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万千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每一个角色的背后都会有一份责任,正因为有了责任,我们才有了动力,正因有了动力才能驱使我们不断前进,我们才能享受快乐。
对自己尽责,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的,再强大的'敌人都是由自己而来。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常常在“该”与“不该”之间徘徊,而错失良机。在一些问题上我们能不能做到尽责呢?像鲁迅先生那样为了早到学堂,毅然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如果你有鲁迅先生那份执着,恭喜你,你一定会尝到胜利的果实,毕竟“天道酬勤”啊!
对父母尽责,“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人读过吧!我们有没有做到像古人那样?作为子女的我们必须做到孝敬父母,这不仅是社会美德,而且还是法律赋予的责任,每个人都能尽到责任,那么我们将会在爱的港湾中享受无限的温馨。
对父母尽责,你用你一生赚到的,减去你为这个世界付出的,便是你最后所得到的财富。有些人平淡的度过一生,正如我们这十几年的懵懵懂懂一样,没有回报社会或是接受社会给予的比回报的要多。但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有鲜活的例子,支教老师,义务志愿者等,他们的付出是无偿的,他们也许得不到物质上的财富,但他们却得到比物质上还要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这样的走进社会,才会看到生命的花朵绽放出光芒。
失败的感叹不该属于我们,心灵的伤痛不该属于我们,悔恨的眼泪不应该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是成功,属于我们的是喜悦,属于我们的是笑容。
六年前,伴随着一声啼哭,我的儿子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与义务,他的到来不仅是憧憬,更是人生的延续… 刚满三岁,我与爱人将孩子送入金星幼儿园,起初孩子上学是我们最头疼的事,后经老师耐心的教育,像妈妈一样对待他,直到三个月后,孩子突然有了转变,从讨厌上学变成主动要上学,现在儿子每天还想着起大早,争取第一个去学校。一个简单的行为转变,实则浸润着老师们的无数次教导。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们,真诚的谢谢您!
孩子的教育是头等大事,除开在幼儿园里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作为家长,我也有意识的做好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一、以身作则要求自己。每天与孩子同起同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晚在床上给讲述有趣的童话故事,最有趣的是每晚我和孩子玩起“老师与学生”的游戏,孩子孩子当老师,我当学生,他将在幼儿园当天学习的知识、同学间的趣事完整的在家演绎一遍。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每天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严肃,家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同学的可亲,让孩子真正作自己意识上的小主人。
三、注重孩子的品质品德培养,学会感恩。教育孩子在幼儿园友爱他人,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带孩子走出去看山,看海,看动物园,面对孩子天真无邪的好奇提问一一耐心解答,教育他尊老爱幼,关心病弱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金星,孩子从牙牙学语到流利的普通话,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一无所知到背唐诗…每一个转变,都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教导,您们是孩子的妈妈,您们是孩子的榜样,您们是孩子飞向未来的摇篮…孩子在金星,我谢谢您----亲爱的园丁!
