为什么。男孩子出场了。女孩子一见男孩子就说:“这几天你到哪去了,到处找不到你,急死我了。”男孩子依然愤愤地说:“你现在知道找我了。你在家里除了上网,什么也不干,我回家连口热水热饭都吃不上。衣服堆成垛,碗筷长了毛,你也不知道洗一洗,”女孩说:“你变了。以前你也是这样,从来不抱怨。现在就不行了?”男孩说:“以前不觉着,现在感到有些受不了。”主持人问男孩:“最终导致你出走的原因是什么?”男孩子说他接到女孩子父亲的电话,女孩子的父亲要求他必须在上海买一套房,并且一下子将首付拿上,否则,不能结婚。男孩说自己到上海打拼刚刚四年,老家又是农村的,哪有这么些钱?
女孩的父亲上场了。他说男孩子没有责任心。男孩在上海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去看过未来的老丈人。对此,男孩分辩说这是他跟女孩的约定。女孩的父亲在上海定住,家庭条件比家在农村的男孩优越多了,男孩感到他瞧不起自己,有些自卑。就和女孩商量,一定干出点名堂来,抬着头去见老丈人。女孩子的父亲又说:男人做点家务就抱怨。上海的男人有几个不做家务?在女儿还小的时候老婆就离婚了,是他一个人将闺女拉扯大,他什么不会做?男孩子争辩说:自己是来上海打拼的。不是来做家务的。他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要是不好好工作,挣不到钱,怎么生活?
男孩的母亲上场了。她说:自己一开始就不同意儿子和女孩交往。原因是女孩子是个上海大小姐,瞧不起她家人。一没有礼貌,二不会过日子干活。结果两个人瞒着家人跑到上海来了。母亲想儿子,常常想得掉泪,睡不着觉。听说儿子要准备结婚了,当母亲的当然高兴。她想儿子一定住着漂亮的大房子,光滑的地面砖,气派的家居,就高高兴兴地来到上海。来到这里一看,她心疼了。儿子租住的房子像个小狗窝。里面乱七八糟,脏衣服臭袜子到处都是。儿子辛苦工作回来,还要洗衣做饭,收拾卫生。女孩子什么也不干,只会玩电脑。儿子做了饭,女孩嫌不好吃,非要吃什么肯德基什么的。女孩的新衣服有的是,都是很贵的,还是要不断的买。像这样无节制的花钱,什么时候能买上房子?她说家里有大房子闲着,她要将儿子领回去。
最后主持人问男孩:你愿意跟妈妈回去吗?他说不想回去。这里有自己的事业,四年的打拼好歹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不想放弃。女孩子也表态,有什么事,只要男孩好好说,她会听的,她也表示以后学做家务。男孩母亲无可奈何地说:只要他们两个好好过日子,怎么也行。
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男孩女孩重新和好,拥抱在一起。
这个事情,相信不少人也看到了。不知别人有什么想法,我却久久不能释怀。
首先,我坚持男孩母亲的意见。要是我的儿子找到这么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娇小姐,我也不赞同。男人就应该奋力拼搏在外,努力挣钱养家,这是最起码的'本色。有空适当的做做家务也无可厚非,但不是全部。一个女人,就应该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做个贤妻良母。一个普通的女人,不会洗衣做饭,还叫女人吗?当然,如果你是日理万机的女强人、领导,顾不得家里那一套,也有话说。只要有了钱,可以雇保姆。关键是你什么也不是,怎么能什么也不干呢?女人和男人一样,要自立自强,要使自己活得有价值。要懂得付出,懂得心疼别人。这样,美好的生活才会长久。否则,一朵鲜花再美它也有凋谢的时候。爱和恨都是相互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人不能只懂得获取,不懂得付出。只有付出,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再就是女孩的父亲,你的观点也太片面了。你是因为家中没有女人而包揽了全部的家务,而不是有女人放在一边看着自己去做。你应该教导自己的女儿学做人妇,而不是一味的纵容女儿不做家务。你这是害女儿,而不是爱她。
世间任何东西,如果只好看而无大用。最后只能像晨间的露水,见不得阳光。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当一个人说:“这钱是我的。”他错了,钱并不属于他,他只拥有钱的使用权罢了,同样,我们也是一样的。当你把钱用来买东西的时候,它已经不属于你了,而是属于商店的老板,当然,他也只是拥有使用权。
有人经常说:生命是属于我的!谁也拿不走!大家都当这句话是对的,其实它错了,而且大错特错,生命是属于我们的,但当你死了以后,生命又是属于谁的呢?我们无从而知……
从前,有一个有钱的'人,他生前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但他死后,基本上很少有人来悼念他,他的朋友都是看他有钱才和他在一起的,这么说,他的朋友也不属于他。
大家都认为:“我是属于我自己的!”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你是属于自己的,当然,那只是在做你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当你在被迫的做一些事,那时的泥,已不再属于你……
