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舜耕公园,一块高大的石碑屹立在我们的眼前,“曹娥景区”四个鎏金大字闪闪发光,石碑旁的桂花树上,绿叶丛中点缀着几簇金色的小花,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迎面袭来,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沿着平坦笔直的小径拾级而上,便可见一组白象群雕,大大小小,姿态各异,有的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有的悠悠闲闲,低头吃草。这些白象雕塑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个不小心,会误以为是真的大象呢。看,在最后一只白象背上驮着的那个人,这个人就是舜,他高大威武,尽显王者风范。站在舜的面前,我才觉得我们是多么的渺小了。在白象群雕的旁边,有一条河,河上架着一座桥。我走上桥,低头往下看,看见有许多人在划龙船,那些划动着的龙船,既像一条条龙在水面上舞动,又像一片片叶子在水面漂浮着。
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游乐场了。这里真可谓是我们的乐园,到处攒动着的是我们小朋友的身影,还有此起彼伏的笑声。他们有的在玩碰碰车,有的在玩迷宫,有的在玩套圈,有的在玩钓鱼,还有的在疯狂地玩着赛车。每一次来这里,都会留下了我快乐的身影和开朗的笑声。
每一次来舜耕公园,总让我觉得它一次更比一次美丽。在这美丽的秋季里,舜耕公园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令我流连忘返!回去的路上,我止不住发出了感叹:美啊,舜耕公园!
埋好垃圾后我们就去水上乐园了。由于我身高没有满一米五,所以只能去儿童区。但是哥哥身高满了一米五,他就可以和他爸爸去成人区玩。我和爸爸经过了一个小木桥才到儿童区。我先玩了会儿走钢丝桥,就是下面这张照片。一开始,我有点害怕,我叫老爸保护我。他先下水,在水里扶着我。后来我玩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最后我把儿童区的所有设施都玩遍了,只剩一个来不及玩。
玩了好一会儿,我们就去休息了。但是我们没办法直接到达休息区,因为只能通过游乐设施到达那里,所以我又玩了一遍,感觉很棒。之后我们就回宾馆休息了。
总之,我感觉这次旅行不错。我真想住在这儿,每天玩,但不知道会不会玩腻。
从池上的蜈蚣桥走过,然后穿过中新屋、后新屋,那种江南小巷特有的去这让我深深着迷。七拐八拐的巷弄里传出的硬硬的宁波话,墨色瓦片带来的江南的气息,还有飘来的淡淡米饭香,都昭示着我正在行走在一个经历千年风雨的古来村落。
而后来到了老祠堂。进入朱红的大木门,两幅陈氏祖先像呈现在我的眼前。抬头,我注意到了四块严肃的牌匾,都是皇帝的钦赐,无不诉说着陈氏祖先的丰功伟业。
怀着崇敬的心情拜完了祖先,接着便沿着巷子来到蟹肚脐。我看到了那棵已经有千年之寿的重阳木,他依然用一种难以置信的姿态站立着。很难想象,当一棵树与石头融合在一起;当另一棵树从他的肚子里长出来;当一棵树伴着一条水静静看着这个村子千年,他所拥有的智慧到底是多少。我感觉时间在这里是停滞的,即使是村子里最老的老人,在他记忆的开始,这重阳木就一只以这样的姿势,抱着一块石头,倾斜地凌在水面上,巍巍峨峨将倒不倒。当我抚摸着他开裂的树干,他粗糙的表皮,细细品读他的每一条纹路,观察他新抽的嫩芽,我终于感受到了,他那颗千年未老,仍搏动不息的心。这种感觉是十分令人震撼的。不知道他到底送走过多少这样抚摸过他的,多少为他沉思,为他感动的人。而我,终于有幸地成为了其中的一个。
再往前走,又是一段幽长、连绵的'弄堂。当我再一次看到那一块块青砖,那石板缝里探出脑袋的草,我终于明白,外表衰败的走马塘,内心其实和那千年的重阳木一样,火热而年轻。我知道一些关于走马塘弄堂的故事,可亲身走在上面,感觉十分不同。
顺着石板路走,你会发现很多精美的雕花石窗,有些是红色,有些则是青色,雕花的内容很丰富,很多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意结、福禄寿、福字等。这些石窗,像是江南古老村落特有的符号,构筑起一个个关于水的梦。我于这石窗中,窥见了时光从墙内倏忽而过的踪影,被定格在那片宁静祥和的院落里。
还有高大的马头墙。马头墙是防火之用,因为古代的木结构房屋容易起火,在如此密集的民居中,马头墙的作用不可小视。走马塘少有深宅大院,朴素的硬山顶不管在那个朝代都是主旋律,偶尔出现的歇山顶也知识略微点缀一下。我所走过的巷弄,都是典型的明清建筑,虽然热水器和空调的外机破坏了整体形象,但从粉墙黛瓦里还是流露出了古朴和沧桑。在这样的巷子里走,容易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油纸伞,悠长寂寥的雨巷,还有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或许,真的有这样情节发生在这巷弄里呢?如果有,那又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
