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而居的人家,临窗而望。木橹划破水面的平静,击碎的时光,凝固在老人班驳的脸上。
江南总是和烟雨相伴。似淡淡的水粉,涂抹时光不的草木和巷子。风吹过这里,黏住的是时间。岁月在这里驻足了很多次了,江南的美,停驻足在烟雨的水粉里,裹足不前。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江南的水,绕着临水而居的人家。
江南,多雨。没有雨水洗涤的江南,不是典型的江南。
细细密密,雨水串成的线,织成一幅天然的雨帘。隔帘相望,江南批着朦胧的轻纱。触手可及,却看不真切。那种距离,恰似一种思念的距离。
江南的烟雨,应了其凄美,总是和爱情相连。烟雨中的爱,柔美哀婉。如江南的水,穿过岁月的空间,和尘世不离不弃。
到过很多江南的小镇。踩着错落高低的青石路面,穿过狭窄的巷子,去寻找都市以外的人生。布满青苔的墙面,残朽的木门。暖阳下,闲坐的老人,目光安祥。这里,仿佛与世无争。凝固的时间,年复一年,冻结了缘份和感情。
我在烟雨中回望,朦胧的雨帘,像薄如蝉翼的纱窗。老人的眼里,沾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水灵。潮湿中,我听见雨点敲击目光的叮咛声,缠住过客对江南的思念。
如有可能,抛却一切繁华和浮尘,葬在江南女子的目光中,了却前世今生的孽缘。死,有的时候,是一种甜蜜。再不必劳烦,再不必忧伤,就在这样万分之一的甜中,静静等待来世。来世的一天,会抵过今世的永远吗?
想起那块著名的石头,三生石。缘订三生,是谎言还是誓言。仅仅用语言,说不清也道不明。三生,注定是一种轮回。前因后果,海枯石烂,来生我们募然回首,江南早已肝肠寸断。
三生究竟是多少年。记忆的长度,又是三生的几分之几呢。冰冷的石头,冻结了时间,也冻结了缘订三生的真相。
只有江南依旧。烟雨里,石头的记忆,固执地守卫着一种古老的传言。
关于江南,关于烟雨,关于女子。江南,女子,古刹,青烟缭绕,钟声悦耳。她在佛前,长跪不起。只为乞求一段生生世世的情缘。水汪汪的眼,如江南清澈的水。佛微笑,不动声色。她想和心中的他,有次美丽的遇见,结一段美丽情愫。
阳关道,绿荫下。佛把女子变成一棵树。这是过往人们的必经之路。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树让花朵开满枝头。花瓣上,有晶莹的水珠,在光线的映衬下,闪着五色的光。那是期盼的眼,沾着江南特有的水汽。风吹过,树叶颤抖,沙沙的声响,低吟浅唱百般的柔肠。他来了,批着阳光,沐着微风。沙沙的脚步声,和着枝叶颤抖的节拍。那一刻。她听不见自己的心跳。他的每一步,都踩在她的心上。爱,原来是沉重的。
他走过树下。她抖落花瓣上的水珠,溅上他俊朗的面容,他竟然没有察觉。她无法说话,期盼的泪,风干在他的连脸庞。她只能看着他的背影,远去。
他走着,身后,是落满一地的花瓣。那是她凋零的时间。
烟雨凭栏,凄没了江南。女子素缟,掩泪面对,如画的景致。
他是王,他是妃。如果不是她父兄的叛乱,他们的爱情,原本可以在江南的烟雨里,缠绵得醉生梦死。
如今,一身创痛,已无人可诉。面对风景,凭栏的眼里,是流血的江南。
我会照顾你,生生世世。王的眼里,柔情万丈掩埋了心底的***气。
你是王,只要你愿意。她无法否定,对王的爱意,是她今生的注定。只是她无法面对,血色中的亲人。
相逢的缘,经过了前世怎样的期盼,她无力回忆。她知道在王的侠骨中,有对她的柔情,只是今生,她无缘承担。
把一切都忘掉,让我们长相厮守。王对他心爱的女人说。栏杆外,细雨的江南,潮湿了哀伤。
豆大的泪珠滴下。她努力睁大双眼,看不清眼前王的容颜。
对不起。轻声一句,饱含无限哀怨。她抽出王腰间的利刃,刺入自己的心脏。自绝在爱的面前,是残忍的。她必须这么做。
弥留之际,她看见王眼中的痛和伤,纠结在一起。她听见王仰天的咆哮。
为什么,一句天问,道破前世今生的玄机。
他咬破手指,将血滴在她的手腕上,指天为誓“以此为印,来世,永不弃我爱”。
那一刻,她濒死的心,碎了一地。
人世沧桑,苦海浮沉。三生轮回,早已注定。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千年。江南依旧如画,烟雨依旧似幻。
当他和她再次相逢在江南,已是物是人非。
她看着他从自己面前走过,竟然无视她痴心的'安祥的面容沐着斜阳。恍惚间,又发觉,那是百年后的自己,在阳光下,做着多年前的梦。梦里的一生,有江南的美景,还有烟雨里的哀婉。
即使在喧闹的街头独步。偶然中,人群里闪现的陌生脸庞,会有一丝亲近感。见过,还是梦过。回忆里找不到相关的信息,只是消失的时候,还还在眼前,清晰可辨。
这样的偶然,不需要理由。一朵花,一件寻常的物品,一次梦境,一个无意的动作,隐隐的,似在暗示世间的轮回。
于是坦然,相信了关于轮回的传言,不再追问。
江南依旧,烟雨不会消失。千年来,不变的江南烟雨,轮回的是人间的我们。生命消失了,江南还在。离开的时候,看见的,只是烟雨。江南的烟雨里,爱不会决绝。
关于江南,关于女子。
关于殉情的传言。烟雨中的江南,心碎了才美。
这样哀婉的江南,这样凄楚的烟雨,是一首《江南》也道不尽唱不流转的曲殇。
我自江南走过,愿意驻足倾听。那是来自时空相隔了近千年的声音,我只是默默的凝望,深情且悲伤。
江南,愿为你驻足。