没有什么是我们的,你拥有的东西很少很少,失去的东西往往却很多。我曾思考过很多的问题,但只有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
真的,没有什么是“我”的……
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上山,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要么作栋,再不当用,也要作椽。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
作为木匠,他衡量木头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实用”。其实,只要我们把视野稍微扩大一些,便可发现,像木匠这样用“实用”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还不在少数。找对象首先看他(她家是否有钱,评判学生首先看他的分数多少,结交朋友首先看他(她是否有利用价值……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念。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承认人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讲究一点实用,追求一点功利,本也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盯在“实用”和“功利”上。人为万物之灵,理应有除物欲之外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除了“实用”的眼光外,我们还要有审美的眼光。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以发现许多美的东西,可以造就许多可造之才。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著名的教授。
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一切都因为发现者用的是“审美”的眼光,而不是世俗的“实用”的眼光。
给我,给我一双审美的“慧眼”吧!为了奇形怪状的树根不被抛弃,为了千里马不“骈死于奴隶人之手”,为了这世界上的美不再被埋没。
如果说青春需要一种素质,那么就需要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选择,或者运用那些锲而不舍的青春元素,登高望远人生的辽阔。在这些经过的风雨中,活出生活最朴素的意义和价值。
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世间风景,用一种悲凉去解读,领悟到的只有感伤与灰暗,或者是悲哀与不堪,那心地的滋味,眼前的景色,也都变得不一般,成为生命最沉重的压力、内心和这个世界最遥远的距离。
人生这一场经过,需要在迷茫中突破,本来就不排除,那些泪水背后的思考、觉醒和长大。哪里有不曾曲折的故事,哪里有不曾落泪的青春,那些出现在生命旅途中的故事,早已成为生命风景的映衬,或深或浅的色彩。
青春对梦想的思考,可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需要一个更宽的视野,超越这世态炎凉纷纷扰扰。看见生活那些温暖与明亮,在生命的积极中做出抉择;看破那些浮云聚散的灰色与伤感,做的了自己心地的主人。
青春这条路,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态度,去承担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叩问和追求,活出一种充满力量的状态,和多姿多彩的存在。
都说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生在哪里出发,目标有多远,归宿在何方,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里这么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恰似这青春,不是任由那些来势汹汹的烦恼兴师动众,而是活出内心明亮的观照,最适合人生向前的生命力量。
青春也是一种对智慧的锤炼,温和而理性,欣赏与尊重,不可回避青春这条路的艰辛,更需要砥砺前行,更不免泪水伤痛,这青春也就活成了一场不一样的发现,和生命智慧的风采呈现。
人生需要自己去承担的力量,走过一段旅途,创造一片风景,活得出挺身而出,也活得出善良担待。不忘初心,用自己对青春的信念,活出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赞美与祝愿。
对于青春的理解,不可否认,它是生命中最丰富和精彩的时光,历练着人生迎接未来的勇气和信念,也成就着人生承担压力和突破困惑的能力,当然也告诉着人生的.遗憾,没有谁能在青春中停留,这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不是活向了一个猜不透的世界,而是在提醒着人生,好好珍惜,好好活着,好好继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