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故事有许多许多,经历了酸甜苦辣。有一次最难忘的事就是自己独自放学回家。
星期五,爸爸说:“孩子,爸爸今天下午有点儿事,放学后你自己回家吧!”我不情愿地回答道:“好吧!”
下午放学了,我开始往家走去。唉,毕竟是第一次独自回家呀!我心想:应该不会有小偷来抓我吧?一想到这里,我不禁害怕起来。突然,我听到好像有人在叫我,脚一下子像生了根一样停了下来。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叔叔在叫自己的孩子。
我慢慢地走,终于回到了家。一看,原来爸爸在家里呀!我说:“爸爸,我回来了。”“哦,这么快,很好!看,你的能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我高兴得笑了。
“真理不偏袒任何人。”我们常却以人数的多寡定正谬之判断。对于多数派,常抱以支持及跟从的态度。然对于少数派,我们一面站在舆论的制高点,嗤之以鼻,一面却又对其孤傲之态有莫名的向往。这也就造就了当下的少数派,有人心怀妙论却不敢表达,亦有人一派胡言而自视甚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的一席话如黄钟大吕,告诫少数者们,这个时代需要你们的发声,社会观念也只有在一次次的蜕壳重生中才能成长。欧洲形而上学终结于尼采“上帝已死”一声晴天霹雳般的宣告,暴秦的毁灭也由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拉开序幕 。若只因是少数而丧失了发表观点的勇气,又何来蕾切尔在《寂静的春天》中发人深省的呼吁,何来马寅初先生“言人之所不能言”的伟大胸襟?
然而,这个时代的少数者早已不是弱势群体。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谈到,“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话没有说出来,很多人认为他们不存在或很遥远”。但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人只要有勇气,便能够做到让自己的观点为众人所知。当下社会对少数派观点的宽容反而成为部分人的.挡箭牌。他们居高临下,凭着所谓的“鄙视链”引发了激烈的站队撕辩,有如在和谐的网络中埋下一颗深水炸弹。
西·史密斯曾说过:“抱有偏见的人乐于受到公众的嘲弄,因为他会因此而认为自己成了一位殉道者。”这正是部分持偏激观点的少数派的真实写照。在“回声屋效应”之下,人们往往获取着自己想要的声音,偏激者能在网络中找到大量的同类,又如何会接受他人理性的建议? 这便需要少数派有反思的自觉,宽容对待他人的观点,当是双方都应谨记于心的。“我们固然反对多数因为是多数就压制少数,我们也不承认少数因为少数就有鄙视他人的权利。”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布林格在演讲中发表过一席话:“寻求真理是生活和社会的最终目的。为了达成此目的,需要在思想上拥有非凡的宽容以及自我怀疑的能力。”对于少数者而言,勇气与自省的自觉当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让我兴奋,有的让我悲伤。有时我成功了,有时我也会失败。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件事就是一件让我先经历失败,最后成功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本实验书上看到在镜子上涂肥皂能让镜子在洗澡时不会起雾。于是,我就打算试试看,看看这事到底是真是假?到了晚上,我打算洗澡,突然想起了那个有趣的实验,于是我就立刻往浴室的镜子上涂了点肥皂,准备观察镜子的变化。我一边洗澡,一边注意着镜子,一开始镜子上没起雾,我兴奋地认为实验就要天功告成了!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镜子上竟然慢慢起了一层薄雾,最后实验以失败告终!我刚穿好衣服就赶紧跑出了浴室,坐在沙发上边翻书边问爸爸为什么会失败?爸爸认真的分析,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我肥皂涂的太少了。我并不甘心,第二天晚上,我往镜子上涂了两遍肥皂,然后再去洗澡。洗完了澡,我连忙去查看镜子,只见镜子洁净如新,一点也没有起雾,还感觉比以前更亮了呢!我的这次实验成功了!我欣喜若狂。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而且让我明白了人不可能永远成功,终究会失败,但只要失败后能够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且吸取教训,以后就会成功。这真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实验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