假期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书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创造“自我” ,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她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书中写道“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动或玩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小心这个、小心那个……”不但孩子的身体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维也被替代,孩子们失去了创造自己的机会。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年级男孩儿的最爱——长尾夹。长尾夹不就是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夹卷子的小夹子吗?有什么好玩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他们会把几个夹子组合在一起,变成另类的陀螺,他们在桌子上、地上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他们会自发地组织几个人进行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有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相处。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们知道7岁至12岁儿童开始对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动作有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跳绳、滚圈、骑马、蹦蹦跳,这些都是有规则的身体活动和游戏。几乎每一样游戏中他们都会使用意识。此时儿童认知的发展使得孩子可以通过认知来确认自己的身体,设计活动来自主游戏、自主运用身体。就那孩子们喜欢的躲避球来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边玩边形成规则,比如:怎样分帮、怎样确定发球权、在同时得到球的时候到底由谁来打、犯规了怎么办、比赛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些都是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完善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断成长。凡是可以考验自由运动身体的地方,愉悦和自由的儿童都会不厌其烦地攀爬行走,极尽全力张扬着自己,张扬着终于可以完成使用身体每一部分的喜悦。对他们来说,身体自由了,他们创造了一个自己的身体。如果不让儿童感知与经验,那就意味着让儿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机会,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示,尽情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出生开始,就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自己情绪的主人,自己感觉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认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长。
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
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自由》,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彻底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定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正如爱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这些年很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此,若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
何为完整?
至臻至善的艺术品,果真每一件都是无可挑剔的吗?流光华彩的珠宝,果真每一颗都是无有瑕疵的么?
何为残缺?
断臂的维纳斯,果真就因为残缺而丧失了美感么?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果真就因为粗鄙的外貌而丧失了气质么?
