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儿童,甚至成年人都来读一读。《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我为了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并已开始教孩子理解朗读《三字经》里的故事,以期培养孩子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读《三字经》,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或有针对性。
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另外,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相处中, 我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 他说世上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教育子女,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对孩子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教师的我们, 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修养, 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 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自古至今,那震倒山河的亲情总是不曾改变的。在外面的人会欺骗你,侮辱你,鄙视你,嫌弃你。但是亲人永远不会如此对待你,他们只会在你受委屈时鼓励你,安慰你,温暖你的心灵。随之而来的可能也有小小的批评,但是担心与关爱永远大于这些,因为这世间唯一最永恒、最不会改变的就是亲情。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总是烦自己的父母:烦他们的唠唠叨叨,烦他们不理解自己,甚至烦他们不够时髦……可是,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那不曾改变的温暖的亲情。
八年级的我觉得还是小时候好,那时整天无忧无虑,而现在上学时学习很紧,周末还要布置很多作业。我有时想偷点懒,但是妈妈总是监督者我在家写作业,我开始不喜欢妈妈了,觉得她不理解我,也不关心我。
在一个星期六,父亲和母亲早早的就下地浇水去了。我终于得到了一个睡懒觉的机会。我起床后把被子叠好,又好歹的收拾了一下房间,觉得今天终于自由了。于是我给几个伙伴打电话,要她到我家来“写作业”。嘻嘻,说是写作业,实际上是来玩。我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来一大堆零食。我们津津有味的吃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十一点多了。母亲从地里回来了,她一脸的疲惫,身上满是水和泥、。看到我们,母亲没说什么,伙伴们都知趣的走了。母亲做好饭好歹吃了几口,给父亲带上饭又急匆匆的下地去了。临走前告诉我吃饱了收拾一下。我突然发现母亲的手是那样的粗糙,母亲的眼神中似乎充满了无奈。
从此以后,我开始仔细的观察母亲。母亲每天都要使用那种廉价的护肤品,所以母亲手早早就开裂了,裂缝中还有红红的血丝,可是母亲还是每天为我忙这忙那。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流泪。我觉得自己以前太对不起母亲了,我也为自己能够拥有这不曾改变的亲情而自豪。
从哪以后,我每天都不等母亲召唤而早早起床。起来后叠好被子,吃饱饭就去上学。周末时,我写完作业就自己洗衣服,还帮助母亲收拾房间,我觉得这样似乎能补偿一些什么。
我敢说,如果女儿是一棵草,那么母亲就是地下那吸收营养的根;如果女儿是一朵花,那么母亲就是花下那输送营养的茎。父母总是默默的奉献着,无论你如何对待父母,那亲情永远都不会改变。
请同学们珍惜这种亲情吧,因为人世间最宝贵、最永恒、最不能改变的就是这种亲情。
那是一个下雨天,我举着伞,抱着沉重的步子往家走去。雨点打在伞上,似协奏曲那般铿锵,又似回旋曲那般忧伤,正如我这次考砸了一样,心里犹如五雷轰顶,不知该如何面对母亲的质问。
一进家门,迎上来的便是母亲那企盼分数的灼人目光,我慢腾腾的把那张只考了六十多分的数学试卷递给母亲。母亲一见分数,先前那充满阳光的脸顿时乌云密布,让我感觉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临。
和着窗外的雨声,母亲将一阵阵斥责声砸向我,几乎让人窒息。望着那静静地躺在地面上的试卷,我心里很是害怕,静静的呆在那里好久好久,两只手不自主的的捏来捏去。
其实,这次考试这么少不应该全怪我,要不是考试的时候还发着高烧,导致迷迷糊糊的看错题,也不会考这么少。而严厉的母亲那天不但没有看在我发烧感冒的的份上给我请假,还应把感冒药塞给我送我到学校……今天还怪我考得这么“差”?这是我的妈吗?
