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次朋友的关心,一条中肯的建议。都会让你明白:爱就在你身边。
记得我的老师说过:“愿意对你说真话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不管话语多么尖刻……”
我认为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讨厌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尤其是背后。我认为我也是一个爱听好话的人,起码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她——却改变了我……
她曾是我的同桌,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每次出去都要拉着我,像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似的。真是的,你难道就没有独立性嘛!”她冷漠不屑平淡地脱口而出。当这些尖酸刻薄的话语进入我的耳中时,我的心像被刀割了似的。我做人怎么那么失败啊,真是一点想法都没有了。想着想着,鼻子一酸,眼泪就像细小的珍珠滴落了下来。仿佛每一颗都那么珍贵,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无情却又自私地挥霍着我的眼泪,仿佛每一滴都是廉价的眼泪,当心被撕碎麻木,不再疼痛的时候,眼泪也停止了,冷静地回想,反思刚才发生的一切。我抽泣着回到了坐位,之后擦干了眼泪……放学回家后,又回放了一遍情节。下课,我让她陪我去交作业,她不肯,然后的不想再想起了,她无情地甩了我搭在她身上的手臂。
也许,她并没有做错,她也是在关心我啊,我思考着。“嘟”的一声,一条短信刺痛了我的眼球,“对不起,今天不应该这样。我们和好吧。”眼泪肆意地下落着。可我知道,这是因为感动。爱就在我身边,对啊!朋友说的好话,是关心。难道坏话,我听得不高兴的话就是责备,就是厌恶么?只要是真话,她对我说的,我都应该接受,不是吗?
我拿起手机发了三个字给她:“谢谢你。”
第二天,我们依然是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只是我不再那么霸道了。爱,朋友的关爱。时刻在我的身边。只要是对我说真话,即便不是那么赞美我的语言,我,都会接受!
爱,就在我的身边。朋友,真心的关心!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还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耐心和信心。借用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让我们在开始的立志、过程的挑战和坚持的结果中,为培养独立自信、团结合作、积极乐观的`孩子而共同努力。
首先,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身为一个母亲,“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即快乐又主动的学习呢?”身为一位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你不爱他。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如何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呢?
十分有幸,在陕西省名师高秀琴名师工作室的推荐下,我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要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要先掌握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好的工作。身为一个母亲,身为一名老师,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博士说:“当孩子闹情绪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受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果要真正的做到,做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对于我来说,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在书中,我还学习到,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习二点:一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简单的说,就是爱;二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训。要建立正确的规矩,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要先理解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有宽容,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矩的背后是有爱的。而不是让他感觉冷冰冰,是跟他作对,让他受苦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全的孩子。
其实,无论是规矩还是爱,无论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观察,多一些学习,多一些沟通,总会寻求出适宜的方法,相信我们合理的方法,也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这一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怎样让孩子在幼儿园既快乐又能主动遵守规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获益匪浅。
他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父母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占有孩子。作者的另一个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辄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你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置换。
就像王涛博士所说的:当孩子闹情绪,很抓狂的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收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
这些方法不正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吗?
