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成功就像天上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总以为成功就像海底的峡谷,可以想象却不能感受到。然而,那节物理课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星期三,晚自习时,伴着清脆的铃声,汪老师大步走进教室,随后像往常一样挽起了袖子,摊开一张卷子,说道:“上课!”接着他滔滔不绝的讲着试题,细致而耐心的讲解,让知识的甘泉,一点点流进同学们的心中。
然而,当他讲到一道关于压强的题时,遇到了麻烦,该题的题目是: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一次性水杯的杯口上,然后将纸杯倒置,水没有渗出来,问到底是由于水分子间的引力还是大气压强的缘故?并证明。
这道题的答案是,在纸杯顶部扎一个小孔可看到纸片脱落,水流出,这说明是大气压强使纸片不掉落,而不是水分子间引力。
可是同学认为杯中水不满时,纸一样会脱落,但是他们的答案被打了大大的红“×”。
“即使杯中水不满,纸片也不会掉落!”汪老师对同学们说道。
“这不可能,纸片一定会掉下来!”同学们大声嚷道,“愤懑不平”的反驳老师的观点。
无奈,眼见为实。汪老师如果不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显然是不会信服的。
于是,他找来了水杯,在杯中倒了一半左右的水,盖上纸片,然后将杯子倒置过来。然而,出乎意料地是,水立刻流了出来,看到汪老师尴尬的神情,教室里一片哄笑。
老师似乎很不甘心,他又找了一个纸片重复着实验,可是水又流了出来。教室里又是哄笑连天,大家就等着汪老师怎么收拾残局了。
杯中的水已所剩无几,老师也有一点紧张了,他急促地撕下一片纸,盖在杯子上,小心的倒置着水杯,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汪老师的实验再次失败,那么他该放弃了吧!
也许是上天故意开了个玩笑,汪老师的实验还是失败了,同学们对老师有些同情了,一个同学大声说道:“汪老师,别再做了,我们相信你!”
汪老师似乎没有听到这话,他的额头挂满汗珠,拖着肥胖的身子在教室里四处寻觅水,他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
水找来了,汪老师撕下一片稍硬的纸,轻轻折叠后,小心地撕下一片,放在手心里,然后另一只手拿出了杯子,慢慢将纸片盖在瓶口上,用力紧紧地按住,然后缓缓地倾斜着杯子,瓶口不断下降,汪老师的心似乎也在下垂,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杯口。于是,在杯子倾斜180°角之后,扣人心弦的时刻来临了。汪老师渐渐松开手,紧张而耐心的观察杯口的情况,这一次,纸片紧紧的吸住瓶口,再也没掉下来。
教室里又是一片欢呼声,老师的脸上写满了微笑,每个人都为实验成功而兴奋不已。然而,更让我敬佩的却是老师的`执著与坚毅。
成功,需要不断尝试,只要你肯坚持,肯勇敢的面对挫折,那么昔时的讥笑。终会成为你成功后的欢呼!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成为了一个稍有成就的人。他的人生历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迎难而上,走向成功。
正如保尔·柯察金一样,蚌不经历痛苦就不会孕育出珍珠;树木不经历冬天的严寒又怎能感到夏天的巅端;一朵花的缤纷色彩,避不开狂风暴雨的锤炼;一座晶莹剔透的冰雕,躲不了刺肌入骨的打磨。
海伦·凯勒,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却又无比骄傲的向世人展现才华,她那耀眼光辉后的阴影,汇集了多少有苦说不出的苦难。还有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他的博学才智后隐藏着多少痛苦与辛酸。一个个骄人成绩的背后,都少不了那令人钦佩又令人感动的苦涩。他们共同证明了一个真理:苦尽甘来,成功需要磨难!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尽管属于神话小说,但书的主题仍然是富有哲理的。唐僧历经磨难,终于在三千诸佛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再如孙悟空,在八卦炉中受七七四十九天的烟熏火燎,那时的切身之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命运总算没有辜负他,那双“火眼金睛”就是他在苦难之后得到的甘甜。
