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每次不管是参与组的活动还是开展本班的美术活动,都深感自己美术专业理论的不足,对所教不同年级年龄阶段的儿童美术发展水平了解不够。特别是应该如何评价孩子的作品,本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画应该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一直是我想努力学习了解的方向。《少儿美术》就成了我时常查阅的参考书籍。
今天看了李力加老师点评“全国第四届少儿美术杯年度展评”获奖作品一文中的幼儿作品和老师的评语感受颇深。其中作品《大扫除》是一个四岁小朋友的画: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扫帚,占了画面的一角,一个穿着斜纹色彩衣服、披散着头发的女孩占了画面的一大半,其中最枪眼的就是那一根根披散着、四处散开的头发。李力加老师的点评是:小朋友依据自己的认知,在作品中画出了自己的感受。其中,对于头发的表现尤为精彩,披散下来的头发,是她的一种心理感觉,这是建立在个人视觉体验基础上的表达。
儿童时期的象征表现,并不是对物象形态的完全描摹,而是大胆画出个人心中的感觉。看似不合理的头发形态,几乎夸张的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面积,人物整体形态反而显得很小。这是儿童有自由性的表达向主动性的表现过渡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是美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儿童美术学习时期。
我想,我们为孩子们设计和组织美术活动时,首先要对自己班上孩子们的这个年龄阶段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表现特征有个很充足的了解,能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还要善于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去发现孩子们心底的一些想法和秘密。相信坚持组织好每个美术活动,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东西才会真正是他们自己的,是让我们惊叹的,更是会让所有的人都能被打动的!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对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段话在前言中提到。刚翻开,便让我对这本书有着极强的兴趣。
美术一直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因为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秘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美术以极强烈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等等。然而在学校中,美术却成为尴尬的学科。导致美术教育慢慢湿滑。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读了尹少淳教授的这本书,我开始发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书提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价值。都让我颠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艾斯纳本人是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我们认为,人类的活动都应遵循经济的原则,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既然美术教育是包含多种价值的一种活动,那么,在每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什么不尽量实现其拥有的价值呢?一项活动既然具有多种价值,又何必人为地阻碍它们的实现呢?换句话说,既然能一箭数雕、一举多得,又何必去刻意寻求一箭一雕,一举一得呢?因此,我们主张对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采取综合的态度,以便形成更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并力争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实现其多重价值。在建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时,我们有必要将美术的价值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关系加以说明。
我也有幸听过尹教授的讲座。其中“核心素养”也让我印象深刻。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我认为对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描述,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高峰值。少儿时期则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我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好的鼓励独立,创新更上一层楼;对中等水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给与适当指导;基础差的采取迎合的态度,以鼓励为主。
2.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
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1、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2、他创造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3、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4、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5、在罗伦佐的官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就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奴隶一样被绑缚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6、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那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7、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
8、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9、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但他的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极为忌妒,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弟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日》、《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0、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
11、米开朗基罗慷慨大度,他分赠掉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他说过:“不管我多么有钱,我的生活始终过的如同贫人一样。”他从来不想那一切构成一个庸人生活涵义的东西。
12、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没有一个被他遗忘掉。他说,不经预先回忆一下,他是否已经用过这个形象,他是绝对不会动手勾画草图的。因此,在他的笔下,从不见重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