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前几天,爸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我和妈妈游西湖。大家兴高采烈地上路了。刚上湖时,不远处起了大雾,把整个西湖都笼罩了。这时,只是朦朦胧胧地看得见断桥。雾中的桥身呈灰色,湖堤犹如一条黑色绸带,随着波浪荡漾起伏。
桥上的人不多,有几个靠在桥栏上垂钓,一个个都悠闲自得的。整个湖面上静极了,似乎连鱼儿游声都听得见。雾中的柔柳似一团团绿色的浓烟在飘来荡去。
我弯下腰,用手捧了一些水。西湖的水真清。啊!放在嘴里,还觉得有一股甜味。爸爸说,前几年由于环境污染,西湖变的很脏,水很差,荷花也枯萎了,水鸟也不见了。近两年,西湖进行了很大的治理,沟通了西湖和钱塘江的水路,使水质大为改观。同时,又注意了环境的保护,西湖比以往更美了。在爸爸说的时候,我不时地在湖面上看到有鱼儿钻出来,它告诉我爸爸所言不假。
在船上我兴奋不已,放眼看去,西湖处处是美景。远处,湖边堤岸上花红柳绿,游人如潮。有的在指指点点的景赏;有的在照影留念,想把美丽的西湖带回家珍藏;还有的小朋友在追逐嬉闹------近处,湖水微波荡漾,时不时的泛起些小圆晕。让人误以为是水生碧玉。那三潭印月,则好像是水中长出来的葫芦。我坐在船头,迎着微风,闻着花香,陶醉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中,竟突然莫名奇妙地生出恨自己不是杭州人的感叹来了。
下船后,大家沿湖岸走着,只见湖面上色彩缤纷的船只犹如朵朵莲花,美不胜收。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杭州是个经济好,环境也好的美丽城市,杭州的西湖更是天下闻名。秋天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十月四日中午,我和爸爸妈妈抵达了杭州。
到了杭州后我们马上就来到了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金光闪闪。忽然我被一串水波纹吸引了,原来有一条,不,是十几条颜色快要跟湖水融为一体的小鱼在嬉戏。
向远处望去,山色一片朦胧,这让我想起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远处的山上矗立着一座塔,爸爸告诉我那叫保俶塔,建于一千多年前,一直到现在还矗立在宝石山顶上,这让我非常佩服古人的建筑技术。
正在我还在惊叹古人智慧的时候,忽然闻到了一阵清香,原来附近路边有许多的桂花。在湖边的小路继续向前走时,我看到了最美的一幕,有许多荷花聚在一起,似乎把西湖分成了两半,一半是湖水,一半是荷花。
西湖太美了,我爱西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可见,杭州在世界上的声誉有多高!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与西湖有很大的关系,去了西湖,杭州就失去了她大半的美。西湖自古以来曾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大挥笔墨——“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美数杭州。”今年暑假,我旅游来到杭州,来到她身旁的西湖。
站在湖边,乍看西湖,犹如一坛诱人的陈年老酒,那么清亮,那么柔和,轻盈盈的;细看,则宛如一面翡翠嵌着的宝镜。碧水中,不时荡过一丝丝水纹,好似无数透明的丝带在水中飘舞,使得西湖碧水更加妖烧。船桨激起绿色的涟漪,船尾“剪”开雪白的“梨花”,都是那么吸引着游人,引人遐想。
随着游人,我登上了绿树成荫、翠柳成行的苏堤。由东向西,我发现了西湖的美在于她的绿,啊,好一个绿西湖!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那鲜嫩的,使人一见就倾心的绿色,明明亮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你看,苏堤仿佛是一条长长的翡翠玉带,把西湖南北分开。堤上翠柳的枝条亲吻着水面,风起时,娇柔的枝条随风波动,好似翠柳绿绿的长发在飘舞,清新、明朗。来到苏堤中央,只见湖心小岛——小浪洲被绿色点缀,星星般闪烁着,更像无瑕的翡翠镶嵌在清澈的湖水中,更像一个威武的金刚,护卫着西湖的绿。
沿着苏堤继续向西,前往花港观鱼,湖中一条条鲜红的小鱼在绿水中游弋,像是碧波中跳动的红色宝石,使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岸边的串串红开得奇艳,你若耐心等待,还可欣赏到“花落鱼身鱼嘬花”的美景。
啊!西湖是“碧绿妆成一湖水”、“郁郁柳浪排成行”、“鱼儿金亮戏绿波”的完美结合,她是如此清新亮丽,如此美妙多情,真是好个“美西湖、绿西湖!”正如苏东坡所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檬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愿西湖永远美丽,愿杭州永远美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