所有的孩子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书中有很大篇幅介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们合理的有效的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快乐幸福的成长!
本书看似是给家长准备的,其实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孩子还有家长。我们也需要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来指导家长,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感受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雨点“噼噼叭叭”地打在窗上,形成的鱼帘让外面的世界一片模糊。我正在好公家练字。平时总爱待在电脑前下围棋的好公,只要一看到我在写字,就立刻会把心爱的围棋丢在一边,快步走到我身边,认认真真地指导我。
“让我看看,写得好不好啊?”好公俯下身子拖长声调说。
我仰起脸来自信地说:“很好!你看看。”
“恩!”好公仔细“审阅”后,带着微笑又补充道:“写得真好!”看了一会儿,好公放心地走开了,又去下围棋。这时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无论我怎样集中注意力,可还是不时抬头对着窗户发呆,最后都听得不耐烦了,字也越来越龙飞凤舞。
忽然,“乓”的一声,不知什么时候好公来到我身后,他一面用力地拍着桌子,一面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是写得什么字!”我心里一惊,盯着好公,翘着嘴巴一声不吭。
“笃笃笃”好公手指点着“口”字非常气愤地对我说:“你看看,横折当中有顿角吗?一连几个都是这样。”说着,他干脆坐在我身旁,一笔一划看着我写。
“我还有好多作业呢,一次马虎一点又不要紧。”
好公眼睛瞪得像青蛙一样看着我,“作业多就可以马虎啦?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做到最好,马马虎虎做事才是最大的浪费时间。”我惭愧地低下了头,也不敢再吱声了。
这就是我的好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是个慈祥的爷爷;而学习上却一丝不苟地要求我,是个严厉的爷爷。
我的父亲今年38岁。他胖胖的,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他平时对我很严厉。
记得有一次。我从外面领了几个小朋友回来,在家里玩儿了一会儿。他们要走的时候,我因为没有跟我的小伙伴说再见,就遭到了父亲的训斥。
还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父亲突然翻我的书包,把英语书拿了出来说:“英语会了吗?”我满不在乎地说:“会了!”父亲说:“那你给我背一遍。”我便背了起来。背了一会儿,我遇到一个单词不会,我偷偷看了一眼父亲,心想:父亲肯定在想会背怎么不背了,一定得好好教训你,果然不出我所料,父亲狠狠地批评了我。又说:“你赶紧背下来。”
父亲对我这么严厉,我有时很记恨他,也很反感他,可后来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从内心感受到父亲的严厉是有用的。
记得那是三年级期末复习的时候,马上就要升入四年级了,学习任务比较重。放学回到家,我说:“父亲,明天期末。”边说边扔下书包,迫不及待地跑到外面找了几个小伙伴玩捉迷藏。我们玩儿了很长时间,父亲从屋里出来说:“别玩儿了,进屋复习功课,明天就要考试了,怎么总想着玩儿呢?”我心不甘情不愿地进了屋。心里还在念叨;都能打二百分了,还复习什么?但迫于父亲的压力,我还是复习了很长的时间。父亲说:“复习完了吗?”我信心十足的说:“早就复习完了。”“吃完饭之后,我考考你,看看你复习得如何。”吃完饭已近七时,父亲考了我古诗默写,还有积累运用中的知识。考完之后就因为我没有写出一首古诗的后两句,父亲就说:“默写五遍,写完给我看。”我写完后,拿给父亲审查。到了第二天考试,考完数学考语文,到了默写古诗,我一看是昨天晚上写五遍的那首,下笔如行云流水,很轻松就写上了,到发卷子时,卷子上的一百分令我高兴极了。可我又想:如果父亲没有让我写五遍,那我就要和一百分说bye—bye了。
我感谢父亲的严厉,正是这些严厉,千百次地督促我,激励我,使我健康成长。可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父亲的严厉非常有用。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
俗语说:“慈母多败儿”,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我一定不会是一个“败儿”,因为我有一个“严厉”的妈妈。
妈妈平时待人接物都是大方、大度、性情爽朗的。对待家中长辈更是孝敬有加,我的曾祖父曾不止一次公开说妈妈是他最孝顺的孙媳妇就是最好的证明。似乎,妈妈的严厉只是对我而言的。
妈妈不像我所知道的其他母亲一样溺爱自己的子女。她与别人聊起教育孩子心得时最常说的话就是:“现在的小孩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她今后好,最重要的是培养她的独立自理能力。”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幼儿园前,她就要求我自己独立准备好第二天早上要穿的衣服;上幼儿园了,要求我在碎觉浅整理好明天要带的东西放进书包里;进小学,她要求我养成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才开始放松娱乐的习惯,上下学必须自己背书包。开始爷爷奶奶心疼我偷偷帮我,妈妈发现后,认真而又平静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帮她多久?当她习惯依赖你们后,到你们帮不了她的时候她怎么办?”后来爷爷奶奶就不再帮我了。而我因为从小就养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妈妈对我的阳性举止规范规范尤为严厉。在我三岁左右曾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至今仍记忆犹新。记得当时是因为奶奶煮的东西不合我的`口味,我把吃进嘴里的食物吐了出来,奶奶说了我两句,我生气了,就骂她,并推了她一下。妈妈知道后要我向奶奶道歉。我不但不道歉还骂奶奶,妈妈当即就掌了我的嘴巴。我生气了,更加大声的骂奶奶,并赶她走,妈妈生气了,把我按在地上用鸡毛掸子狠狠地在我的屁股上抽了几下,疼得我哇哇大哭。还是奶奶心疼我,把握抱在怀里。妈妈没有再动手,只是红着眼眶,指着我,哽咽着说:“打在你身上,疼的不只是你的屁股,还有我的心,你奶奶一心一意为你,你不到不感激还这样对她,你做的对吗?刘芷韵,我不管你今天听不听的懂,但你给我记住:我把你生下来,就有责任较好你,你三岁我管不好你,十三岁的时候我更加不用管了。”我当时很害怕,虽然妈妈平时对我的要求有点严格,但还从来没有打过我。可是,妈妈说对了,当时的我真的不明白妈妈的话,但我真的牢牢记住了。
今天,当别人称赞我懂事乖巧时,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话。谢谢您,妈妈!感谢你的“严厉”为我铺就了一条健康成长之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