痛苦与甘甜,磨难与成就,相辅相成。或许历经磨难之后仍默默无名,但是不经历磨难,又怎能等到出人头地的那天。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苦尽之日,必是甘来之时。明皇朱元璋,苦难纠缠了他十几年,但他始终未低头,最终统一了中华大地。那金光闪闪的龙椅下,是那曾经要过饭的苦涩辛酸。
如果你看到死气沉沉的冬天,请不要悲伤,开心起来吧,因为明天就是春季。
信念是火柴,点燃了成功的火苗;信念是明灯,照亮前行的路;信念是路,通往成功的彼岸,成功需要信念。
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热带丛林中的“猎人学校”,是一个以“魔鬼训练”名扬世界,同时又吸引着各国优秀军人前往挑战的特殊学校,74号,何祥美,就是其中一员。
之前,何祥美是享誉全军的“枪王”。他命中的人中和眉心的人头靶,被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样的兵还来集训?何祥美坚持要来?他说:当兵就要当打得赢的兵。只有在平时多练几手本领,战时才能多一分胜算。
一个士兵的理由,如此简单,却无法让人拒绝。无数的磨难,在这一单纯而又强大的信念支撑下,被撕得粉碎。
训练和考核磨砺着每个学员的意志和体力。终于,“猎人学校”迎来何祥美这批学员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考核:孤岛生存。
出发前,一场大风突袭,但何祥美还是坚持按计划出海。就在3天考核任务结束,准备撤离已不可能。向上级请示后,何祥美和战友决定留下,挑战生存的极限了没想到,这一留,又是4天4夜!台风把他们困锁在一片巴掌大的孤岛上,每人仅有的3两米1两盐早已用尽。脏兮兮的老鼠、活生生的蚂蚁、毛茸茸的海蟑螂、血淋淋的蛇肉……何祥美眼晴一闭就吞了下去。
第8天一早,蔚蓝的海面一片风平浪静……3天后,就在那条飘着紫荆花香的土路尽头,猎猎军旗下,何祥美的名字,被“猎人学校”永久地铭刻在一块红褐色的石碑上。
何祥美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什么他会成功,是信念,信念支撑了他,是对于信念的坚守,记他赢得了一个士兵的至高荣誉。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做的努力,更是因为他的信念,有了信念,才能促使人成功。成功需要信念。
孔宪涛虽是闻名遐迩的免疫学专家,但他丝毫没有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依然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他十分注意国内、外的免疫方面新动态、新成果。每当他阅读国内外的论文,便潜心研究,从中吸取先进合理的方法,想方设法将其改良成更先进、更科学。有人曾经问他,什么是成功的秘诀,他则淡淡地一笑说,我谈不出什么奥妙,只能说点就是“勤奋”。
“勤奋收集各种信息、集中国内外各种有关资料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孔宪涛认为,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学生们都说,孔宪涛教授知识渊博, 是问不倒的老师,更是资料库。为了做到这点,孔宪涛多少年来很少有休息天,更没有什么业余时间,每天除睡眠5-6小时之外,其余大多用于苦读书籍杂志。“光苦读也不行,还必需勤动腿,跑出去收集信息,观察动态。”孔宪涛说:“勤奋动手、理论结合实际,既会讲又会做,使学识更实在扎实。”
“勤奋加机遇”。这是孔宪涛50余年“科学人生”最切身的体会和座右铭。“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是百倍地努力也达不到的,但勤奋可以努力达到的。”扎实的基础及丰富的,使孔宪涛对于免疫球蛋白的各种变化了如指掌,能很快地抓住疑点,深追细究,自己动手做实验,直至作出满意的回答。多例罕见病的发现,孔宪涛都是亲自动手做实验。也就由于此,他的科研设计,为研究生确定的课题,皆获得极大的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