未必。
每一件艺术品,或多或少都会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每一颗珠宝,或大或小都会有着形态不一的瑕疵;断臂的维纳斯被奉为美学的经典;而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至今还在巴黎市政厅的广场上昂首阔步。
矮小的拿破仑,指挥出了奥斯特里茨战场中法国的无上荣光;为人生冷的威灵顿,率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克劳塞维茨体弱多病,写出了战争论这样的鸿篇巨著;丹麦国王古斯塔夫性格粗鲁,他为丹麦军队制定的军规被奉为后世治军的标准。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但缺陷却无法掩盖他们的光辉。对于后人来说:尽管个子矮小,但安葬在荣军院里的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是完整的;尽管有“冷血将军”之称,但长眠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是完整的;尽管身躯单薄,但《战争论》中的克劳塞维茨是完整的。尽管性情古怪,但丹麦军规里的古斯塔夫国王是完整的。
每一个有残缺的人,在他大有作为的事业中是完整的。上帝或许更加眷顾那些有残缺的人,有人说他们是折翼的天使,有人说他们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但谁知道,他们因残缺而做出的努力?
拿破仑加入军队时不被长官认可;威灵顿因性情孤僻而仕途不顺;克劳塞维茨曾被法军俘虏;古斯塔夫统治下的丹麦屡遭外敌……我们看见了身前的完整,也要看到身后的坎坷。
最后我想再引用一下美国听力障碍人士服务中心的一段作为结束
“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残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开一扇窗。不要只顾去捶打那扇关上的门,窗外的世界同样精彩。”
跟随叙事者团队读完了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里面一句话让我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正确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的,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太重要了,现在的家长是在比赛着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当知识填满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试想,一个没有玩过水,没有玩过沙,没有登过山,没有看见过五彩缤纷的植物蔬菜,没有领略过大自然四季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游戏过,没有抬头看过星星月亮,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能是幸福快乐的吗?
孙瑞雪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协助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创造自己的“教育”过程。作为家长,有责任学习如何协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而非完美的人,成长为一个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和灵性合一的人。经由一斑可窥见一豹,我们可以经由我们自己的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和灵性的粗浅探索,便深刻感知到我们的内在世界都发生了什么!也经由此而深刻认识到我们每天与孩子的相处,都在孩子的内在世界里发生着什么!这是一堂父母们必修的成长课题!自我的尊严感和自我价值感,是人的核心,而儿童正在形成这个核心,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为自己”。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你的幸福感有多高,你是否拥有爱的能力,你的生命状态是怎么样,核心就是自我的尊严、自我的价值感,而这些绝不取决于你所获得的荣誉、金钱、地位,也不取决于谁给了你荣耀、关注或者爱,更不取决于你站在一个怎样的平台上。
教育当是创造人自身的事业,而基础教育更当是创建人自身之基础的事业,那是一种至深基础和无限高远的事业,但它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真正的重视。才高志远的人们远离着基础教育,人们不愿去造就人而更愿意去制造物。
教育,如果我们还继续用这个词的话,应该赋予怎么样的新内容呢?首先,它不能是“教”,一位老师说,“孩子不能教,一教就教坏了。”其次,它不能“育”,又一位老师说:“我终于相信,儿童是自己成长的。”
《完整的成长》这本书是由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所编著的。这本书给我们阐述了如何让幼儿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家里正好有两个上幼儿园的宝宝想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确在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一些管理幼儿的方法,书里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案例给我们讲解如何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在读这本书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自己儿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平时教育孩子时的误区。
书里提到儿童是自己的主人,宝宝是如何慢慢唤醒自己身体的各部位的,如果在这一时期我们总是过度的禁止和限制孩子的行为那么儿童对身体最早的探索、开发和创造,人体所蕴含的潜能就不会被激发。比如孩子在两个多月时总喜欢吃自己的小手,很多妈妈总感觉很不卫生,制止孩子,其实这个时候是孩子发现认识和使用手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就让他去啃,孩子稍大点我们怕他磕着碰着总是禁止他们最很多事情,这都是对孩子的禁锢,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就是儿童的第一自由,这对一个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人是情绪体,我们儿童尊重儿童就要尊重儿童的情绪并陪伴孩子情绪的成长,很多孩子在不高兴大哭的时候我们总是很焦虑想立刻制止孩子的之一行为,其实当孩子哭时我们应该让孩子把这种情绪很好的流淌出来,让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的闯入的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别人的复制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不同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在和自己孩子沟通和交流上找到了许多不错的方法,如果家里有0到6岁的宝妈建议读读这本书,个人感觉真的很不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