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旁挤满了赏莲的人,我猛力钻进人群,挤到池前,抬眼望去,片片莲叶挨挨挤挤地铺满了整个池塘,露水懒洋洋地斜卧在莲叶上,映着阳光,闪着七彩的光,晃着人们的眼。起风了,翠色的大圆盘倾斜了,像在向人们问好,莲叶上的'水珍珠带着满腔的得意,毫不留恋地滑进池里。
闷雨又下了起来,雨点飞也似的从云端下来,在莲叶上欢腾,接着便带着翠色蹦入池中。微风掠过,莲叶左摇右晃起来,顿时浓香散出,朵朵白莲花显露出来,花白胜雪,白得透亮,白得清爽,白得使人心醉,微风拂来,它们便舞起来,如千千万万的白衣西施,既婷婷玉立,又妩媚婀娜。在雨中,莲叶卷起翠绿的波涛,一层层地向远处滚着。莲花甩着莹白的裙摆,欢快地舞着。那种幽香,好像已经存了百万年,幽幽的淡雅的花香,衬得花更加娇艳,熏得人如痴如醉,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雨后的莲叶又有了翠绿的异样光泽,太阳把水蒸气从池塘里唤出,水蒸气浮在空气中,罩着池塘。就像一层雾,花和叶朦朦胧胧的,可这雾还是抵挡不住花香,像在对人们说:“感谢大家的热情,我们会在夏天一直陪伴大家!”
当秋分把莲的生机掠走时,秋日残荷便似一幅水墨画,铺在了池上,它们枯的枯,败的败,却依然挺立在池中。正如周敦颐所说,莲是花之君子,莲有君子之志,有君子之气,有君子之德。
眼前是一个湖泊,没有丝毫波澜。我的内心也逐渐平静,我从来没有这样泰然过。
耳畔是青蛙的“呱呱”声,是树枝上的知了声,是人们轻轻的交谈声。我望着湖中的鱼儿,它在水里悠然自得地游着,被朝阳的霞光照得金灿灿的。它甩着那薄薄的鱼尾,忽然一抬头,用力摆动尾巴,向上猛地一冲,跃出了那被阳光照耀着的水平如镜的湖面。鱼儿身上的点点水渍在阳光的照射下更耀眼了。随后又“扑通”一声回到水里,激起了一丝波澜,而后终归平静。
随着鱼儿游动的方向望去,有一朵已经盛开的莲花,那花瓣上还有几滴露水。花瓣边缘上的露水早已顺着花片滚落下去,可那还在花瓣上的似乎不甘于命运,迟迟不肯离去。“也许是被莲花那超凡脱俗的气质感染了吧。”我想着。
在空旷的湖泊中,除了那跃“龙门”的鱼儿,只有那零零散散的莲花了。它们显得那么幽静、清雅、脱俗,似乎是故意让人不注意到它们。我缓缓蹲下,睁大眼睛,看啊,它的茎上几分淡雅的白,花瓣边缘如少女羞涩的红,还有不污世俗仔细看才能觉察的淡青。“出淤泥而不染”,这不正是莲花的真实写照吗?不染世俗,脱离了纷纷扰扰,安静地、淡泊地向天地展现着自己的美,奉献了自己的所有色味。它们所展示的这份宁静,不正是我的心中绽放的一朵莲吗?
我站了起来,天边的朝阳早已跃上了地平线。现在,我不再像那条鱼儿一般,想着跃过“龙门”变成一条龙,而只想做一朵莲花,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清明、宁静,泰然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我想像莲一般,守着那份宁静,我从来没有这么泰然过。
相传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个美貌的侍女——玉姬。她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因此动了凡心,偷偷走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冰清玉洁的鲜花——荷花。
虽然这是个神话,但莲花确如仙女下凡,令人喜爱。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栽培,现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莲的一生都为人们默默奉献,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
莲的花期一般在6~9月,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莲花亦有白、红、粉等多种颜色。汉刘氏有曰:“白色为莲,红色为荷。”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
每值盛夏,莲花纷纷盛开,亭亭莲花与挤挤莲叶相映成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为人们奉献了自己的美丽与清香,也把“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送给了人们。
到了暮夏,荷叶与荷花逐渐退去。等到9~10月,莲藕与莲子上市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藕微甜而脆,白白的,活像胖娃娃的小手臂。它可生食也可做菜,且药用价值相当高,藕入药不仅可止泻、止痛、散瘀、生肌,据说服食藕粉还可以延年。难怪早在清咸丰年间,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呢!
莲子甘涩性平,有补脾止泻、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常用来治疗心悸失眠等症。
七月赏莲花,九月品莲藕。莲,真是浑身是宝啊!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水生植物。它的叶子巨大无比,漂浮在水面上时,就像一只只绿色的大浅盆,最为奇特的是,即使让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坐到叶子上,它也不会下沉,这种植物就是闻名遐迩的王莲。
人们一直对王莲充满好奇,感觉它非常神秘,不明白它那柔嫩的叶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浮力呢?其实,就在王莲的叶子背面,有很多放射状的粗大叶脉,它们仿佛构成了坚韧的骨架,又好像大桥的桥架,稳稳地支撑着叶面。同时,在叶脉之间,还有许多镰刀状的横隔,把整张巨大的叶子分成一个个气室,从而使它具了有很大的浮力。
正因为有了强大的支撑体内心系,亚马逊河的“莲”,才能够变成与众不同的“王”莲,被人类格外青睐。这就好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自我,时时不忘完善和强大自己,因为,不管遇到什么关况,保持内心的强大才是王道,也才有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