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便超越了原来的自己,过去的自己已成为过去时,而现在的自己则是更加成熟、更加强大的新的自我。然而,在这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为获得而付出必要的代价,因为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一艘航海的船,历经风浪之后才能够胜利靠岸。
跨越自己,我们首先要有勇气。应当明白,跨越不够强大甚至懦弱的自己,必须用勇气作支撑,再借助火把,才能在黑暗中克服恐惧,奋勇前行。若面对困难便畏惧不前,生怕向前迈进一步会堕进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最终只能是个向隅而泣的逃避者。这就像每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有勇气的军队,总比怯战的一方胜算更大,所谓两军对垒勇者胜;就像一个跳水运动员,克服空翻的恐惧后,才能在空中跳出那么优美的舞蹈;就像项羽带着那份勇猛***出重围,才成就了西楚霸王的美名。跨越自己,让勇气作为支撑。
跨越自己,难免用挫折作铺垫。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同样,在求学的道路上,我们也要不怕攀登的路有多么陡峭而崎岖。在这陡峭而崎岖的路上我们可能会跌跌撞撞,但只要学会积累每一次受伤后得来的经验来导引前行的路,在挫折中磨砺心智,提高能力,我们就会达到胜利的顶点。挫折不应成为使我们倒退的绊脚石,而是成为我们前行的垫脚石,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太过安逸平稳的人生往往是无趣的人生。只有在历经挫折后,一个人才能更了解自己,人生也才更丰富。不能挑战自我,对自己的认识也就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跨越自我,需要挫折的铺垫。
跨越自己,亦当不畏失去。对曾经拥有的去珍惜固然没错,但不要因此固守过去,害怕失去而止步。失去昨日的黄昏,我们将迎来今日更美的日出;失去春的和煦,我们将迎来夏的繁盛。一个人若总是舍不得失去,总停留在昨日,总依赖父母的呵护,不愿去接受新的明日,那他的人生可能毫无波澜,甚至死水一潭。跨越自我,在失去中收获新的事物。
雨嘀哒的下着。风呼呼的刮着。我在雨中漫步着。渐渐地。前面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吃力地蹬着那有着四个轱辘的小自行车,缓缓地向前驶去,——扑通一声,他从车上摔了下来,但他没有沮丧,也没有渴望他的父亲能够走上前去,将他扶上车,而是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扶起那比他重的小自行车,终于——快扶起来了。但,不幸的是,小自行车还未站稳,便又倒了下去,但他的父亲,见到此情形,并没有心软,而是不屑一顾的望着他的儿子,在他儿子的眼里,父亲高傲的像一个巨人。反复摔倒几次后,他终究还是站起来了,他是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的。不富有任何杂质。他的父亲,看到这情形,欣慰的笑了,我也感觉到有一丝喜悦,他的儿子,蹬着小自行车,缓缓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离我越来越远。
在着淅沥的雨中,我。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是啊,独立是每个夫妇培养一个孩子的主要工作,为什么那么多溺爱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习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他们成为温室的花朵?成为一支不敢在风雨中成长的幼苗。成为一只不敢在蓝天翱翔的雏鹰?那些,有着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啊!觉醒吧。你那样做,不是爱他。而是害他……
独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那么的重要。父母只会注意自己的满足,改变到关心他人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改变到总想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会因为一点儿得失而于他人争执,就可以做到为人谦和。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如果为了一些自己的目的去培养独立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而已,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并不会为了产生心理平衡,只有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才有才能。
雨还在哗哗的下。而此时。我的散步的心情却和开始截然不同了。多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犹豫。
在当下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有无数的渠道得以接触世界,以手机APP和网络平台为主。开放的世界能带给人们的难道只有“丰富”、“多元化”的生活吗?我认为不是如此,信息世界似乎在汲取人们的“精神力”,以作为其自身不断“膨胀”的养料了。
从数据中显示的00后最常用的十个手机应用来看,“娱乐”成为了人们的主题。人们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挖掘信息洪流中深层次的内容,只是任由微信、微博中真假难辨甚至子虚乌有的碎片信息填充自己的空洞——当然是徒劳的。当人们的脸上全部挂起事不关己的笑容,当“戏子家事天下知”成为常态,当“娱乐至死”的精神渗透进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信条,人们将耽于享乐,只贪婪地追求即时快感,在自己编撰的“童话”中画地为牢,再也不能承住生活的真实带来的一丁点压力。由此,娱乐泡沫的背后是上升的忧郁率,甚至自***率。
