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着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没有作业的琐碎,也没有课业的枯燥,更没有父母唠叨声的徘回。
小时候,我们曾经是那样急切地盼望着长大,以为长大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可是,当时天真无邪的我们可曾想到?原来长大的过程竟是如此的枯燥乏味,乏味得就像是一张皱巴巴的白纸。我小心翼翼的将它捋平,才发现,那已经揉皱了童年,已经找不到地方容我提笔绘画。
无数的`作业将我们挤压,我已经不敢奢望没有作业的日子。
老师问:“如果今天是无作业日,那你会做什么?”出去逛街,难得与父母一起出去散散步;或者留在家里打开电视狂欢一番;又或者,抓住别人休息的时间拼命复习一下功课,默默地补父母布置的作业?
我瞠目结舌,不敢奢望有这样的日子。
假如有这样一个无作业日。
我要将家里所有的玩具都搬出来。三岁时候玩过的小汽车,五岁时候玩过的小皮球,七岁时候经常拆卸的积木,不管多幼稚多可笑的玩意,我都要搬出来,好好的复习一回自己的童年,重温一回无忧无虑的旧梦。
我要将轮滑找出来。妈妈将轮滑藏到哪里去了?我要提着轮滑下楼,上小区的花园里好好的溜上三个小时。妈妈说,我六七岁的时候,曾经将轮滑玩得非常溜,可是当九岁的我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空再度穿上轮滑的时候,却发觉自己竟然不会溜冰了。妈妈皱眉说:“因为大了,所以胆子小了,不敢再横冲直撞了。”妈妈也懂得这个道理吗?不管怎样,我要唤醒我身上沉睡的轮滑细胞,我要再度学会它!
我要跑到田野去好好地疯一回。我是外婆养大的野孩子,自从记事时候起就在田间地头抓着泥巴玩耍。可是到了爸爸妈妈身边后,我被锁在了楼上。我忘记了花生叶子的形状,我也忘记了判断玉米成熟的标准,我甚至开始害怕菜青虫了……我要重新吸允一番泥土的芬芳,我要给外婆煲一个长长的电话粥,告诉她,她的外孙女没有将泥土的香味遗忘。
或者,我还应该将书包里的作业本给找出来?妈妈给我买了几本作业册,开学一个月了,我还没有翻过一页呢。虽然妈妈很大方的说:“你只要翻翻看就成了,不用仔细做。”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爸爸的声音响了起来:“还发呆呢?抓紧写作文!”
一个激灵。
好吧。
成长的过程就像是一张白纸。没等我拿起笔来绘画,爸爸、妈妈、老师们的手就已经伸过来。于是,白纸揉皱了,童年也揉皱了。
但是,我的童年毕竟是我的童年,即便是一张揉皱了的白纸,我也要画好它!
揉揉发僵的嘴角,我笑起来。拿过水彩笔,小心翼翼——绘画!
上周,我们利用午自习的`时间上了一节道德教育课。
前一天,老师发给我们一张纸条,老师说要把它们背下来,至今,有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这句话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所以我们一定要关爱他人,帮助他人。随着主持人那声如洪钟的声音请上来了两位互助的同学,他们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也让我想到了一句口号:我们要做具有国际素养的新一代少年,学校开展高效课堂很久了,这不但让我增长了知识,又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不一会儿,道德学堂结束了。
通过这次道德学堂的教育,使我深深地到,我要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比如有一位老奶奶过马路,有许多车辆车来车往,我如果看见,就会搀扶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对我说一声谢谢或对我微笑,我心里就会温暖许多许多。雷锋叔叔说过这样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所以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德育新论》中提到享用功能之教育价值,实施德育过程给受教育者带来的快乐、愉悦与幸福,并且十分强调这种快乐、愉悦与幸福的体验对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归纳为:激发道德的需要与动机;道德认识转化为信念的中介;外在道德价值转化为内在德性的通道。
反思我国的道德教育,往往忽视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这种可能和应有的愉悦。把道德教育作为斗和批的痛苦折磨。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感受到道德是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履行道德的责任与义务是一种生命的快乐,让受教育者个个都能成为享用文明幸福的人,也就成为德育的最终归宿了。
所感所悟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人道主义入门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精神上给别人以温暖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快乐。正是这种快乐使孩子们在做完一件好事之后促使他们再去做第二、第三件,以此引导他们沿着道德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他深刻地指出:只有这种伴随道德行为而来的内心喜悦才能激发起真正的道德需要与动机。 就像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好动,课堂上不能静心倾听同学的发言,打断教师讲课,抄袭他人作业,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已有等等,在老师看来是不道德的,不允许的行为,在学生心目中却是完全合理的,并没有道德与否的问题。而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地充当裁判、法 官的角色,自主去判定谁对谁错、谁应该接受批评或惩罚,而往往忽视了道德主体的内心体验,损伤了孩子的道德情感。
当学生为避免批评或惩罚所表 现出来的服从行为,并没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只有他们树立了自觉道德意识,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产生的道德行为才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与动机,使其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呢?
1、适当的竞赛,激发学生道德行为的内需。
从生活事件着手,结合学习目标,分小组开展竞赛,道德行为达到一定效果给予集体奖励。例如: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竞赛,让低年级儿童在获奖内需激励之下,逐渐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2、间接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儿童道德意志。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课堂上,书本上有许多包含道理的文章,一次教学活动中《一分钟》这篇课文,讲述了晚一分钟起床而迟到十分钟的事,于是课堂后向学生提出,那平常我们起床时该怎样做?学生就此知道不能因为晚起一分钟而迟到的道理。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明理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虽然是一次教学活动,但是促进了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3、利用游戏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游戏是一种自然规律支配的偶然性活动。它既有偶然性的元素,又有必然性的元素,因此成人喜欢,儿童也喜欢。我就利用游戏的特征,丰富道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例如:棋类游戏学生是最喜欢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棋类比赛,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服从裁判、不损害对方、公平竞争等诚信的道德行为,从而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一种人性化道德情操。
小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道德教育要让人们从青少年时期起,每天都能从这个源泉中不断汲取新的力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