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清福,这种境界被吴延康说得直白:“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开花亦是缘。”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片读书的心境。我们不是哲学家,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参悟人生,但我们可以像吴延康这样,静静地做个读书人,在一片芸芸众生里感悟人生收获快乐。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认识你自己”。而读书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途径,当我们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让她那玲珑剔透的文字来熨帖你那泛有波澜的内心,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美丽。当我们内心失落彷徨时,可以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让他那激情澎湃的句子来震撼你的心灵,此时此刻,整个人都属于正义,整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坚定。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感悟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也感悟到了人生的坎坷与精彩。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的星空与神圣的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生存。
赵怀玉曾说过:“相期在千载事,要须读五车书”,可谓大有沉郁,堪称壮哉。一本《红楼梦》我们看到了清朝前期的缩影,一本《人间喜剧》我们看到了法国社会的面貌,而无论是曹雪芹还是巴尔扎克,他们带给我们的是艺术,而我们则需在文字的浸透里感悟沧桑感悟生命,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犹如一叶扁舟,在一次次摇撸地前进中,我们感叹于浩淼震撼于广阔,在这条长河中,没有港口,没有边际,每一次的停歇只是因为我们感动于这一处的精彩,每一次的扬帆远航只是因为我们期待于下一处的更精彩,就在这不断地前进中,我们感悟到了人生,是风浪与收获同在,而我们就像《老人与海》里的那位老人,划进一片未知海域,不畏风险不惧大浪。
读书是一种放达,在历史与现实的冲击下,读书人漠然于时间也漠然于空间,即使是惊鸿一瞥,也执掌起漫天光芒。
我们班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集体,这不,刚一开学老师就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读书“口味”。
在这些优秀读刊中,我最喜欢《人间有情天》。书中的主人公虎娃·安拥有着与众不同的.父母——智障双亲。他们常常带给她许多烦恼,成为她生活上的障碍。还好她有一个聪明能***外婆,帮助他打理生活中的琐事。可是外婆的猝死,使虎娃·安的心彻底黑暗了。伤心欲绝的她决定“抛弃”她的父母,跟随多丽姨妈去拿福利豪华的大城市,去她那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就在她登上火车的前一天,却失足掉入了河中,于是,她的爸爸奋不顾身的跳入水中,奋力将她抱起。等她清醒过来时,她看见了眼睛通红的妈妈和疲惫不堪的爸爸。虽然她错过了最后一班车,错过了去大城市的机会,但她毫不后悔,因为她深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浓浓的爱意。
我最喜欢本书作者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是幸运的,只是他们幸运的方式不同,只要他相信幸福,幸福就会来敲门!”是呀,只要我们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明天,又有什么理由阻止我们生活的步伐呢?
同学们,多读书吧!它能告诉你许多道理!
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大多数人都非常赞同这句话,我也赞同。可偏偏就有一些卖毒品,让人们中毒的人,警方正在捉拿这些坏人,让人们过上安宁的生活。
毒品有很多种,毒品对人体有害,有一些人一吸毒品,就停不下来,不吸又不舒服,不吸就要自***。最后这些人被毒品“制服”了,再也挽回不了了。所以,我们不能吸有毒的食品。
我在上学时,看见我校的走廊上有一块长长的板报。仔细一看,原来是关于“禁毒”的一些画,这些画既逼真,又告诉我们要远离毒品。我们是禁毒小卫士,要告诉人们不能接近毒品,要远离毒品,保护好自己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条,一旦失去不再挽回。这毒品让多少家庭的幸福破裂,让多少人那么伤心,而这些无情无义的人竟然在卖毒品,他们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这些人还不知道警方在捉拿他们吧,竟还一直在卖毒品,他们不知道别人的家长是多么痛恨他们,这些人竟无所事事,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卖就卖吧,反正能赚到钱,我管他们怎么样了呢!这些人保持着这样的心态,真是令人生气。
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有一个年仅18岁的女孩,仅仅18岁啊,吃了同学给她的毒品,她以为是给她的食物,就毫不犹豫地吃掉了。第二天,她忍不住要吃毒品,就向同学要了一颗毒药吃,她的同学可高兴了,她吃完了才安定下来。慢慢地,她发现了自己吸了毒药,所以才这样。她为了禁毒,就用手铐铐住自己的两只手和两只脚,到了发作期,她又“发疯”了,就乱动,可是自己被手铐铐住了,于是,她就拿起手旁边的一把刀,把自己的手砍掉了。由于矢血过多,一个18岁的年轻聪明的女孩就失去了生命。
毒品是死神的礼品,我们千万不能碰它,一旦碰了,就很有可能落在死神的手里,死神是无情的人,他时时刻刻都在夺取你的生命,只要你别碰死神的礼品,就不会丢失生命。我希望人们能记住这句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学习雷锋好榜样……”每当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电影里雷锋叔叔的光辉形象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学雷锋,做好事,树新风”是今年我们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的主题活动。班主任刘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从我做起,每个人实实在在做一件好事。我该做点什么呢?俗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叔叔那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那我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周六早上,我早早来到公交车站,心里暗暗想到:“今天我一定要做好事,向雷锋叔叔一样。”当我踏上公交车时,才发现车厢里没有一个乘客是站着的,也没有老奶奶和小朋友之类的需要帮助的乘客,怎么办呢?
