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长河中,回想起我的童年,那是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卷,我慢慢地翻开了一页又一页精彩的回忆。
“哇——哇——”仔细的你们听,从哪儿传来了一阵阵哭声呢?
在我5岁的一个下午,我在爸爸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刮胡子,听着“沙沙沙”的交响曲,我不禁羡慕起来,心想:要是我也有胡子那就好了。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搬了一把小椅子,像个小偷似的左顾右盼,生怕被别人看见。突然,爸爸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我吓得双腿发抖,爸爸又走进了客厅,我长松了一口气,跑进房间,把手伸得老直,才把胡须刀给拿了下来,我看着小巧玲珑的胡须刀,心里充满了激动与好奇。
我打开胡须刀,正要刮胡子,一摸下巴,傻眼了,我哪有什么胡子啊,我哪里还有毛毛呢?哦——对了,眉毛也是毛。我什么都没想,“吱——”的一声,大功告成,我走到镜子前,想展示我英俊的风姿,可是,我的眉毛不见了,我着急了,哭着跑去客厅找爸爸,让他看我的“杰作”。
爸爸一眼大,一眼小的瞪着我,好想见到外星人是似的,过了一分钟,才想起要安慰我。之后,爸爸把胡须刀放得高高的,我就再也没有碰过胡须刀。
童年,是一串串彩色的泡泡,是一只只飞翔的蝴蝶,我在美梦中继续编织我的童年“毛衣”……
生活在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年代,我们面对无限的选择,而唯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地,过有意义的生活,不是吗?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二落;写的诗正是他多舛命运中美好人性的流露。苏东坡20岁中进士,此后或在地方,或在朝廷为官。风平浪静时,他载歌载舞唱逍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风雨来袭时,他穷且益坚唱豁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苏东坡被贬后来到黄州。黄州本是一个不值得夸耀的小镇,但在诗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堂。他在耕耘之暇,望江上风帆上下,水天相连,一片苍茫。在生活拮据的时候,他用独特的烹调方法烧出“东坡肉”“东坡汤”;在海南饥饿的日子,他甚至发明“吞食日光止饿法。”他自己造酒、制墨、盖房子,还自己编歌,教村民们演唱。
苏东坡一生虽是悲剧的一生,但也是充满诗意的一生。他的耀眼光芒刺痛了一双双惯于献媚的眼睛。他总是那样旷达洒脱,从容淡定,眼里只有秋风幅面般的洛水清波,只把青春的竹杖、学生的芒鞋和那被雨淋湿的脊背留给世人。他以自己的坚守,给后世树起了难以企及的高标。
延绵几千年的文化长河,无处不透的诗意!那个机智巧妙地讽谏齐王的忌讳,是诗意的;那个如话家常般用于娓娓的话语打动了赵太后的触龙,是诗意的;自投汨罗为爱国的屈原,是诗意的;忍辱含垢著史书的司马迁,是诗意的……
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华夏子孙的礼仪几风貌。从周公制定的礼多党制度到现今,都教导着人们要遵守礼仪。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讲求平等,那些代表着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人们都一个个在淡忘它们了。可我却认为礼仪是重要,一定要传承下去。
记得上次在奶奶家过清时节时,奶奶摆酒弄菜祭拜祖宗。按照往常的礼节,一家人都应该到齐,磕头祭拜祖宗。可是香烛都烧完了,除了我们一家子和奶奶爷爷外,其他人统统没到。舅舅阿姨一个个都说没空来,而且说这种东西都老古董了,不拜也没有关系,气得奶奶饭都吃不下。
我心中也不禁沉觉得有点变扭,心想:祭拜祖宗又不是迷信封建,只是一种思念前人方式和礼节,几句话就搪塞过去,未免太轻视这些礼节了吧。
我的历史老师也曾对欠说中国历史之所以不与世界历史归为一类,那是因为中华的文明礼节是唯一没有断过的,因此中国历史之渊源流长就得宜于此。
我非常赞同老师的观点,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的最久,就是它的文明礼仪盛行和发展,没有因其他因素中断过。因此,我认为对于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我们都要加以保护和传承,这样才会使我们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和昌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