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鸭,西安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举不胜举。我最喜爱的是: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的看相真好。一条条细细的米线浸在香喷喷的鸡汤里,绿色的青菜,白色的肉片、鱿鱼,黄色的鹌鹑蛋,深色的酸菜,泛绿的芹菜撒落其间,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关键的是一定要有美味的高汤。(鸡汤要预先准备好。鸡汤要熬得久些。汤的滋味要清淡些。)米线是半熟的,肉片、菜、鱿鱼是生的,切得很薄。侍者端上高汤后,倒入米线和所有的配料。如果你爱吃辣的,还可以加一勺辣椒油(有点麻辣味的)。
吃过桥米线也挺有意思。我喜欢大口大口地吃着线面,然后再慢慢地嚼着肉片、鱿鱼、菜等配料。妈妈特喜欢汤的味道,吃一口线面就要喝一口汤。在场的老外也啧啧赞叹:“Very good!”
过桥米线不仅色香味全,而且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一百年前,一位穷书生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读。妻子每天要过独木桥给他送米线。有一次过于疲劳,他的妻子晕倒在这桥上。等她醒来,她发现砂锅的中的汤还是滚烫滚烫的,再放些调料烫一烫,面更好吃呢。后来书生得了功名,他把这道菜取名为“过桥米线”。
我的家乡——车头,有许多特色小吃。我记忆最深莫过于家乡的米果了。
我最喜欢做米果的这一天了。我盼呀盼,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早上太阳公公与我招手见面,我到了奶奶家,便看见桌子上有大团像球似的米果。小姨、姑姑她们围在一起,我见她们每人从那大团米果里挖了一小团,搓了几下后,就捏成一个个圆圆的球,再用那个“机器”一压,就压出一块块铰子皮似的小圆饼来。我见小姨做了一个好像鞋子一样的米果,我就把它称为“鞋子米果”。还可以把米果搓成一根根手指模样。全部做好了,就可以放在灶上蒸了。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炸的米果。是用香芋磨成的。外婆最爱做炸米果了。一进她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婆手里提的桶,里面是像泥浆一样的米果浆。只见外婆用手捏到再用手用力舀一下,那个泥浆似的小球就会掉到锅里炸了。
两家的米果非常快就熟了。我吃着又软又香的米果,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快乐。一边吃一边想:“真好吃,我还想再要一点儿。”
虽然米果不是最好吃的,但是,米果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了。还听说过年吃了米果可以消除你在以前的所有倒霉事,可以把它们吃得干干净净!
放寒假前,当我从学校领到这本书时,我还有点不屑一顾,不经意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被主人公坎坷的经历和不屈的精神深深吸引住了。《少年的磨难》这部小说,描写了日伪统治时期,东北沦陷区少年黄东凡因路见不平,打了欺辱中国女孩的日本孩子武夫太郎,被迫离家出走后遭受的种种磨难,读了以后,我感触很深。
当我读到:“我离开家,离开父母,弟弟,妹妹”妹妹时,已是热泪盈眶。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从小就要离开自己的家,离开自己的亲人,独自谋生,去逃难,我很难想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假如我是黄东凡,假如我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假如我就要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结束衣食无忧的生活,离开学校,在饥寒交迫中苦苦寻求生的机会,假如我挺不下去了怎么办?假如……我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能像黄东凡那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韧劲生存下来吗?而且走向革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吗?我不敢想象。
一个个假如,虽然在现实这个和平年代不能实现,但却让我对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庆幸,我不是黄东凡,我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我要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要向书中的少年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决不向命运低头,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