以前自己看的,老师讲的,都使我认为孔子的所谓哲学就是一套伦理规则,道德教条,毫无生气可言。整天仁啊,礼啊,都是对仁的束缚。对于礼,我尤其反感。
现在看来,《论语》一言以蔽之,“乐”,讲的就是人生的快乐,以及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论语里面很多地方都提到了,略举几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此种人生可谓之“逍遥”。
孔子说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种“乐”,是人生的真意,也是孔子人生哲学的中心。但孔子认为,快乐是求不来的,也不能去求,即非刻意为之,乃顺自然之性。梁先生认为,“求”就是功利的表现,而孔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则从根本上是一个非功利的态度。
论语所讲的“君子”,就是快乐的人。“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并不是要压制人性,不是平常人所理解的道德伦理的桎梏。恰恰相反,他是为了让人性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舒展,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人生应该是快乐,活泼,生机勃勃的,而不是生机滞塞,死气沉沉。那不是他所追求的,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怎样才能拥有人生的快乐?孔子并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方法。上面说过,快乐是求不来的,但并不是说人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其实有一个很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根本上说,他的学说就是教人安身立命,但和庄子不同,他并不超然世外,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统一于“乐”这个内核:不仅自己要有人生的快乐,还希望天下人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人生的快乐如果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或利益,那这种快乐必然是肤浅的,也是短暂的。孔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告诉我们,“乐”也好,“礼”也好,“义”也好,“仁”也好,都是出于人的心灵,是发自内心,发乎生命的自然行为,而不是由于外在的规则。不是别人强制我这么做,也不是我“应该”这么做,纯粹是人的本性的自然体现。
《论语》中处处蕴涵着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对诸如贫富、贵贱、苦乐、生死等问题,都很看得开。这就是“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态度。关于“非功利”的问题,冯友兰先生在讲墨子的时候有一个说。他说,墨家追求兼爱,利天下人,墨子本人可能达到了天地境界,至少也是道德境界,但实践墨子学说的人最多只是功利境界。
“非功利”只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不是指具体的行为。快乐人生的背后必然是一个“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因为“非功利”才能无所待,才能“逍遥游”。
孔子说自己七十岁时“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何等自由、何等舒泰、何等快乐的一种生活状态。有人说,这个时代太功利太浮躁。其实,是我们自己太浮躁太功利。
很喜欢这句话,以此结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人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快乐,每个人的人生坐标不同,自然对于快乐的感受也不相同,其实快乐就在你身边。
看到秋天的满田金黄,是耕种人的快乐;每日的歌舞升平,是有钱人的.快乐;想着“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读书人的快乐;“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生意人的快乐;青云直上,加官进爵,是政客的快乐……快乐使人充满了对生活的更多想法。有人认为,快乐就是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快乐就在你身边,希望你去寻找他。
在孤儿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父母的关爱;在老人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更多的精力和青春;在残疾人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比他们更加健全的身体;在失学儿童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更完善的学习乐园……快乐无处不在。
快乐有时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溜走,而且义无反顾。因此,有的人在拥有快乐时不加珍惜,直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快乐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的体验,对生命的喝彩,对生命的热爱。
快乐没有一定的框架,只要每个人用心去感受,就会找到属于你的快乐。也许快乐是成功后的光荣,也许快乐是亲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也许快乐是朋友亲密无间的奖励……
过去,快乐被称作不谙世事的小孩和富豪的专利。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快乐,只要你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有一种顽强的精神,你就能够随时感受到快乐的力量。
《美丽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的一生,毕竟,这样的一生才算美丽,美丽人生600字。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与儿子带来了快乐。然而,影片的后半部却是讲述他们一家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主人公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与伤害,用各种谎言善意地欺骗儿子,并告诉他:“一切只是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可以回家。”最后,主人公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
二战结束后,有许多在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回忆往事都痛苦不堪,还有更多的人出来后患上了忧郁症,原因就是集中营的非人生活实在太过痛苦。而主人公却用一个游戏的名义掩盖了这种痛苦,让其儿子的心灵免受伤害,尽管他自己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导演用了不少夸张的手法与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现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为剧情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美丽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家庭,他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美丽的。片中的儿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有一个风趣的父亲,父亲带给他快乐,使他的人生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他的人生也将是美丽的。片中的母亲有了一个快乐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儿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丽。人生的美丽也不单指快乐,更强调人生的意义,人生便因意义而美丽。聪明、勇敢和善良的人们都能缔造出美丽的人生。
点评:美丽的游戏后面是残酷的人生!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篇观后感层次清楚,感情真切自然!在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内容时作者就埋下了一条线———主人公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儿子,从而让儿子幼小的心灵避免了阴暗与血腥的伤害。后文就循此线索抒发着自己的感受,“感”在“观”中,“感”“观”结合,凸显中心,把自己的感动与震动释放在抒情与议论的文字中,这既是影片的魅力,更是这篇观后感的魅力所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