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够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好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从前有一颗小沙粒,它因为整天生活在荒凉的沙漠中而感到闷闷不乐,它一心梦想着要去繁华美丽的大城市生活。为此,它多次请求风婆婆把它带到大城市里去,终于有一天,风婆婆答应了小沙粒的请求。
小沙粒乘着风婆婆的魔毯来到了大城市。小沙粒趴在魔毯上往下望,一路上看见许多靓丽的高楼大厦。小沙粒高兴极了,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大城市确实比沙漠漂亮多了,我一定要留在大城市生活!
小沙粒对这热闹而美丽的城市充满了好奇,东看看,西瞧瞧。瞧,那儿一片绿油油,是草地!小沙粒兴冲冲地跑到了一片草地上,定睛一看:哇,一阵风吹来,小草们纷纷扭动着腰挑起了舞呢,这真是太漂亮了!在大沙漠里可没有呢!
“如果我生活在这里肯定舒服极了!”小沙粒忍不住咧开嘴角笑出了声来。但当他高兴地转身打量这片天地时,他注意到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你追我跑,有的还在草地上打滚呢。
“或许我不该留在这儿,要是不小心起了风,把我吹进了小朋友的眼睛里可不得了了!”小沙粒想了又想,决定不留在草地上。他望着在草坪上无忧无虑追逐着的小朋友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小沙粒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来到了一个停车场。小沙粒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汽车,他兴奋极了,在停车场里飞来飞去玩了一大圈。终于玩累了,他心满意足地躺在了车窗上,打算呼呼大睡,心想:如果我能生活在这里就好了,每天躺在车窗上就能环城游玩啦!
可还没等他睡着,一位司机走了过来,皱起眉头指着小沙粒嘟囔:“你看看,这停车场脏兮兮的,停了没多久,车窗上还粘上了沙粒,真脏啊!”
听到司机的埋怨,小沙粒难过极了。他急忙扭了扭身子,奋力往下一滑,滑到了地面。“原来,城市的人们不喜欢我,会嫌我脏啊…”小沙粒忍着委屈极了,默默地走开了。
小沙粒低着头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好多嘈杂的声音,似乎在喊着,“小沙沙”,“小沙沙”……他的内心充满疑惑,抬起头来张望,天哪,是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小沙粒们!他收起眼泪,也跟他们一样,喊起来:“小沙沙!”
原来小沙粒来到了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小沙粒匆匆跑到小沙粒们身旁,“你们怎么也在这儿?”“你也来啦!赶快加入我们吧!我们打算和水泥朋友们一起手拉手成为这城市里高楼大厦的一部分!”一个小沙粒从沙粒堆挤出头大声回答道。
小沙粒连连点头,他望着周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连连点头。他也挤进了沙粒堆,在那儿安静地想着:“如果我能成为这个高楼大厦的一部分,那就能永远留在城市里生活了!”想着想着,小沙粒就和朋友们一起欢快地跳进了正在搅拌混凝土的搅拌车里。
就这样,小沙粒成为了这个城市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终于实现了它要留在大城市里生活的梦想。
在池塘的旁边,有许许多多的芦苇,它们的存在使得池塘更加荒凉而美丽。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芦苇的声音。这时,一个人走了过来,他将一些芦苇带走了。
这些芦苇被运到了一个花园里。
芦苇们环顾四周,看到了一朵玫瑰。她们不得不惊叹玫瑰花的美丽——玫瑰花随风轻轻地摆动着,在嫩绿色叶片的映衬下更加美丽动人,还不时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真漂亮!”“好美啊!”芦苇们纷纷议论道。“我一定要像她一样!”一株芦苇用坚定的语气说。她这一说,引来了其他芦苇的注意:“何必呢?我们不是玫瑰,不也照样过得很好吗?”
小芦苇没有理会大家的劝告,她祈求上苍,希望可以变成玫瑰。
上帝听到了小芦苇的愿望,便问她:“你真的要变成玫瑰吗?”
小芦苇坚定地点了点头。
“要知道,玫瑰的确很美,但那只是一方面,或者说,那只是表面。”上帝接着说,:“上苍是公平的。玫瑰花的外表令人羡慕,但她也有不好的一面;相反,你的外表虽平平常常,但也总有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不是吗?”
“不管怎样,变成玫瑰花始终是我的梦想,我一定要实现它!”
上帝无奈地摇了摇头,将小芦苇变成了她期望已久的`玫瑰。
就在小芦苇变成玫瑰的第一个晚上,一场暴风雨袭来,这朵娇艳的玫瑰花就这样香消玉殒。
但是,这朵玫瑰花的脸上,却挂着幸福的微笑。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好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好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够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好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够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