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有剪纸、刺绣、戏剧、陶瓷、皮影戏、国画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国画了。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国画。国画就是用颜料在宣纸或是宣绢上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国画又称为“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主要是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的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我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我的画画老师张老师在二年级暑期开始教我学国画,张老师说:“国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你要努力学习国画,把国画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画练好!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在这一天,妈妈让我上街买春联和倒福,哇,街上到处都是卖春联和倒福的,有在超市卖的、有在商店卖的、还有在地上卖的,品种多的数不清。春联有?值模?薪鹱值模?厦嬗悬壩栉颐堑摹⒃廾狼锾斓?hellip;…比如接财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贵的。福有金字黑边的﹑红边金字的、还有红边黑字,我挑了两幅,三副福字,把它们带回家。
我先把两幅对联贴到门上,再把福贴到窗子上,这时妈妈跑出来说“贴错了,”贴错了我说那怎么贴?妈妈说要倒贴,福倒福倒(到福们家了,就到我们家来了,我说贴正也行,福正福正(挣别人家的福就到我们家了!
过春节真是太好了,我爱过春节!
随手撕了一下写字台上的台历——今天是6月20日,日期下有一行小字“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我把后背靠在椅子上,头枕着双手,眼睛凝望着天花板,一张苍老的面庞在脑海中掠过。那个刚过60岁生日的老人确实老了,头发胡须不知什么时候全白了,耳朵眼神都不如从前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前几天妈还在电话里嚷着说,最近这老头子变得越来越怪了。
哎!幸好有电话,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可以如此迅速,如此方便。我踱进客厅,走到电话机旁犹豫了好久,拿了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却始终想不出一句好的开场白,更不好意思开口说出埋在心底很久的那三个字。
而陈年旧事也在心头忆起。我家老头子年轻时其实也很英俊的,用现在年轻人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就是“简直酷毙了”!而且是在政府机关上工作,每个月也有几十大毛的工资,在那年头可是十分不错的收入了。虽然对我们几个儿女都是“铁石心肠”,记忆中唯一的一次“亲密接触”竟是在大雪天里,脱下他那身肥大的风衣裹着我,硬是把逃学的我送到了学校,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一切年少的怨恨都已经变得很淡。
老头子心肠确实挺硬,从不给我们买零食、玩具之类的东西,甚至没说过一句好听的话,都是些大道理,一说起来总让我们像听领导教训似的一动不敢动。幸好还因为那几十大毛的工资,我们兄妹几个才没举手表决要求妈换一个父亲。
他很少有闲暇,总是忙忙碌碌的,在他的眼中我们永远没有他的同事、下级、上司、工作重要。即使偶有闲暇也是在家修修补补,再不就是搬出那一套套令人发怵的大道理教育我们。直到退休以前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作风,年少的记忆中父亲的.身影是永远不属于我们的。
仔细一想,其实老头子的这些缺点,我现在几乎都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了。自从有了儿子之后,我才理解了父亲。我抬头看了看儿子的小屋内依然有着灯光,这小东西在干什么呢,还不睡!
我下定决心起身去客厅打电话,一阵忙音之后,老头子在那边大嚷了起来:“喂,谁啊?”我只得跟着他的声音大喊:“爸,是我,良子!”喊了几遍,老头子才听出来是我,然后接着喊:“这么晚了还在忙啊?要注意身体,都中年人了,身体要紧……”这老头子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但是声音已经很苍老了。我在电话这头说:“爸……”老头子又喊起来了:“我孙子怎么样了,还调不调皮了……?”我又喊了一声:“爸……”老头子不耐烦起来了,“要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你就挂了吧,电话费挺贵的,挣点钱不容易……”我说:“爸,今天是父亲节。”;老头子在那边顿了一下,“我知道!”妈又在老头子旁边发起牢***来了,“你小妹她们刚才也打电话过来了,被他骂回去了,你也想被他骂?这死老头子现在不知道怎么变得越来越小气,越来越怪……”我还在电话这边犹豫着:“爸,我……”老头子又喊了起来:“我知道,没什么事,你挂了吧!电话费太贵!”我说了最后一句“爸,你多保重身体!”老头子便挂了。
我轻轻放下电话,回到书房坐在写字台前,继续刚才没看完的书,一枚书签滑在地上,我拾起一看,上面写着几行笨拙歪曲的小字:“爸,父亲节快乐!我爱你!——永远理解您并支持您的小东西”,旁边是小东西画的一副“我爱你——老爸”的童画……
这小东西!什么时候蹓进来的?
