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在历史文献中确实有资料可证的,是晋代《搜神记》一篇文中载有“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之段落。
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当是影戏艺术的雏形。影戏虽分由真人成影的人影戏、用双手表演的手影戏和用平面偶人表演的皮影戏,但都同源于幕影表现原理。另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决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熟的前期历程,只是史料断档而已。若将这一前期历程,试上推为皮影戏成熟于极为崇尚文化艺术的盛唐,不无道理。进而再将起源时代上推至两汉并不为过。
这一推论与《搜神记》中“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说相合。故将皮影戏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较为客观。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从,所以流传甚广。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只是在近代社会动乱和新潮文娱的冲击之下才陷于现状。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在我的家乡—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村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说起皮影戏,我可是情有独钟。
记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吃饭,爷爷说:“大坝里来了个皮影剧团,吃完饭我带你去瞧瞧。”皮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物,不知啥样。我扒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爷爷来到大坝里,只听见锣声、鼓声、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身边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锣声、鼓声、喝彩声更响了。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闹海》、《西游记》、《葫芦娃》……精彩绝伦。
半夜节目结束了,我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后面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爷爷见我好奇便给我讲:“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很精致。这皮影共有十一个关节是仿照人得关节制作而成的。这让我越来越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高科技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爱我家乡的皮影戏!
农历大年初四,我去2113玉渊潭坎皮影戏,是一个叫5261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4102团演出的,而且是免费的1653,很受人关注,自然,去看他们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很多,我刚踏进们,已经挤满了人,这些表演者也开始表演了。 他们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叫《鹤与龟》。《鹤与龟》讲述了仙鹤与乌龟争斗的故事。仙鹤凭借其尖刀利嘴想制服乌龟,是你来往斗得难解难分。最后,自持强大的仙鹤终被龟咬死。 表演结束了,这些演员站在了皮影剧目前面,我当时很惊讶,这些表演者的个子怎么这样矮?大家和我的想法很相似,于是,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叹,经主持人介绍,我们才知道,他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已成年,却仍然是儿童的身高和声音;虽然身体先天发育不足,身体无法正常成长,可心智和常人无异。
因为这样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希望融入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梦想。袖珍人特殊的身高和童音优势,让他们成了儿童皮影的最佳表现者。 介绍之后,响起了阵阵掌声,人们都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感动,多么顽强的群体!我陷入了沉思。 这些表演者的年龄在22岁左右,身高是孩子般的身高,声音是童声,这些人是在社会上被人遗忘的人,而且在社会上很难生存,在这种困难和挫折的环境下,他们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轻松的心情去面对,这股劲是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是要学习的,他们心中总是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坚持!坚持!再坚持!所以他们成立了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有了充满光辉的今天! 我感动,我自豪。我被他们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身影让我永不忘却,他们的精神永刻我心中!
周末,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南关厢看皮影戏。妈妈告诉我,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蜡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故事的形式表演的民间戏剧。虽然我在电视里看过几次皮影戏,但是现场观看还是第一次,不免有几分期待。
我们来到南关厢,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穿过几条古色古香的小街,便到了皮影戏小屋。推开木制的大门,里面可真热闹,一把把木椅子上坐满了人,大家都盯着舞台上一块白色的幕布。我们赶紧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便静静地等待皮影戏的开始。
音乐一响起,皮影戏开始了。主持人说,第一场是童话故事《龟与鹤》,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期待着精彩的剧情。很快,屏幕上出现了一只乌龟,它在水底的岩石下不时地把头探出来,像是在侦察敌情。很快,乌龟觉得没有危险了,便放心大胆地爬上了大石头,在阳光下懒洋洋地晒着自己的龟壳。这时,一只身穿白羽大衣的鹤突然从天上飞了下来,对准了乌龟的头猛的一啄。乌龟反应极快,赶紧把头缩进龟壳,让鹤扑了空。鹤很是生气,在龟壳上左啄啄右啄啄,却一无所获,便悠闲地在龟壳上站着,梳理自己洁白的羽毛。这时,乌龟又偷偷地伸出了头,鹤猛一转头,用它那尖尖的嘴去啄乌龟的头。乌龟这叫一个机灵,快速把头缩了回去,又让鹤扑了个空。鹤啄不到乌龟的头,又去啄乌龟的尾巴,还是一无所获,便继续梳理自己凌乱不堪的羽毛。乌龟见鹤放松了警惕,立刻爬下岩石,钻入水里,绕到后面狠狠地咬了鹤一口。鹤跳了起来,看到被乌龟咬下的羽毛,吓得魂飞魄散,惊慌失措地飞走了!这下乌龟终于能安心地晒太阳了。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龟啊!
看完了《龟与鹤》,我又看了《闹龙宫》。半小时的表演眨眼而过,皮影戏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这么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是怎么表演出来的?怀着好奇心,我请教了表演皮影戏的阿姨,阿姨笑呵呵地说:“这可难了,首先要选皮、洗皮、再画稿、过稿、上色,经过晾晒和熨烫后,最后进行组装!”
多么古老神奇的民间艺术!多么富有文化底蕴的皮影戏!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世代传承,走向世界。
几位老人,手持乐器,吹拉弹唱;几位老人,伫立在白布后,手指似蝴蝶般翩跹,他们传承着中国的经典。
我对古代艺术原先并不“感冒”,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皮影戏,便被它那古朴的气质深深吸引。
那是《包公案》中的一个片段:“左右有急急趱路啊”一声京剧腔的叫喊,演出开始了。锣声叮叮当当,有节奏地敲打起来,时促时缓,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主人公也就在这时骑着快马,奔驰而来。一位年近半百的老艺术家矗立在白布后,手提几根木棒,跟随者锣鼓的节拍,演绎着人物的每个动作,聚精会神。只见他绷紧了胳膊,神态庄重,将人物的每个动作都演绎得恰如其分,仿佛融入人物身体一般。他将主人公的手臂抬起,将手中攒着那一根鞭子,抽打着骏马。动作活灵活现,人物的每个细节都被观众的眼睛所捕捉,无不折服他们的技术天宫巧夺。
京剧的音乐再度响起,另一位老人捏着嗓子以唱的形式来表达主人公所要说的话:“辞别王驾早离京何叹陈州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雨水失调遭荒旱……”戏中人物凝视远方,双手抬起,慢慢放下,我们便感到人物内心的无奈与悲凉。皮影戏表演很快就结束了,可我却久久沉浸在我国古典的艺术里,难以自拔。
直到如今,还有多少人热爱着这一种古典的艺术?那些老艺术家用精湛的技术,用心向我们诠释传承和经典,精益求精,守护着祖辈们的工匠精神,无限敬业和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但如今,不少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失传的威胁,而那些已经失传的艺术又有多少还可以“再生”?少之又少,可是惋惜。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并且喜爱这些传统艺术,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艺术瑰宝。这不仅能够陶冶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传承经典。
皮影戏是我国艺术的一代艺术珍宝,古韵飘香,让我们一起守护经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