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开学第一天,但我和同学们已遨游题海许久,从题海中游出来走在两点一线的放学路上,突然,倾盆大雨倾泻而下,幸好及时带了伞,大雨中,一对父子焦急地走着,父亲撑着的那把伞紧跟着儿子,而自己却浑身湿透,我顿时浮想联翩,漫不经心地走着……
在宿舍窗前浮想,顿时闪现出一个年轻女孩暴雨中撑伞护送残疾老人的场景,女孩浑身湿透,就这样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倾盆暴雨中的美丽女孩,朴实善举中的人性光辉,传递着至深至纯的道德力量。
众所周知,能量可以使我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可以为机器提供前进的动力。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正能量才是传播道德、弘扬正气的一种巨大能源。
于是李文波给我们诠释了何为责任?“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雨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这是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里对李文波的颁奖词。坚守二十年的南海卫士,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风吹雨打,他从不低头或弯腰,而是更加挺直了胸膛,告诉我们何为责任?是的,祖国是强大的靠山,家庭是温馨的港湾,祖国需要保卫,家庭需要维系,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于是谢樵为我们诠释了何为勇气?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官兵第一时间听到消息后赶到了现场抢险救援,连续几天的降雨鲁甸地区形成了多个堰塞湖,而还有一部分群众被堰塞湖阻隔了,官兵立即到那里转移群众,当有一名官兵在救援的过程中,突然,一块巨石滚下来,正好砸中了他,就这么无情的被巨石卷入堰塞湖的激流中,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抗震救灾的生命壮歌。他是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战士谢樵,他在救援前曾说:“这点水,怕什么,我年轻,身体棒,懂水性,让我来。”是的,他是一名勇士,也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的功劳不可没,这种勇气精神将长久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漆工补船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从刘盛兰老人那读出了他的舍己为人;从张丽莉老师那读出了伟大的师爱;从林俊德老人那了解了他对核事业的倾心贯注。一件小事,且不说它带给我们什么,也许它折射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应的是爱的传递,它在以加速度般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细心的去感受一番,才发现,原来正能量已经将我包围,公车的一次礼让,马路上的一次搀扶,自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捐款箱前的一次募捐,正如空气般鼓舞着我展望美好的未来!
正能量,网络上忽然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什么是正能量?正能量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帮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身边的正能量。
正能量,顾名思义,是一种对事物的看法。比如说当一个正能量的人看到半杯水时,会说:“哇!太棒了,这里居然还有半杯水!”但是,当一个负能量人看到半杯水时,就会说:“为什么这里只有半杯水了?另外半杯呢?谁喝了?”这时,负能量的人就开始纠结,是谁喝了另外半杯水,但正能量的人开心的喝完了半杯水开始了自己新的工作。社会统计显示:正能量的人收入比负能量的人多将近百分之三十,因为负能量的人在纠结着一些琐事,他们的时间往往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了,而且负能量的人会想到事情最差的一面,他们会去想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而且都是最差的,就比如说刚才那杯水,他们会想假如这水已经放了很久了那怎么办?
正能量也是一种对社会的善,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会不以善小而不为。不论是多小的善事,他都会用心去做,做好每一件事。就比如说,当你看到别人的笔掉在了地上,这时你会认为这只是一点小事,他自己捡就好了呀。但不是这样的,也许别人正在忙于手头上的事情,忽略了它,而你看在眼里却又不能举手待劳,这就是负能量。而正能量的人会说声:“噢,你的笔掉了,我帮你捡起来么?”这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人。
我身边的正能量,就数不胜数了,例如我的母亲,她是一位正能量爆表的人。有一次她明天要出差,但是那天我们家庭聚餐,结束以后她就开始主张去看电影,然后爸就会说:“你明天还要出差呢,衣服还没有收,明天怎么办?”我母亲说:“那都是明天的事,但我要过好现在的每一分钟。”最后很晚才回去,但是第二天依然正常出差。
而我的父亲,也是一个正能量很高的人,他虽然不是特别的喜欢笑,那只是因为男性同胞们都不是特别善于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我父亲的正能量是因为他会为很多人做很多事情。就说有朋友来了海南,他就会提前帮他订好机票订好酒店,安排这几天的行程,每次朋友走时总是赞叹着父亲安排周到。
而我,就更不用说了,我是一个正能量与正能量孕育的生命,那更是正正能量。我很开朗,也很活泼,更是阳光,很多人都特别喜欢找我出去玩,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和我在一起会很开心。我特别喜欢逗别人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只是,我觉得这很好玩。当我看到别人笑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很开心,我就算去电影院买错了电影票看完了电影,我会惊叹这部电影的精彩,而再也不去想我买错票的事情。
但,说到正能量,就一点要说一说中国梦,中国梦是习主席上任以来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当美国人听到了中国人有梦的时候,美国人震惊了,他们开始恐惧中国未来的走向。在几十年前,四十万华尔街人撬动了整个地球的经济,引发了世界上第一场金融风暴,那是因为那四十万华尔街人的梦想绽放了。而中国,一个拥有十五亿人口的国家,当他们的梦想绽放的时候,中国就成为了一条真真正正的巨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我也有,我要成为一个对中国有用的人,我相信未来这个时代是属于我们的,当中国人的梦绽放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不论是正能量,还是中国梦,他们都将会传播,一个正能量的人身边一定会有很多正能量的人。如果周围正能量的人越来越多,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
树立用心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就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我比较喜爱心理学,书中讲到的数十个案例和实验,对于我并不陌生,我印象较深的津巴多监狱实验和治疗抑郁症的额叶切除手术,都就是从心理学电影中知晓。电影《死亡实验》就就是根据津巴多监狱实验为基础改编,这个科学实验,找来二十个普通良民,随机分成两组,八个狱卒十二个囚犯,来模拟一周的监狱生活。
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之后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项目负责人被***。看完电影后,我感觉浑身冰冷,心里空空的,我开始反思社会主角,大部分狱警一开始,所谋求的也就就是一点尊重而已。
当尊严遭到蔑视,狱警开始反击,各种体罚、暴力轮番上演,社会主角进入意识层面,真真假假参杂其中,人性中恶的本质彰显出来,原罪、本罪,我们一向在救赎中生存,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恶就是真的吗?
