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大学 中庸 孝经》这本书教育意义很深,令我受益匪浅。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每天早上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在雨中萦绕,在微风中飘洒,在晨曦中回荡。
虽然我们没有更多的天资,但有坚持不懈的决心、认真品读的求学心,以及对《中庸》的喜爱之心。老师教我们用“121”的方法,一遍慢,两遍快,一遍慢,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里记住许多拗口的古文;还有歌诀体乐读法,让我们感受到诵读的快乐。
在这里,君子与小人在脑海里仿佛有了定义。我们一起读《中庸》、谈《中庸》、诵《中庸》,以君子为目标,以小人为戒律。虽然我们只学了十五章,却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譬如从“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又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照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不去东施效颦,我们学会了君子为人处世的方法。
在亭子里我们望着晨光读着典籍,想来那晨光哪能比得过《中庸》的风采?又怎能比得过我们对古典名著的热爱呢?
一年快到尽头处,看着桌上的台历越来越单薄——一张张的从木质基座少下去。撕下的台历纸片散落在房间的角落,就像菜园子里随风飘落的冬日落叶,坠落凡尘,零落而寂寞。
印制台历的是一刀极为普通的卡纸,究其本质,一本台历,只是一堆竹纤维的聚合罢了,然而,一旦让印刷车间的老师傅在卡纸上排印上记录日子的阿拉伯数字与文字符号,这些装订成册的台历就获得了灵气与生命,获得了与时光赛跑的资质,它们被人送到城市乡村的居室卧室办公室,静静默默陪伴主人一整年。
它们的生命周期按年合计,从新年一声钟声敲响,开始了它们向春夏秋冬的长跑,在下一轮新年钟声响起的前夕,它们的生命嘎然终止。
它们陪伴我们走过四季:春天,它们伴着我们步入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田野山地;夏夜,默记下我们在凉风习习的打谷场上乘凉休闲的朗朗笑语;秋风声里,记录下每一朵梧桐花落的轻柔之音;寒冬,陪同我们走进冬日暖阳里。365张卡纸,忠实地记录了我们生命前行的点点滴滴。
岁月的刀斧锋利无比,时光流逝,每一本台历都会变得残缺不全。从它们来到我们的桌子,它们就义无反顾的走向凋零,这是它的'宿命?
今晨,第一场大雪在窗外飘飞,雪花落地时分明可以听见它轻柔的悲音,我又翻过一页台历,在洁白如雪的卡纸上用笔轻轻写下一个词:日子。我的耳畔,分明可以听见台历发出的轻柔的悲音,我的心,起一阵乍喜乍悲的忧伤。
在一年将尽的尾声里,这一本又小又弱的台历将会撕去它最后的一页,雪花落尽,台历撕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这也是我一直都有跟孩子提到的一点,从她听得懂道理后就不断地跟她说,你不是单独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我们要学会互相合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比如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这样我们既学了知识又不用在课外花更多时间去补习;在家庭里,学会按自己的每天的工作量按部就班完成。好处就是我们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面也因为自己的合作而跟父母和学校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lder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觉,害怕被嘲弄。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用和必要性。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这个很好理解。这类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能力。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他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Alder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我们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游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方式。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孩子信任,这样她就获得了孩子的兴趣,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须扩大并提高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逐渐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考验。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从而学会合作。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先是看了一遍,又在喜马拉雅上完整地听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遍。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帮助我们避免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犯的种种错误。他所提倡的生活意义现今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意义都是为人类的进步奉献,合作是必须的。
看完了《宇宙与人》,第一反应是震撼,震撼于宇宙的浩瀚,震撼于生命的强大。只是当沉静下来的时候,就想认真的思考,作为大学生我想,我们应该要具备这样的思想,去探究一部电影带给你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第一反应”。这才能叫有所学有所得。
这部电影生动的阐释了从宇宙诞生至今的各种神奇及重大的现象,还有各种元素的产生背景、前提条见、形成代价。不同种类与类型的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并且详细的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也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整个影片始终始终贯穿着一种东西——生命。生命,是整个《宇宙与人》阐述的主题,是这个宇宙存在的主题。不仅是生物,而且是宇宙,它们的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