正当我发愁时,我看见坐在旁边的一位年轻漂亮的阿姨翘着二郎腿。我记得以前一个小伙伴告诉过我,跷二郎腿等于慢性自***呀!可是,我害怕对阿姨说了引起误会,于是就迟迟不敢说。过了一会,我还是鼓足了勇气,凑上前去,一本正经的说:“阿姨,您好,您这样翘二郎腿会压迫神经,等于慢性自***的。”阿姨先是一愣,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说:“是吗?小朋友,你怎么知道?这是不是你们老师教你的?”我说:“不是,是我的一个小伙伴从网上看到后告诉我的。”阿姨听后,立刻笑了起来,摸了摸我的头说:“谢谢你,小朋友,要不是你今天提醒,我还真不知道这个那!”我说:“不用谢,阿姨!健康小常识网上有很多呢,养成好的习惯对健康有好处。”
三国时期,刘备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今天我虽然做了一件很小的好事,可让别人深感温暖,我也倍感快乐。
当牛顿关于光谱的研究已经得到科学界和社会广泛承认的时候,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却仍然固守“光是纯净的”这一错误观念,视科学发现为歪理邪说,并在多种场合加以抨击。以歌德之睿智,犯下这样的错误我想绝不是因为傲慢和嫉妒,而是因为他对牛顿这一发现的不了解。
是的,有多少误会和错误来自隔膜与不了解呀!文学家不了解科学似乎是可以原谅的,没有谁埋怨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为中国争光,没有谁苛求曹雪芹非要去发现宇宙第一定律。但是,鲁迅先生其实是非常了解科学的——别忘了,先生最初的专业是医学。我们无法证明先生学医的这段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是一定存在的。曹雪芹也不是科学家,可是如果我们把《红楼梦》中的科学知识与相关的科学思维剥离出来会出现什么后果?《红楼梦》还是《红楼梦》吗?曹雪芹还是曹雪芹吗?
文学家如此,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如此。
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只固守一隅是不行的,还需放开眼界,对其他学科进行涉猎,以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助益。科学就是一种极好的涉猎对象,对所有人都非常适合,尤其是以人文学科为主的人。
我们了解科学,不是要做科学家,而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最起码也是为了方便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科学。至于提升民族科学素养之类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就更不用多说了。
可是现在别说学生,就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又有几个愿意了解科学、走近科学呢?在很多人眼里,科普作品虽然也讲究文采,可在吸引人和帮助人提高写作水平上终究无法与优雅、动人的纯文学相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科普作品一定是文质兼美、令人回味,甚至是让人爱不释手的。
其实说大家不愿学科学也不恰当,君不见中央科教频道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君不见《自然密码》、《科技之光》、《走进科学》已经成为很多人打开电视的首选节目?
人们不是不爱科学,而是没有条件爱科学、学科学。好的科普作品很难出现在孩子们的书包里,他们的书包早已被花花绿绿的流行画报和手掌书塞得满满的。偶尔有幸遇到一两位重视阅读的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也多是纯文学的经典,科普与科学短期内很难真正进入孩子视野。
我曾就学生的科普类阅读问题与不少老师有过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别说大家不重视科普阅读,即便重视又怎样?走进书店,很难找到科普专柜,好容易找到了也会被花花绿绿的奇幻文学、玄幻文学所充斥,真正的科普作品少而又少。跑遍全市,你很难发现真正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城市尚且如此,更别提农村了。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为书源匮乏就放弃对学生的引领,在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鼓励孩子拿起曾经哺育了两代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作品进行阅读。
少年科普不好找,那就先把成人的阅读补起来,以大带小,以偏促全。近年来出版界还是为社会奉献出不少科普类好书的,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科苑撷英系列就收录了不少优秀作品,有杨福家的《博学笃志》、顾迈男的《非凡的智慧人生》、赵鑫珊《大自然神庙》等等。其他如《自私的基因》、《临界》、《生命的未来》、《植物的***》等优秀外国优秀科技美文也能在某些大书店找到踪迹,就看你有没有耐心了。
在国外,科普作品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学科学用科学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个人的事。我是提倡成年人,尤其是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多读一些好的科普作品,从科学家优美的笔触中重新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自己。对经典科普作品的品读会使您思维变得富有逻辑,使您的头脑激情与理性共存,会让您常常从冗杂的事物中摆脱出来,慨叹造物的神奇与生命的瑰丽,会使您在教育孩子时更富有理性,同时底气也会比以前更充足。
对《临界》的阅读使陷入学生纪律问题纠缠中的我豁然开朗,李奥纳多。曼罗迪诺的《费曼的彩虹》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我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史怀哲的一篇《敬畏生命》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伦理、什么是真正的善。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艰深理论,只有亲切的絮语、生动的描述和一颗严谨而火热的心。
正如我无法预知这些经典的科普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一样,我无法向大家明确地承诺我们的孩子能从对这些书籍的阅读中得到多少成长的精神养料。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任何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对经典科普作品的阅读都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神奇之旅,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体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