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老头子真的知道我想对他说什么吗?
听说森林公园还有个“儿童乐园”。我和妈妈急忙赶到这里,里面有“弓箭狩猎”,蹦蹦床“,荡秋千……”蹦蹦床特别好玩,我在里面蹦来蹦去,跳来跳去,里面还有滑滑梯呢!
我从上面滑进“球海”,我在里面拿着球与小朋友扔来扔去,玩得好快活哦!
当秋千时,我闭上眼睛,自己仿佛就是一只燕子,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当我还沉迷于梦中之时,妈妈叫道:“张嫣,快下来吧!
我们要吃东西了。”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只得下来了。下午,我和妈妈又到百花展览馆去参观。哇!
里面有好多花,有月季、有睡莲、有百合……里面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香飘四季。真是美不胜收。通过这次活动,我既增长了知识,又得到了快乐。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的春节,从我记事起到现在,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传统节日,和亲人们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这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些节日中,我对于春节是情有独钟。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亲朋好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己的家里,为的就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除夕夜团圆饭。饭桌上,大人们的讲述则是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欢是在除夕夜吃完饭、分好岁,拿到压岁钱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在火炉边上烤火、吃瓜子、剥花生还有水果,大家有说有笑感到很幸福。奶奶坐到九点多钟就开始做汤圆了,然后,我帮奶奶一起做汤圆,爷爷和爸爸就出去到邻居家里串门,到十二点前他们就回来。等到十二点时,爷爷和爸爸就拿出烟花放在道地中央,然后开始放烟花,随着轰轰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啊!美丽的传统节日文化,我最喜欢的春节。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一条大河奔腾于华夏版图纸上,时而遇到峡湾,飞沫四溅,趣意横生;时而流经平地,流觞曲水,沙白水清;时而跨过高山,事宜奔腾,万马齐喑,不舍昼夜如它。
古往今来,历史的浪潮哺育了多少文人名家,从先秦诸子,到秦汉散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学芬香一直传于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带着民族独特的气息。
李白之诗仙最豪情,剑光月色跃然于字里行间;王羲之之《兰亭集序》龙凤舞动,堪称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洁,缤纷着唐诗宋赋的音韵。
王国维去了,去了他向往“国学”天堂,他很是平静。尚在人间时,他很是激愤,国学的脚步越走越远,在那个趋于猛兽般的时代里,他的声音太小,罢了,既然不能挽救这个时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舍弃了世俗,去追随那内心的独标孤高,他对国学的坚守,让人仰视。
而今,人们对传统文化议论纷纷,随着英文缩写字母编入新华字典的浪潮,有的人漠不关心,有的人嗤之以鼻,讽刺中国人的无能,还有的人似乎紧跟时尚的步伐。不要说这个小事了。甚至日常交流中也混杂这半不拉几的英文。我们太过自以为是,传统文化殿堂仍熠熠生辉,我们却视之铁锈,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子孙,它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经,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挑开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双双黑暗的眼睛,挽救边缘的国人,他声声呐喊,声声祝福,让中国文明重新在大地上开出血红的花,让中国脊梁在此铿锵有力。如今,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些人,为华夏,为文明,为传统而奔走呼号。我们需要用血泪灌溉,让中华传统文化之林屹然挺立于世界东方,我们需要取饮华夏大河之水,让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绽放最美姿态。
我的华夏文明啊!我愿跟随你的脚步,去跋山涉水,领略四季变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