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科学上好像也没有确定的结论。我没有特别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宇宙和生命只是浅薄的认识,仅仅也是从这部《宇宙与人》的影片中得出的微小的观点。所以下面的内容可能有些看起来非常可笑,但只是想分享我所谓的思想。在说我的论述之前,先简单说一下目前被最多科学家接受的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和关于生命起源的进化论。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发生在大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现在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所有物质均始自那次大爆炸。按照进化论,生命起源于一些构造复杂的大分子,好像是类似氨基酸之类的物质。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由这些物质在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里进化来的。在不违反上面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我从中认识了几点。
一是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现象,但由于宇宙极其巨大,而生命这种存在形式太过脆弱,所以不同星球之间的生命想要互相联络完全不可能。这是一种比较令人绝望的情况,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命中注定无法在宇宙中找到同伴,也永远无从知晓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同伴。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生存是没有保障的,随时可能因为意外而中止,比如小行星撞击和附近宇宙空间中出现超新星爆发等。
二是生命在宇宙中并非普遍存在,它只是在地球上偶然发生的一个特例。乍一看这种猜测比上一种更加令人绝望,因为这更容易使人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绝望。但我说地球是特例却并不意味着宇宙是单调乏味的。也许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种令人惊异的现象,而生命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种,而且在未来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也许我们还可以与一些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的现象实现某种互相影响,这种情况可能会与几千年前人类萌芽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比较相像。
三是生命普遍存在,而且可以实现互相沟通。人类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类惊异地发现,即便不看到整个宇宙,也能判断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干什么。而在这个如此大的空间里,人类及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色,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的群体,在银河的彼岸,是否还有另一种“人类”呢?
答案是肯定的。要不何来的外星人一说。宇宙中千千万万个尘埃,千千万万个星系,遥遥之外,也有千千万万种生物在它们的“地球”上生存。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物形态,也许它并没有四肢、五官,而是以别的形态呈现出来。但是,也许在它们之中,有比我们生存年代更久远的,有比我们具有更高的文明的,也有可能和传言中的一样,能够驾驶着高速宇宙飞船,自由来往于宇宙各个星球之间的,甚至有能够在它们的星球之间用某种感应电波来自由交流的,等等。
人类不可能做宇宙的孤儿!可是我们在近期不可能发现外星人。即使发现他们也不会伤害我们。没有一种智能愿意扼***生命。宇宙中孤独的“霸主”---可能有很大智力的生物。在这种猜测中,宇宙中应该已经存在着类似星战中银河共和国的星际组织。但为什么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呢?很可能是因为尽管不同星球之间可以实现互相交流,但由于距离过于遥远,所以这种交流只能局限于极小的范围(以整个宇宙为尺度,而地球恰恰处在一个偏僻的地区,而我们的文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其它星球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但是这种孤立的情况可能会因我们科技发展而改变,可能是主动的(我们发现别人,也可能是被动的(别人发现我们。
四是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生命实验中的一部分。宇宙中也是普遍存在生命的,为了探索论证这样一个宇宙生命,地球的生命也就这个探索实验中的一部分。破坏生命也成了宇宙中的部分。你看,到处都是被污染得很严重的河流,被烟雾弥漫的世界,沙漠入侵,地震,海啸,泥石流,过多的人口,过度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制造大量的垃圾。在不断的探索宇宙生命中,智能者却是在创造生命问题。如今在科学界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科学界的道德水准的制定了,越高越好,是“吃人礼教的复生”;低越自由,是“司机允许闯红灯的危险境地”。学界的道德水准可能是符合现代道德、伦理以及法律,并且保证科学界言论自由、百花齐放且有理有据,并要保证和平、合理、合法、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并要保持科学家的作风。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并改造人类文明,但是它可以随时毁灭人类,所以我们的道德水平必须要达到是人类和平、合法、合理、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和资源。正如影片最后慷慨的陈述:“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宇宙与人》通篇提到最多的就是“生命”一词,所以能够感受到的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宇宙是浩瀚的,生命是坚强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