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心灵田园却似乎荒芜了。忘却了见义勇为、暗淡了乐于助人,看轻了诚实守信,抛弃了勤劳俭朴。
翻看一页页新闻杂志,那么多关于“冷漠”、“暴戾”“道德沦丧”的报道刺痛人们的眼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黑色新闻之一:06年,彭宇出于见义勇为将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却无奈地被徐老太指认是撞人者,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元。时至五年之后,案情才终于水落石出,彭宇才洗清了自己无辜的罪名。黑色新闻之二:
纵观上述案件,这让我们看到:市场经济不断挑战着道德的进步,日益进步的物质文明并不一定能换来道德的同步提升。这一切告诉我们:物质永远不能替代
康德曾说:“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实践贵于理论,
说了这么多黑色的新闻,听了这么多负面的语词,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没有希望了?不!我们要说,在我们的社会里,“感动与刺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让我们诚心举起灵魂的标尺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呼唤退却的美德,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和谐吧!
最近总是不住地感叹生活中缺少年味,究竟是什么,却又毫无头绪。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最近有妄想症,然确确实实过年开始变得单调而又乏味。吃酒回来沾满一身烟味,眼睛因长时间盯着手机而开始略微红肿,头脑被喧闹的气氛还有燥热的环境弄得一片混乱。
或许一切的沉闷从春晚开始。先是摇红包,整只手发麻生疼,然后看完tfboys就匆匆又去集“五福”到最后终究卡死在敬业福上,白费了一晚的辛劳。之后便蒙头大睡,也不再理会那些无聊的小品之类,结果又被微信群里的土豪用红包砸醒,赶忙踹开被子继而疯狂地用手指在屏幕上猛戳,再无比心塞地偶尔发一个,只为“抛砖引玉”,最后竹篮打水,现在想来几近可笑。守岁,给同学发新年祝福,倒也没有人在乎吧!或许也就只是为了图一个开心,或者只是慰藉一下自己的心灵。
从初一开始吃酒,从爷爷奶奶那里拿现金红包。也不能给自己,手刚刚从爷爷奶奶手中接过红包之际,父母的眼神便直射得我内心发慌,继而一摊手,将红包尽数掷于他们手中,也习惯了,没有说什么,心中却有一点点闷。即便外婆亲口说要我们把红包给自己,最后却被父母的拙拙之词打倒,淡淡轻哼一句,也便不再说话。被一大群亲戚左搂右抱,脸还要不时被侵犯,还总是有人站在我旁边,用手比划着,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着,并不时说一句:“长得真快!”从嘴中呼出浓重的烟味与酒精同各种物体掺杂后的奇怪味道。
一个人坐在墙角默默发呆,完全屏蔽了弟弟妹妹那些犀利的目光,看着被百叶窗切断的窗外几株大树,正在风中默默发颤。一阵心凉,不知为何,再次将所有目光投入到手机中,被一条条人物与“悬赏”牵引着,不再自拔……
而年,终究也就这么悄然走过,只有一丝淡淡的忧愁藏匿心中,不知为了自己,还是一种丧失。
塑造角色是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环节,动画片更是如此。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深入人心的动画作品,除了技术上造就的视听盛宴外,更重要的是普适性叙事母体的选择以及出色的角色设计与表演等。对于动画产业来说,基本做法是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与优秀造型设计的动画角色开发成相关衍生产品。因此动画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动画片本身的市场及文化价值。
一、动画创作中表演思维分析
动画表演是学习如何表现角色思想、体现角色生命力的关键课程。作为动画创作者,要让角色表演看起来更自然、更富有人性,首先要以塑造角色的思维进行剧本创作,通过故事强化角色塑造;其次在动作设计时,从动画角色心理与思维活动出发,分析什么样的角色性格在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下做出相应的动作,计算好动作的时间,并在脑海中进行表演预演,确定动作设计的可行性。
动画创作者在进行剧本创作及设定动画角色时,就已经开始考虑动画“表演”并有意将之体现在角色身上,必须用演绎动画的意识去创造角色,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动作的提炼,加以符合动画制作与艺术审美的特性,绘制出具有说明性的行为。[1]
角色塑造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剧本创作阶段,需要通过戏的构思与情节设置在文学层面塑造角色;第二个重要环节在分镜头台本创作阶段,此阶段是使文字内容视觉化的过程,导演或分镜师通过合理的镜头组织为后面的角色塑造打下基础。第三个重要环节在原画创作阶段,原画师需要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自己融入到的故事中,以具有动画特征的角色表演思维具体设计角色动作。