想着想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对母亲的这种做法感到气愤。我猛地一转身,愤愤的朝房间走去,剩下的',只有那张口结舌的母亲……
一进房间,我便扑在床上大哭起来,似乎要把心里繁杂的情绪全都发泄出来。透过窗外,雨点落在树上发出“啪嗒,啪嗒”声,四周一片漆黑,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渐渐地,我哭得没力气了,便进入梦想中……
睡了一会儿,朦胧中感觉有人进了我的房间,直觉告诉我是母亲。她慢慢地走到我的床边,轻轻的为我盖上被子,但倔强的我一脚就蹬开了被子,只听见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女儿,对不起,我不该在你生病的时候还把你撵去上学校。药我放在床头柜上,明天起来记得吃了,明天在家休息一天,我给你们班主任请过假了。晚上天气冷,注意盖好被子!”说完又给我盖好被子。
此时的我,眼泪已在睫毛上悄悄凝聚,为了不让母亲发现我醒了,我便打算转过身去,就在我翻身的一刹那,我看见母亲那披着单薄的外衣的身子在房间中显得如此憔悴,她眼里分明闪烁着忧伤的泪光。
许久,母亲便起身向她的卧室走去。当走了没多久,从我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我再也忍不住,任凭泪水从我的脸上滑过。一瞬间的怨恨全都化为了乌有。
也正在此时,我才明白了,我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读书的滋味?书,也有滋味吗?那么,酸,甜,苦,辣……究竟哪一种,才是读书的滋味?
读书是酸的?看着书中鲜活的人或欢喜、或悲伤地生活着,我也不禁想,若能穿越到那书中去,我又该如何?羡慕诸葛亮“前后知晓三百年”的神机妙算,羡慕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惬意豪迈,羡慕关公“单刀赴会”的勇敢大胆……也会嫉妒地想,若我也能有这般智慧的头脑、洒脱的心境、超人的胆魄,那该多好?若我遇上这些,会如何?大概,我做到他们那般的冷静智慧。读书,酸,夹杂着敬佩。
读书是甜的?很美好的结局,大家最后都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公主和王子的童话故事——不管过程如何挫折,结局总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美好的结局,总是令人向往。即使主角不是自己,想象着书中的人们幸福地生活,也是很美妙的一件事。小时候总喜欢在睡前读上那么一个美丽的故事,仿佛这样,就连梦境都是美好而甜蜜的。读书,甜,令人心醉。
读书是苦的?合上眼前的书,我脸上还挂着淡淡的泪痕。为什么,一定要这般结局呢?为什么,主角一定要在打倒坏人后死去?“HappyEnd”不好吗?眼泪滴落至书页,仿佛就连那洁白的纸张,也沾染上了一丝苦意。落泪之后,仍不禁思考,这般描写,是否能更加体现出主题,更加能体现出某些精神?读书,苦,却回味无穷。
读书是辣的?书本身就是一只只辣椒,即使你回味无穷,又让你羞愧地意识自己的错误所在。如读完了《赤免之死》,我才知道诚信的重要。看完《母爱如山》我才知道平时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会让父母如此伤心……书是全世界最好、最受欢迎的“大辣椒”。
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我说:“读书有四味,如酸味,甜味,苦味,辣味。”
人间百味,读书百味。
(多媒体)当春雷响起的那一刻,世界的万物也都苏醒了。看看今天春雷公公把谁带来了谁(板书:春笋〕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春笋,让学生带着一丝好奇走进课文。(学生交流) 小朋友了解的知识可真不少,看来课外书让我们的知识更丰富了,以后我们可要多多和他们交朋友了哦~(知道读课外书的好处,激发孩子读课外书的兴趣。)
那你想去了解课文中的个个可爱的小春笋吗?赶紧来读读课文吧!要读准课文的字词,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喜欢读的地方也可以多读几遍。(明确要求读,让孩子读的'时候明确方向!)
这些好像有点老套,呵呵,接下来是我设计的一个检查生字朗读的环节。
这课的二类字和一类字共有17个,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认识,并通过这些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的内容呢。我分了三个层面进行了生字的检测和教学。
一声春雷 唤醒春笋 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冒出来(让学生在读这些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也在脑中再生)
春笋 裹着浅褐色的外衣 嫩生生的娃娃 (让学生在朗读生字中裹着,体会春笋的颜色和它的可爱)
春笋 迎着春风 阳光中笑 春雨里长 一节又一节 向上再向上(体会春笋的生长离不开春风、阳光和雨水,让学生初步明白成长过程中只有大家的相助才能健康地成长)
这次生字的朗读,透过生字直达课文,让学生把生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效果还是不错。学生也因为这突破常规的读生字而兴趣盎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