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则,任何人都不例外。而我每当想到这里,我就会记得一见我永远都忘不了事。
在某一个星期天,我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又完成了父母给我的练习题,而且得了“检察官”妈妈的通过,妈妈请我去吃德克士。而在这里,这件事发生了。到了德克士,找好位置之后,点完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以后,就在给阿姨付钱的时候,因为人多,阿姨多给我找了二十元。当时也没有数,就走了。回到家时才发现,我心想:赶快给人还回去。但妈妈说:“不要去了,你看,天很黑了,何况离那很远,再说你白拿钱有什么坏处啊!可我还是自己走下来,骑着自行车去德克士那里还钱。我钱还回后。阿姨夸我,妈妈夸我,连老爷爷家养的`小狗见我就叫,并向我跑来。天晴了,鸟儿叫声也更好听。我整个人高兴起来。
在规则面前,我坚持正义,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判断出了正确的道德问题,就像《钓鱼的启示》中的小詹姆斯一样,可以骄傲的告诉别人。
之前自己阅读《原则》,时不时地听,看,但太过于碎片化,间隔时间太久,已经一个多月,导致读完之后没什么感觉,收获也不大,期间还有些不耐烦的情绪,因为那些原则被一条条列出来,感觉比较繁琐,看起来也比较无趣。直至今晚看了关于瑞-达利欧自己关于《原则》的解读直播,让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正如作者瑞·达利欧对我们所说的那样,读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读完之后完全照搬书中所列的原则内容直接去践行,书中一共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365条低原则,这么多条原则怎么记得住呢?到真实场景可能会忘得一干二净,读完这本书最难的问题就是在于怎样去运用。这就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际环境,建立起关于自己原则,再去实施,因为每个人所面临的现实是不一样的,而这本书的意义也不在于列出了这些原则,而是阐述了这些原则是怎样来的,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要想读懂这本书,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原则?难道仅仅是做事需要遵循的规律,或者行为准则吗?在英文牛津词典中,对于原则有这三种解释:
第一,基础的真理,也就是准确理解,洞察现实的能力,极度透明,求真。第二,行为的规范,在不断审视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自己做事的一套操作系统,也叫常识。第三,道德的正义,人的底线或者价值观,也就是态度。
本质上说,作者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事业上。书中列出了很多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人、文化、组织建设管理三个维度。这些原则看起来有些紊乱,但其实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那就是优秀想法至上原则。
1、可信度加权决策法: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也就是在针对一个重大决策征询意见时,该领域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权重就会更大,非专业人士的意见权重更小,比如讨论的是一个医疗问题,有医疗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所占的权重就会更高。
2、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就是要敢于说真话,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同级或者下属,员工之间要敢于说真话,事实求是,有问题要坚决要提出来。比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达利欧的下属曾经给他了一封邮件,指出他某次开会的效果是不及格的,没有做好准备讲得很烂;达利欧并没有生气,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比如,对于某人的疏忽和犯下的错误,当场指出问题而不是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不是,做到绝对的真实和透明,也只有这样,同事之间才敢坦诚相待,不会假面恭维。当然这种原则对于公司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员工只要做最真实最舒服最自然的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不需要刻意隐藏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也不需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这就是达利欧绝对理性科学的原则,做事最高效的原则、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当然这种做法也有坏处——这样的交流有些简单粗暴,而且员工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会让人有些压力,但总的来说,敢于说真话寻求最优解决方案还是利大于弊的。
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次机会,感觉到被尊重和认可。
艺术是可以治愈人的心灵的',因为好的艺术作品带有同理心,能与观赏者产生共鸣,即艺术的存在能够让更多的人产生空间感官上的联系,从而使得人感到被理解。所以所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多,艺术品就越有价值。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我尝试的是创造可以将我与他人联系起来的纽带,所以只要我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我会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摄影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得我感觉到被关注和理解。
自我表达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因为这是我最害怕的部分,在摄影课上我得到了突破,从而肯定了自己的评论和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通过一层一层的从表象的快乐到深层次的快乐,最后我得出我的快乐的源泉来自于被尊重和认可,而不是摄影本身。
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我很震惊,我从未从此种角度对于快乐本身进行思考。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摄影比金融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是因为我更喜欢摄影本身。其实,只是因为摄影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归根,人性使然。每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上都想要得到尊重和认可,也可以说是人性的弱点。对于此,我不可逃脱。但一旦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将会指引我未来的人生。