动画虽然没有真人,但是和电影一样,角色表演是影片的灵魂。[2]换句话说,创作动画角色动作的原画师就是动画影片中的演员。作为动画创作者,要具备能够赋予动画角色生命和灵魂的能力。很多初学者认为只要让角色动起来,角色就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事实不是这样,让角色动起来只是赋予了它机械的活动能力,却没有内在思维的驱动。动画与电影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动画角色具有虚拟性。因此,动画表演需要多层面的思维转化与嫁接,才能完成虚拟角色的动作表演。对于二维动画来说,角色运动的每一帧都是画出来的,画完一套动作后需要进行动检来检测动作的连贯性。在教学与实际创作过程中,多数学生首先着手解决的是“动起来”的问题,而往往忽视“动的对不对”的问题。
现阶段,多数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是围绕创作动画短片进行,融入动画创作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其中穿插部分应用型动画类课程。对于动画短片创作而言,角色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塑造,这就要求动画剧本戏剧矛盾冲突集中,情节设置及动作设计为角色塑造服务。从目前来看,学生在创作短片剧本的时候不能以塑造角色的思维出发,而是以自身的某种逻辑去讲诉故事。在进行动作设计时,仅仅能够勉强完成角色动作的流畅,表演思维缺失。
二、动画创作中表演思维缺失的原因
在创作动画角色动作的过程中,表演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把握好角色的自然物理性动作原理,第二个层次就是把握好角色内在主观活动及反应。[3]而后者经常被忽略,不只是初学者,很多工作多年的动画创作者也经常忽略了这一环节。在动画专业教学过程中,动画表演思维缺失主要由以下方面造成:
第一,国内多数高校动画专业在创办之初并没有开设动画表演课程,是最近几年才认识到动画角色表演的重要性。在动画表演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动画表演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认识模糊,导致学生动画表演思维缺失;第二,国内高校动画专业多被设置于艺术类二级学院下,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仅仅接受了绘画能力方面的训练,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等方面认识匮乏,基础缺失。
第三,动画表演首先要解决运动规律层面的问题,掌握走、跑、跳等基础动作的绘制技法。在影视中有演员表演就不会考虑走、跑、跳是否会出现动态错误的问题,而在动画作品中这些动作都要由创作者去绘制,这时如果不细致观察与分析就很容易出现基本的动态错误。动画中角色的运动由其身体结构决定,分为两足、四足、软骨等,这样就要求创作者对其它类型角色的运动规律进行细致观察,有意识的训练连贯动作的动态分解能力。因此,许多学生一开始便将精力集中在使角色动起来的问题上。毫不夸张的说,不少学生在基本运动规律层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四,动画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动画角色表演思维教育应当贯穿前期、中期的必要课程。例如动画剧本创作、分镜头台本设计、运动规律、原画设计等。在剧本创作层面,戏的成分缺失,故事平淡,矛盾冲突不集中,故事大纲中关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没有实际意义,在创作时忽略分析角色心理活动与动作设计的关系,或是没有认识到动画的本质特征导致剧本创作与实拍影视作品类似,导致动画角色在剧本创作层面就缺乏表演成分。
第五,动画角色预演思维与动作转化思维缺失。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获得的,它需要通过长时间敏锐的观察及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去积累。电影演员一般通过现实的预演,先从体验层面出发,再通过肢体动作可以直接完成预演,从中体会角色心里与动作表演之间的关系,演员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演状态。而动画角色在这种“移情”效果之外,还需思考这种预演如何体现在绘制出的虚拟角色身上。动画本身具有夸张、幻想等特征,那么在进行预演与动作转化的时候,又需进行动作设计与提炼的再创作过程,也就是预演思维与动画角色动作转化的关系。
动画表演课程主要锻炼动作与意义、动作与生活原型、动作与心理、动作与性格、动作与感受等方面的思维与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课时内的训练,更需要在动画前中期课程群中融入动画表演方面的思维训练与启发,将表演思维真正引入学生脑海,引导学生以角色表演思维促进剧本创作与分镜创作等。
三、动画表演的学习建议
动画作品想要打动观众,就必须在角色动作流畅的基础上融入内在的主观心理活动及反应,思考角色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与动作的关系。虽然动画角色是由创作者控制的演员,但作为创作者要把自己融入角色,去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处于某个环境中或是故事情节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及情绪变化。根据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去想象在某些情境或因素的影响下,会做出一些什么动作来对应角色心理层面的反应。
