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是清明节,上午,我和妈妈跟随着爸爸到华江虎口岭踏。
到了虎口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越过钢丝栏杆之后,来到小河边,就小心翼翼地上了船。船夫划船了,船离开河岸时特别晃,我双手紧紧地抓着船舷。过了一会儿船渐渐平稳,我才敢看河水。河水是那么清,清得能风到河底的沙石。当船划到河中间,河水渐渐深了,水又是那么的绿,那么的蓝。河底的小鱼正在玩耍、嬉闹,它们被我们划过来的小船惊动得四处乱游。河的两岸,星生点点的映山红开得正艳,它向我们绽开了笑脸。过了一冬的芦苇,也变绿了。好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我真正体会到了“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我们过了河,爬了一段陡峭的山坡,到了一座修建在半山腰的小木屋。小木屋里住着两位经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小木屋的左边有一个简易的侧所,房屋后面的山坡上有一个菜园子,右边有一个大木桶,这木桶里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
老奶奶带我们去摘长在树林里的蕨菜。山路特别的陡,而且到处都有刚刚露出尖儿的小竹笋。它的颜色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一不小心,人就会被它拌倒。老奶奶年纪比我们大,可是走这种陡峭的山路,她可比我们快多了。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到了那片树林。满山遍野都长满了肥肥胖胖的蕨菜,那蕨菜刚刚接受了春雨的洗礼,一条条都一个劲儿地往上长。因为树林子刚被人修理过,所以有一些树尖很刺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很快摘了半袋子的蕨菜。我们一边摘一边高兴地唱着:“今儿的老百姓啊,真呀真高兴啊。”我们的歌声和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青青的大山里。
啊!春光无限好,它不仅让大地万物复苏,也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起来。
这几天是清明节我们都放假,全家决定到西塘游玩。听说那是个古镇,非常好玩。我们开了一上午,中午才到西塘。
进了大门,就能看见那边古老的建筑。无论是小亭子还是阁楼,都显得那么古色古香。楼顶的瓦檐高高跷起,一片片灰色的屋顶,他们都经过了很多年,小桥流水交相辉映。一条条小船漂过来,带着满船欢乐的游人,河岸两边游人如织,小店里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移动着脚步,并且不时看一看旁边小店买的、吃的、用的、穿的等等,物品一应俱全。而刚过一座小桥,忽然听到有人在唱戏。我们走近一看,这原来是3个人在唱戏呢!但是我什么也听不懂,总觉得挺热闹。我坐在椅子上,听了好一会儿,一点儿都没听懂,只以为很好玩。只见有人拉二胡,有人唱戏,有人敲铃,有人打竹板,还有一个人在演奏乐器,那个乐器我还不认识呢!爸爸说,那应该叫“瑟,”还真热闹呀!
后来,我们又坐了西塘的游船,船一摇一摆的,真是很舒服呢!船夫给我们发了救生衣,怕万一掉到水里,还有危险呢!不过我最喜欢这船的感觉呢!
总之,西塘里让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感受到古镇的特色,真是不虚此行呀!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
我来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和妈妈去洗完手后,也就参与进去了。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脚的,也不会做,就在旁边记着做法: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
然后我便可以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外公外婆都将其捏成饺子形状,我不断尝试,总算有一些饺子的形状了,到后来,一个比一个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聪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果由来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化装成农民模样。没有抓到陈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检查每一个出村人,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食物。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便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身上都染上了绿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采了些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青溜溜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也就形成了现在吃清明果的习俗。
没多长时间,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欢的芝麻味,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心里也特别高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