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听到你的消息时,竟然是你的死讯。原来早在两年前的一个照面,就已经注定是最后一次。而那时你鲜活美丽,嫩白的皮肤里尽是绽放着青春的美好,我至少还能透过你深邃明亮的瞳孔看到未来,丝毫没有生命将要陨落的讯息。
早在八年前,我已不记得是因为什么我们如此要好,但就是因为这样,第一次专门去买了属于我们三人的专属发夹,你,我,媛媛,虽然你同媛媛是同桌,但总是我俩最为要好,媛媛属于那种上课认真专注在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而我们总是一副看起来认真的样子,骨子里却透漏着浓浓的“痞子”个性。例如在那个不允许谈恋爱的年代里,你喜欢一个男生,我替你写过情书;在宿舍不允许两人同铺的日子里,我们偷偷睡在一起,躲进被窝讲话到深夜;在那个不允许女生打扮的初中,我们总是偷偷的买着化妆品,在寝室偷偷臭美着,如果那时我们有手机,那现在一定会留下我们许多许多自恋拍下的照片;我们还在晚自习偷偷溜出学校,你意外跌倒,然后狼狈的又回到教室…这些种种影像,如同幻灯片在我脑海里轮番袭来,此时离你逝世已经几月,但我始终无法相信,你就这样消失,消失在人海里。
你总是一头自然的直发,而我总是一头自然的被同学唤作“方便面”的卷发,有一次一起匆匆洗完头发赶去教室,一位学姐问我们是否去做过头发,还被她赞说我们长得很像,我们相视一笑,她说她是自然直,我说我是自然卷,然后我俩像恋人一样幸福的牵着手去教室,慢慢的消失在那条青涩的石板路上。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天,蓝天白云裸露出最美好的肤色,空气淡淡的,淡橙色老旧砖泥包围着操场的那几堵墙外油菜花开得格外的美,我们透过旧泥砖的缝隙向外张望着,那一片嫣黄翠绿的花如同我们,你用异常平常的声音认真的对我说,向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有一天我们喜欢上了同一个人,我一定会让给你的。我说,如果我们俩真的喜欢同一个人的话,我也会让给你,又或者我们都不要好不好。当然,我同时又用那种意味深长讲道理的个人特质告诉她,将来的事情也说不定吧,电视剧不都有那种好朋友(那是还没有闺蜜这个词)同时喜欢一个男生,然后关系破裂最后绝交的狗血情节么。你俨然一笑,或许就当做玩笑,至少那个时候,我们彼此真的认为我们不会喜欢上同一个男生,又或者真是那样,我们都可以放弃,也许在彼此心中都想做主动放弃而成全对方的哪一个。
果不其然,我们真的同时喜欢上了一个人,你告诉了我,但我未曾告诉你,因为对我来说,对于那个男生的喜欢不足以动摇我俩的'关系,所以我选择了沉默。初二的寒假校运会,你告诉我你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告诉那个男生,但你不好意思当面说,然后我俩纠结半天最后就用了那时最前卫的写情书的告白方式。但你心思焦虑又怕他认出你的字迹,无从下笔,所以我成了你的替笔,我用那支黑色签字笔写下了史上第一封情书,内容清丽矜持,透露你对他淡淡的喜欢,但我签下你的名字时,我们都笑了,不知道是因为别扭还是什么,总之我们都笑了。
我已经不记得你用怎样的方式递给他的,但结论是他未做出任何语言和行动上的回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用沉默替代拒绝。但你没有因此同其它暗恋失败的女生一样萎靡不振,反而做出一副拒绝就拒绝吧,无所谓的样子。同那个男生也并没有因此而尴尬,反而显得大方而主动。或许仅仅是喜欢,没有其他,所以很快就忘却了。你总是一副开朗活泼的样子,不似我天性冷漠凉薄。
我们曾经有一首我们共同编就的歌曲,说是歌曲,其实不过是几句而已,我们还响当当的为它取了一个我忘记了的名字,总之歌词大意关乎我们的友谊。我记得它是在上课时我俩偷偷写下的,然后你用那副天生的让我嫉妒羡慕恨的好嗓音唱了出来,并且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它成了我们不时哼唱的流行曲。
也许初中是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年岁,而那时我们都不曾懂得珍惜。那会儿我不多爱说话,很多时候显得羞涩冷漠让人难以靠近。我多次告诉你,好想快点结束这样的生活,快快长大,我憧憬向往过未来的日子,我会忘记初中不愉快的人和事,我想要逃离躲避那些人事,在一个新的地方从新开始。我会蜕变得更好,我不是他们眼中那个羞涩自卑不爱言语不善交际的小女生。而如今,我经历了高中大学并且开始步入社会,我的本质从未改变,因为高中时也想要逃离,大学时也想要逃离,而如今我进入社会才发现,我从未逃离开来,我一直在经历种种的不愉快的人事,但我学会了接受和改变,因为我知道,我逃离了这里,我所向往的那个地方并不比我现在好。重要的是,我发现接受和改变它并不难,虽然使我短暂的痛苦,但它让我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好像我们90后初中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环游世界,吃遍各地的美食,看遍各地的美景。那时天性纯净美好,从未想过我们的共同梦想需要付出和舍弃多少代价才能换来,至少很明确的一点,现在能过上环游世界的90后真是寥寥可数。它成了我们心底的梦想,也许将来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大半个中国我们还是会实现的吧。