动画表演不仅仅局限于肢体动作,也包含面部表情、眼神、声音(对白、音乐、音效)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表演。由于动画创作手段的独特性,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创作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创作者将角色表情设计的再细致,也无法达到与真人一样丰富的表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创作者通过经验来对人类的真实表情加以提炼,使每种表情都有所区分。在表情表演中,眼睛的状态能够直接影响情绪,因为角色思维意识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眼神,所以在动画创作时要把握好眼神的变化,也就是角色动作的心理暗示。用眼神来传达思想活动往往比用语言表达更有说服力。动画创作者只有熟练掌握了面部五官的变化所能表达的情感,才能创作出丰富的面部表情表演。在声音层面,就需要创作者通过大量理论学习与实例分析,了解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声音与角色塑造的关系、语言中的音变规律及语言造型技巧等。
动画创作者“表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创作出动画作品的精彩程度,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才能提升动画角色的表演水平。在进行动画创作时,不是直接绘制角色的动作,打关键帧,而是先要预演动画的故事情节,反复的去表演,抓细节、节奏,在此过程中体会、分析、把握故事情节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以及动作的节奏等,并大概计算某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创作者为了看到自己的表演,往往会把镜子作为他们观察自我表演的最便捷工具,并使用秒表计算动作时间。
模仿力是动画表演的基础,感受力是动画表演的源头,体验力是动画表演的支柱,想象力是动画表演的中枢,表现力是动画表演的通路。[4]
动画表演的学习要先从模仿开始,模仿不同类型角色的动作表演。要想灵活运用表演技巧,就要求创作者在业余时间多观看各种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学习影视演员的表演技巧,从中感受演员是怎样去表演故事情节与塑造角色,体验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感受与动作之间的关系。还要多看文学类、艺术类等多方面书籍,加强自身艺术修为的训练。动画表演应当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心理活动决定外在动作,外在动作表现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等内在因素。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进行创作,动画表演才具有生命力,不至于使动画角色成为创作者的傀儡。
四、结语
动画创作者想要真正赋予角色生命力有两种能力需要掌握,第一种在运动规律层面,掌握基本的运动规律绘制技法;第二种在动画表演层面,通过教学与实践,掌握肢体动作、表情及语言表演技法,强化训练动画表演预演思维及各动作要素的组合、夸张、变形等技法。
动画专业教师要有意识的强化动画表演知识的学习,启发学生塑造角色的思维意识,引导学生将生活的体验升华到一种可视化程度,将动画表演思维教育贯穿动画前中期课程环节,为完整地塑造动画人物形象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路清 . 影视动画表演思维与表演技巧的应用研究[D]. 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xx.
[2]张帆。浅析动画中的表演[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xx.
[3] 时萌 . 关于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的关系分析 [J].北方文学(下旬刊),20xx(1)。
[4] 伍振国,齐小北 .《影视动画表演》[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希望梦能成真,希望影能成形。
望着明月,迟迟不肯入睡。我害怕,害怕睡着了,又会做那个可怕的噩梦,让我一直陷下去,无法再找回原来的自己。听听音乐,让自己能有一丝点的清醒,不至于让我一直迷茫下去。
年少的我总是跟在你们的沉重步伐后面,慢悠悠的,偶尔也会拾起一丝点笑,珍惜的收藏起来,害怕他逝去,散去。让我忘掉怎么去笑,怎么去对待他人的笑。
曾前的日子回忆起来不知道让我沉睡了多久的美梦,呵呵,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幸福。我也曾试想,能否扔掉现在的一切回到过去,可是真的能吗。
我的未来没有了光彩,没有自己的世界,这不是几声对不起,几滴眼泪就可以轻松抹去的。如果可以,我宁愿对全世界说声对不起,可是真的可以吗?
曾经那个关心我,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留着吃的妈妈你在哪啊,曾经那个经常陪我玩,陪我去山里游玩的爸爸你在哪啊。回来吧。回来吧未来,回来吧快乐的自己,回来吧我失去的所有。
妈妈我需要你的爱,爸爸我需要你的关心。我真的感到累了,我真的还小,请你们关心下我,给我点爱。一个人的生活真的很寂寞很寂寞。不要再对我冷漠了,不要再忽视我了,我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