我一向认为人性本善,应对实验的结果,我哑口无言,想法被击打得粉碎,人性就是发展变化的,剧中“狱警”伯瑞斯原本胆怯、自卑,最后竟然变得十分残忍,这种性格的转变,我个人觉得就是自卑,隐藏的“自我”,在获得权力后,疯狂的利用手中权力,欺压他人,借已证实自己的权威,证明自己的成功,或许美国大兵虐囚事件,纳粹和日本军人在战场的表现,正如这个实验所揭示就是对身份认同和权力的服从。
培养用心情绪,踏上幸福人生。
定理二主要阐述了幸福原则。虽然幸福原则不是康德所认为的普遍适用于每个理性存在者的实践法则,但是康德看不否认幸福的作用,并且认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本性。康德花了大篇幅论述幸福原则、幸福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
1、幸福原则:一切质料的实践原则本身皆为同一种类,并且从属于自爱或个人幸福的普遍原则。即一切物质的、主观的实践原则都是从属于对幸福的欲求这股基本的原则。出自一个事物实存的表象的快乐,在它应当是对这个事物的欲求的决定根据范围内,是以主体的接受性为基础的,因为它依赖于一个对象的此在。即人们的快乐(幸福它是由人对所希望得到的对象而确定的它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观感觉决定的,是依赖于人的愿望的那个对象而存在的,倘若人们想要的那个东西没有得到,那么这种幸福便不复存在了。从而它属于感觉(情感,而不属于知性,后者依照概念表达表象与一个客体的关系,而不依照情感表达表象与主体的关系。即幸福是之于主体(人的一种感觉,它不是依赖客观实在而是依赖主体的感觉。于是,只有在主题期待于对象现实性的那种愉悦感觉决定欲求能力的范围之内,这种快乐才是实践的。但是,想在一个理性存在者有关贯穿他整个此在的人生整个此生的人生愉悦的意识就是幸福,而使幸福成为意志的最高决定依据的那个原则,正是自爱原则。于是,一切质料得原则既然将意愿的决定依据置于从任何一个对象的现实性那里感受到的快乐与不快乐之中,便在它们一并属于自爱原则或个人幸福的范围以内。即这种原则就人们的行动是以是否获得了幸福快乐为依据的。
2、幸福与德行的关系:尽管康德把德行看做人之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尽管他把先天理性和感性经验对立起来,但他并不排斥幸福原则。相反,他认为幸福是一个完善的道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幸福虽然和德行相关联,但它既不是德行的附属品,也不是德行的派生物,如斯多亚派所主张的那样:幸福就是对德行的认识。在康德看来,一个有德行的人,还不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道德虽然是最高的善,但不是唯一的善也不是完全的'善。一个有德行的人还应该得到幸福,最理想的情况是所得的幸福和他所有的德行在程度上相一致。不应得的幸福是无价值的,得不到报偿的德行本身虽然可贵。而伴随着应得幸福的德行却最为理想。德行是幸福的条件,其本身必须是无条件得善。所以,康德的德行论并不否认幸福为完满的道德生活所必须。他所着重的不是幸福,而是去研究怎样才值得幸福才配得上去享受幸福,研究幸福的条件是什么,以及这种条件是从哪里来的。
3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由对幸福原则的论述可知,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只有自己期待的对象得到了,才算的上幸福,而每个人的对幸福的欲求是不同的,因此,幸福是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普遍法则。
整体来说,康德对于幸福的阐述是基于道德法则基础上的,是辩证论述的,因此,很有说服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