我告诉你最想去日本,你却用那无限的爱国精神主义的语气告诉我,去什么日本,人家当年***了我们那么多中国人,你的爱国精神去哪里了。我撇撇嘴,不就去个日本吗?然后又用那种向往的眼神告诉她,就想去日本看看,逛逛名店,吃吃美食,然后去赏个樱花什么的,多么美好啊。你说你最想去韩国,看帅哥美女,吃美食淘名衣,一副花痴模样,真心的是韩剧第一代脑残粉。
当我得知你因白血病去世的时候,没有显得冲动和惊讶,反而是异常的平静,好像你还会再出现在我面前,后来,我脑袋一片空白的在手机上写下“生有来世,才得今安”,或许我接受了你逝去的消息。
我记得,我们曾在学校操场那块空地边上,埋下了我们用碎纸写下的只言片语,还说多年以后再翻开它,可惜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再次回到母校,那片碎泥土空地已随着经久的操场而翻新,铺上了现代化的塑料胶,那片土地和那些只言片语也都永远的埋在了塑料胶下,我们的回忆,也永远的被埋葬了,可那片天空依旧碧蓝,如同多年前的。
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我想起曾经我们稚嫩而又笃定的约定,曾经怎会想到现在会那么遥远,而现在回忆曾经真的遥远了,就像你之于我,你存在于我无法逾越的天堂,我存在于你无法轮回的人间。亲爱的,愿你安好。你的离开我没有眼泪和伤痛,只有我们曾经的记忆和你永远停留于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我还记得,那些我们曾经在一起的青春碎片,清晰的消失在那片水泥地里…
电影的热映大大超过了所有人的期待,除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之外,更让近期被“黑出翔”的阿里影业喘了口气,作为阿里影业国际化战略的成果之一,《一条狗的使命》带来了的惊喜。
国际化是条延长线
阿里影业从成立之初就被外界高度关注,这个头顶光环的公司被太多人寄予厚望。“互联网+电影”的帽子戴在身上,更让其喘不过气来。
反观整个文化娱乐产业来说,成立不足3年的公司,只是一个新生儿,但因为头顶“阿里”光环,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文娱市场都不敢掉以轻心。
从阿里巴巴耗资约62.44亿港元收购成立开始,阿里影业的一系列动作都赚足了噱头,而在20xx年阿里的大文娱板块中阿里影业更是充当了冲锋队,文娱板块的负责人俞永福亲自担任阿里影业的董事局主席兼CEO,目的就是要把阿里影业的“优良品质”竖起来。
毕竟在整个电影行业中,内容制作与优质内容并不直接等同。阿里影业对于优质头部好内容“求贤若渴”,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好莱坞所有一线电影制作公司都与其传过绯闻,最终牵手的也仅有斯皮尔伯格的娱乐公司AmblinPartners。
在业内人士看来,走下坡路好莱坞,急需资本助力,但挑剔的美国人并不随便出手,阿里影业也在到处碰壁中积累经验。另一边,国内市场则出现了只要有钱就能拍电影大量“游资”涌入文娱市场的狂热现象,还没等退潮市场是否成熟就高下立显。
很多人说AmblinPartners也只是成立短短两年的团队,但是其背后是从梦工厂拆分出来的王牌团队,从条件来看是最符合阿里影业在国际化的伙伴。大品牌、大导演、成功作品、好口碑等等符合投资的一切优良品质,只不过对于阿里影业来说,最后何时能收益就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了。毕竟,之前《碟中谍5》、《忍者神龟2》等都难言成功。
对于AmblinPartners,阿里影业的投资也急不来,好莱坞公司必然有自己的节奏,而阿里影业只能等待开花,从目前来看这一天没有等太久,甚至对于阿里影业目前而言可以称为“雪中送炭”。
“墙外开花墙内香”
20xx年年末的阿里影业首部主导大片《摆渡人》上演了口碑和票房分道扬镳的现象,一时间市场对于阿里影业产生了质疑,为什么好故事、好导演、好演员、大平台等看似成功的要素都备齐了,但是阿里影业生产出的成果却并没有让人满意呢?
