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下了大巴,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到了于谦祠。于谦祠白墙黑瓦,朱漆大门,牌匾上“于忠肃公祠”几个金色的大字端端正正,显得庄严肃穆。于谦祠里有一尊铁犀牛像,这尊犀牛像威风凛凛,可神气了!于谦祠里金桂飘香,一朵朵鹅黄色的小桂花藏在碧绿枝叶间,米粒般大小的桂花轻轻地随风飘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桂花上还点缀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远远望去,像是一颗颗珍珠。
于谦祠旁边有一片松树林,一棵棵松树,粗壮而挺拔,枝叶繁茂,把蓝天都遮住了。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布满了墨绿色的苔藓,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更绿了。小草尖儿上点缀着晶莹的.露珠,那柔软而娇嫩的样子,惹得人总想亲吻一下。
于谦祠的湖泊美景,更是为人惊叹!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宛如一张网,这张网不仅网住了千山万树,连那小小的、细细的狗尾巴草都被这张巨大的网网住了,更网住了我们的欢歌笑语。湖泊边长着芦苇,芦苇长得高而细,柳絮一般的芦花随风飘曳,数片芦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排接一排的白色波浪。
芦苇边上长着一片挨挨挤挤的荷叶,绿色的荷叶中点缀着几片枯黄的荷叶。这些荷叶有的像个翡翠托盘,几颗“珍珠”在上面滚动着。有的像把撑开的雨伞,纤细的荷梗就是伞柄。还有的荷叶边藏着小莲蓬呢!这些褐色的莲蓬有的藏在荷叶边,有的藏在荷叶底下,还有的藏在枯黄荷叶边,巧妙地与枯黄荷叶融为一体。
湖边的小山坡上长着芙蓉花,芙蓉花千姿百态,白的像雪,粉的像霞,还有的白中泛粉,美丽极了!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就要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听到一阵清脆的歌声,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原来是小鸟和蝉在鸣叫,可我认为这是秋的声音。一阵秋风拂过我的脸庞,我感觉到了秋天的味道。
秋天的于谦词真美,我爱这个地方。
医圣祠是坐落在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圣祠建筑群具有汉代艺术风格,博大雄浑,巍峨壮观。
张仲景,名玑,东汉南阳人(公元150-219年)。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甘愿弃长沙太守而行医济世,所著不朽名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辩证率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被医林后学奉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
走进威仪肃穆的医圣祠大门,迎面就是赫然挺立的照壁。照壁后面的院落,优雅宁静,独具匠心,令人心旷神怡。庭院里十大名医塑像中间有一尊高大的医圣塑像,后面的六角碑亭里,是我国***的题词。院内两侧的东西长廊,分别镶嵌着《张仲景组画》、《历代名医评赞》、《历代名医画像》石刻200余方。另有“百寿亭”等景观。
沿青石大道穿过宏伟的朱红色三孔拱形山门,便来到清雅肃穆的“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墓呈俯斗形,四角各有石刻羊头,代表吉祥如意,墓顶一莲花台坐,象征着张仲景高尚的品德。后院里各类塑像丰富多彩,厢房里各类文物琳琅满目。西苑里古井森森,杨柳依依,蟠龙怪石,小桥亭阁,也不失为现代的后花园。
医圣祠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医圣祠博物馆自重建以来,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建立了业务关系,仲景医学思想正以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全人类造福!
南阳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坐落在豫西南的医圣祠。
走上九级台阶,迎面看到的是一个子母阙,下面雕刻着一对朱雀,代表方位和吉祥。走进医圣祠,看见的是一个长3。5米的照壁。照壁的正面刻有已帮中医黄竹斋老先生所著的《医圣张仲景传》。两侧分别刻着著名学者任应秋给《张仲景传》写的一幅: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救人。照壁后面刻有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的续言。走过照壁就可以看到一座表情庄重,深想苦思的张仲景石像。我想可能是张仲景为了如何编写好《伤寒杂病论》而思考吧!石像的两边有两条长廊,长廊的花岗石上刻着许多医学知识,还有十大名医的塑像:他们有的和张仲景一样苦思;有的背着药筐准备上山采药;有的则是慈祥地站在那里,可能是在不厌其烦地回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吧?总之是形态各异。
走过一道朱红色拱形的门庭,就到了医圣祠的后祠,这里长眠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张仲景,我们轻轻地走过,怕要惊醒沉睡的他。张仲景就葬在那个俯斗形、四角用石斗雕成羊头的棺材中,这就是他的墓地。
如今医圣祠的名字,已经享誉中外了,许多外国游客都来游览医圣祠,这不都是托了张仲景的福吗?而医圣祠也正是我们南阳走向新时代的坚固桥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