对于一件事,我们首先是有目标,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重新诊断问题,拿出改进的方案,最后再去践行。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合理化问题,而不是直面问题本身,而在书中列出公式“痛苦+反思=进步”。比如说这次六级成绩公布,我比上次考的还差,看着这几次成绩走势,一次比一次低,而我花的时间确实是越来越多,这使我十分懊恼。
但仔细分析反思一下,就会得到答案,对于这三部分内容:听力部分,这是一直都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地方,没有去认真练习,所以在这块的得分就属于极其不稳定。对于阅读部分,花的时间虽更多,但是能力并没有提高,阅读这次学习运用新方法,摒弃之前自己的方法。而新方法掌握得不牢固,没运用好。写作和翻译部分,积累的东西没法写出来,没有灵活变通,思维被局限。虽然考前看得比较多,但自己动手写得比较少,再次印证看懂和写出来是两回事。那么再进一步思考,该怎么改进,对于每个模块,都必须亲自动手,刻意练习,有意识地去提高各个部分。
今日我愿意以这样的形式诉说,说明我做出了公开透明的第一步。不再害怕自己的行为被别人评论,因为可能别人根本不在乎你,只有你在乎你本身。不再因为害怕,而停止发表言论。
我认真地读完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选读了第三部分。之所以选读,是因为我调整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将从头到尾读下来的模式,改变为先了解大致内容,再读有兴趣的部分,其他内容可以忽略不赌。
新的读书方法,来自于辉哥的推荐,我将在实践后详细介绍。
回到本书,书中讲到的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全是干货,然而我欣喜地发现,里面的道理至少80%我都懂,10%的内容将我模糊的概念理清了,剩余不到10%是我以前不掌握的。
本篇重点在于后面的20%,其余内容欢迎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原书。
1.从错误中总结原则
作者的原则,是从他几十年的人生中总结出来的,特别是对错误和失败的反思,让他不断修正自己的原则。
原则的重要性在我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就认识到了,当时也试着建立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大部分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所以在生活中运用和修正比较少。可以说,我的原则的初版都没有成型,更别说更新迭代了。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投入时间整理我的原则1.0版本,计划本周完成。其次要丰富阅历,只有多经历、多遇事、多犯错,才能优化原则。第三点,以目前情况来看,不可能一下子拥有丰富的经历,那么就要抓住每一次犯错的机会进行反思,同样能逐步优化原则。
2.五步流程实现人生愿望
这是作者总结的取得成功的'五个步骤,我用自己的语言精简了一下。
(1设立明确目标
(2找到阻碍问题
(3分析问题根源
(4制定解决方案
(5坚决执行
每一步骤单拿出来,都明白,只是从来没有系统地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现在,即使知道了这五步法,但认真分析起来,想做好每一步都不容易。
设立明确目标,难就难在“明确”二字。如果只是设立一个模糊的目标,或者不切实际的目标,就很难进入下一步。同时,明确的目标意味着放弃一些不重要的目标,将注意力全部集中。
找到阻碍问题,首先要认清当前所处的现实情况,而认清现实其实是特别困难的。我们习惯于盲目乐观,这会使我们找到的问题不是太小、就是太少,影响客观地分析根源。
分析问题根源,这要求我们对社会和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否则只能陷于表面,很难挖掘到根源。
制定解决方案,这步更需要丰富的经验了,对于我来说只能从小目标入手来练习。
坚决执行,难在坚决。如果前面四步中的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那么无论怎么执行都无法达到目标。所以执行过程中一直没有进展,就会让我们怀疑前面四步出现问题,进而放弃执行。可是很多时候,面对困难目标,即使前面正确,也会存在努力半天依然进展缓慢的情况,如果放弃,就彻底失败了。所以执行的难处就在于不知道前面对不对,进而产生怀疑,最终放弃。解决执行问题,就必须把前面四步做好,无条件执行。
归根结底,道理都懂,但是做好每一步都很难,全部做好更是难上加难。也正因为如此,成功的人才是少数。
3.对决策和意见进行可信度加权
什么是可信度加权?就是对不同人给出的意见,要根据这个人的见识、能力和相关经验打分,根据加权分数综合考虑所有意见。
比如恋爱对象适不适合结婚的问题,一个婚姻破裂的人的意见,与一个家庭美满的人的意见,肯定不能同日而语。
再如投资理财建议,是参考一个穷光蛋的意见,还是一个富翁的意见,也不可相提并论。当然,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富翁是依靠运气暴富,还是依靠聪明才智长期积累的财富。
这条原则简化一下,就是参考高人的意见,不要被同等水平甚至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意见左右。
加拿大荒漠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白大角羊。
传说中,它们的一对大角能够带来好运,因此,遭到人类大量猎***。为了生存,大角羊自身进行了基因革命,不但角越长越小,并移居到高耸、陡峭的山谷中生活,练就了一套特殊的爬山本领。
它们那特别的蹄子,可以紧密地钉着打滑的岩面,在陡峭的石壁上如履平地,疾步如飞,身上的毛色也变异成易于保护自己的黄褐色。除了盘旋在高空的金雕,能够叼走新出生的,体质羸弱的小大角羊外,陆地上的食肉动物,历来对它们望羊兴叹。
然而,有一次,一只小大角羊,独自跑到山谷下,不幸沦为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的点心。这只猎豹,从此落下了非大角羊不吃的毛病。天天蛰伏在山下,守候大角羊的踪影,甚至不顾豹命危险,追上嶙峋的山谷。猎豹顾嘴不顾命的疯狂行为,充分显示:大角羊肉,让它们无意中发现了一道无比可口的美味。很快,附近的猎豹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可怜的大角羊又多了一种凶猛、彪悍的天敌,成群结队的猎豹潜伏在山谷周围豹视眈眈、守山待羊。
聪明的大角羊当然不会坐以待吃,每当遭遇劲敌猎豹的袭击,就撒开四蹄,左冲右突,向最最陡峭、嶙峋、崎岖的岩壁奔逃、躲避。令人奇怪的是,这个过程中,一贯群体捕猎、争食的猎豹,没有一只横刀夺爱,半路***出,而是一律安静地隔山观斗。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万分好奇、匪夷所思的动物学家们经过多次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令人惊叹不已的答案:越是危急关头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大角羊选择逃生的路径,越是陡峭、险峻无比,犹如万丈深渊上的细细独木桥。而猎豹体积庞大,奔跑速度快,狭路上猛不丁跳出第三者,另一只猎豹立马会因此而摔下悬崖、粉身碎骨。所以,猎豹们捕猎大角羊时,严格墨守一条原则:任何一只同伴追逐大角羊,直至它美美享受完战果,其余猎豹,绝不干扰、抢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