紧接着,阿里影业发布的20xx年的年度财报预警更是让市场哗然,淘票票作为旗下在线售票平台依靠不菲的补贴获得市场认可,不过烧掉的资金却让行业的其他的竞争对手望而却步,质疑声四起的阿里影业急需强心剂——一部拿得出手的片子,一笔拿得出手的投资收益。
《一条狗的使命》和AmblinPartners从目前来看是阿里影业最好的投资了。
从数据层面看,今年1月,《一条狗的使命》在北美上映时,首周末拿下了1822万美元票房成绩。此次在国内上映,第一天票房接近2400万元,第三天下午票房已经突破亿元;不仅在票房上表现不俗,在淘票票和猫眼电影的主要售票平台上的观众评分都达到了9分以上,在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场均观影人次都排在同档期影片的第一位。
《一条狗的使命》让“饱受质疑”的阿里影业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以狗狗为主角的暖心治愈系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上映首周票房过亿,打破同类影片首周票房纪录。影片评分达到近期电影的最高水准,豆瓣8分,淘票票9.3分,猫眼电影9.5分,格瓦拉电影9.2分,娱票儿9.1分。影片展示人与狗狗之间美好的情感,带有些许奇幻色彩,不失趣味又暖心治愈。《一条狗的使命》早已超越了爱狗人士喜爱这一范畴,也超越了一般的粉丝片。
以狗狗为银幕萌宠的电影,最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约30年前流行的日本电影《忠犬八公物语》。狗狗留给人的印象是忠诚,《忠犬八公物语》中的狗狗小八用一生的时间等着再也回不来的人,有人劝它别等了它也不听,这就是狗与人类之间的爱。好莱坞制作的《一条狗的使命》,以四世狗生的新奇设定,诠释了人和宠物之间的情感与陪伴,让爱狗人士对于生离死别这件令人感伤的事情,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
“人类的十年,是狗狗的一生。”狗狗与人类年龄“十年一生”的换算让人唏嘘。影片中当主人陪伴着狗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种绝望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疼的细微情感变化,在银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并不回避人与狗狗间生离死别的痛苦,而是以一种新奇的设定,给予每一个养过宠物的人希望。狗狗只是改变了以前的面貌,会以一个全新的方式陪伴在主人身边,将彼此的爱延续。这样的全新设定,让《一条狗的使命》成为同类型电影中最独特的一部。作为一部宠物题材电影,影片不滥情不煽情,即使那些不愿意养狗的普通观众,也依然为之感动。
狗能告诉我们怎么去感受丶狗能教人类活在当下,不要沉浸于过去或未来”。———拉斯.霍尔斯道姆
观后感:20xx年三月五日,忙完手头工作,就打开猫眼猎片儿。看到一部片子评分高达9.5,名叫《一条狗的使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左脚已经踏进了电影院。100分钟的电影,有笑,有泪,有思,有想。说真的,我被导演的拍摄手法震撼了丶被“十里麦田”的美震撼了丶被“四生四世,不离不弃”震撼了丶被等待,就是遇见最好的你…震撼了。还有很多震撼,还有...然后…我们先从拍摄手法说吧,这不算是评价,我也没有资格评价。这是其实就是赞美,哈哈,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好了,正式开始吧。
影片开场就以“贝利”被流浪狗收容所抓获为导火索,马不停蹄的就是一位买狗的人忘记扣上笼子的锁扣,才让“贝利”遇见四生四世都不能忘记的伊森。导演思路清晰,拿捏完美。加之以“贝利”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讲述了“狗的使命”——教会人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实,等待,也是一种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主人公伊森从少年变为青年的那一个镜头。影片是这样展示的:“少年伊森和‘贝利’在玩橄榄球,当球抛向空中时伊森还是少年,当球落下,伊森已从少年变为青年,正在参加一场球赛…”就这一个人物转变的镜头已将大师风范展露无遗。这和我喜欢的中国电影大师,同时也是我偶像—姜文先生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一个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导演功力不容置疑。除了这个镜头,还有就是让“贝利”拥有语言,“贝利”的‘语言’伊森虽然不懂,但,人狗之间,还有一样东西,就是感觉。一人一狗,单凭感觉,就可所向披靡了。影片中“贝利”的‘语言’和影片末尾牧场的夕阳是整个影片的点睛之笔,首尾呼应。“贝利”的语言一直在表达着为自己的主人做点什么,怎样可以让主人开心,四生四世,皆是如此。末尾牧场的夕阳和影片开始时,“贝利”被伊森收养是在早上,此两处首尾呼应。这是大师之作,亦是我等晚辈学习之处。此致,敬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