步子随着凌乱的思绪渐行,不觉走出了逼仄的弄堂,眼前豁然一亮。我想我今天是赚到了,在学业繁忙之余,竟有这样的机会,于这清明的春日,结识一个村子,一个连接着千年时光的村子。我有点舍不得离开了。
从池上的蜈蚣桥走过,然后穿过中新屋、后新屋,那种江南小巷特有的去这让我深深着迷。七拐八拐的巷弄里传出的硬硬的宁波话,墨色瓦片带来的江南的气息,还有飘来的淡淡米饭香,都昭示着我正在行走在一个经历千年风雨的古来村落。
而后来到了老祠堂。进入朱红的大木门,两幅陈氏祖先像呈现在我的眼前。抬头,我注意到了四块严肃的牌匾,都是皇帝的钦赐,无不诉说着陈氏祖先的丰功伟业。
怀着崇敬的心情拜完了祖先,接着便沿着巷子来到蟹肚脐。我看到了那棵已经有千年之寿的重阳木,他依然用一种难以置信的姿态站立着。很难想象,当一棵树与石头融合在一起;当另一棵树从他的肚子里长出来;当一棵树伴着一条水静静看着这个村子千年,他所拥有的智慧到底是多少。我感觉时间在这里是停滞的,即使是村子里最老的老人,在他记忆的开始,这重阳木就一只以这样的姿势,抱着一块石头,倾斜地凌在水面上,巍巍峨峨将倒不倒。当我抚摸着他开裂的树干,他粗糙的表皮,细细品读他的每一条纹路,观察他新抽的嫩芽,我终于感受到了,他那颗千年未老,仍搏动不息的.心。这种感觉是十分令人震撼的。不知道他到底送走过多少这样抚摸过他的,多少为他沉思,为他感动的人。而我,终于有幸地成为了其中的一个。
再往前走,又是一段幽长、连绵的弄堂。当我再一次看到那一块块青砖,那石板缝里探出脑袋的草,我终于明白,外表衰败的走马塘,内心其实和那千年的重阳木一样,火热而年轻。我知道一些关于走马塘弄堂的故事,可亲身走在上面,感觉十分不同。
顺着石板路走,你会发现很多精美的雕花石窗,有些是红色,有些则是青色,雕花的内容很丰富,很多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意结、福禄寿、福字等。这些石窗,像是江南古老村落特有的符号,构筑起一个个关于水的梦。我于这石窗中,窥见了时光从墙内倏忽而过的踪影,被定格在那片宁静祥和的院落里。
还有高大的马头墙。马头墙是防火之用,因为古代的木结构房屋容易起火,在如此密集的民居中,马头墙的作用不可小视。走马塘少有深宅大院,朴素的硬山顶不管在那个朝代都是主旋律,偶尔出现的歇山顶也知识略微点缀一下。我所走过的巷弄,都是典型的明清建筑,虽然热水器和空调的外机破坏了整体形象,但从粉墙黛瓦里还是流露出了古朴和沧桑。在这样的巷子里走,容易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油纸伞,悠长寂寥的雨巷,还有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或许,真的有这样情节发生在这巷弄里呢?如果有,那又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
步子随着凌乱的思绪渐行,不觉走出了逼仄的弄堂,眼前豁然一亮。我想我今天是赚到了,在学业繁忙之余,竟有这样的机会,于这清明的春日,结识一个村子,一个连接着千年时光的村子。我有点舍不得离开了。
在一片古树林中,保国寺的大门虚掩着,前面的空地上虽然只有11棵树,可这些树已近千岁高龄,显得像一片茂盛的小树林,每棵树的树干粗得连两名壮士也抱不了。红砖褐瓦的围墙,隐约在参天的古木中,再走近些,就能看到三个金灿灿的大字“保国寺”。
走进保国寺,那具有千年古意的石台阶令我大开眼界,台阶上长满了翠绿的青苔,漫长而又曲折,蜿蜒而又深远。在石阶上一路前行,看着周围两旁的大树,心境也变得轻松而又豁然,让人心旷神怡。我的脑海中仿佛再次映现出从前,劳动人民凭着双手,将这些石块搬上高高的山,那时没有吊车、起重机、货车,只有石工们粗糙的、布满血泡的双手将它们一步步抬上来……
穿过山门后是中庭,那里幽静宽阔,古树林立,树荫蔽日,几只蓝尾红嘴雀,在树荫里追逐玩耍,欢叫雀跃。步入其后的天王殿,殿内的'佛龛已毁,仅存下一座保国寺中兴之祖德贤尊者的塑像。这是一位和善而稳重的长者,双目微垂,目光里隐蕴着悲天悯人的无限深意。殿首悬挂着“古刹重辉”匾,两侧柱石上镌刻着三副对联:“像峰迎日顾,蛟水带江回”。
大殿的设计别具一格,与常见的寺庙殿堂不同,保国寺的大殿是进深大于面阔的纵长方形,石砌台基,正中及两侧分别设置着垂带踏跺。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容易看到,因而有“无梁殿”之称。据说整座大殿没有使用一枚铁钉,全靠构件之间严密的铆合,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五十余吨的重量。另一堪称一绝的是大殿虫不蛀、鸟不入、蜘蛛不结网、灰尘不上梁,其中奥妙,至今无圆满的解释。
殿外骄阳似火,殿内清凉静谧,我久久地沉醉在保国寺这座古代经典建筑高超的艺术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