与此同时,轻易地触碰世界也带来了人们的同质化,尤其对于年轻一代。在微博、美拍等地,人们太容易看到世界的主流走向,太容易意识到自己与主流的“种.种不同”,又太容易将自己掩埋、遮盖在其中了——有多少人曾摈弃心中所想,抛弃“自我”,信奉着“主流即为正确”的道理去迎合世界呢?这样一来,世界切割了人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棱角,将人们汇集成一模一样的沙丁鱼群,在信息的海洋中随波浮沉。
由此,我们不得不担心普鲁斯特笔下的“精神死亡”,失去“他者”的时代中,没有人质疑,没有人逆流,只有步伐整齐划一却不知所向的乌合之众。人们失去了作为个体而言的独立思想,从而失去了群体中思想碰撞的光芒。这样的群体静默者,膨胀着,最终走向深渊,带来的是如同一潭死水的社会。
或许有人说APP“罪不至此”,但我们只在此希望所有人保持独立思考的权利和逆流而上的勇气。
这样的境地该如何打破?希望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发光的发光,能发热的发热”。若每个人都能找回自己的声音,回归真实的自己,坚守住那些曾被时代抛弃,被世界夺取的思想,那便能成为一名勇者,一名具有独立思考的勇气与智慧的人,不被信息的洪流淹没,而最终能从中劈开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的人。
父母,是我们温馨的避风港;父母,是我们撒娇时的依靠;父母,是我们物质上的来源,精神上的支柱。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有一天,父母会离我们远去,或许是我们离开父母远行,我们总有一天要学会独立。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意识,是我们学会独立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吃好的买根本不用顾及钱不够,花钱如流水,钱不够就伸手向父母要。他们认为向父母拿钱是天经地义的,就是从不想一想父母赚钱的辛苦,也很少抱着感恩之心去利用父母给的钱,而是一味地攀比挥霍。他们名义上已成年,独立,但是从本质、人格、心理上的独立却十分幼稚。这就需要当今大学生重新对自己进行思考。
培养社会责任感,懂得回报,是独立的表现。当你自己对着父母说“不用你们管,我已经独立了”时,你是否想过离开了父母,你真的能独立吗?虽然,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很多,但我觉得应多让他们去社会体验体验,每逢暑假有许多学生就会去打工,参加夏令营,他们在不断地学会独立,在体会独立的这个过程中,王文韬的父母,之所以对儿子签订了一份数额1。6万元的借款协议,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他的勤俭节约,懂得感恩,懂得报答社会的一种表现。
父母的正确做法对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有着指导作用。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家庭里面,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会让他们自己去经营自己的事业,父母只是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孩子们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查阅、上网、自学等方式经营自己的事业,他们钱不够,也不会向父母要钱,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最终他们事业有成。是的,或许在传统的我们看来,他们的父母有点残忍,但是这却是对子女的一份最真挚最实用最有意义的爱。
当我们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厌烦时,我们想想,我们该独立了。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教诲,说明父母对你的担心,说明你还不是十分独立。独立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独立是培养社会责任感,懂得回报社会的表现。当我们在向父母要钱时,能主动打一张借条,也许我们就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了。当我们有一天离开父母独自去闯世界时,你就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做“独立”了。
那轮回边缘,是我的守望点。
守望遥远,守望天边只属于我们的永恒。或许奇迹太过于聪明,所以把时间给忘记;或许阳光太于温暖,所以把冷漠的冰降细削平;或许大地太过于广阔,所以无意间就这么不小心铸造了距离。
大雁掠过天际,划破蓝天的思绪,却留下了拼博的痕迹——那个距离也许是一生,我们守望到的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蓝天到底有多高?或许雄鹰会给你答案,但终究只能算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人心是无法测量的,守望到底有没有测量的距离?或许大海也会有罪孽。这就是距离的美感,永远置身在纷乱的世界,让人类开始麻木,甚至开始淡忘远观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当努力构建所谓的人生时,人类是否忘记了那份遥远的守望,忘记了儿时曾经的天空,忘记了古诗中月亮的惆怅,忘记了希腊神话中挥着翅膀的安琪儿?科学的发展牵动着人类最后一根敏锐的神经,一切诗意消失殆尽,只剩下世俗世界的繁华汩汩流淌。
我是那样的讨厌近距离,近在咫尺的梦想,我不要。来得太容易,太简单。儿时的我,不喜欢身边的花花草草,而喜欢头望天空,看一二白云漂浮,感到舒适、惬意,因为——我感受到了距离的美。正如秋叶,从树上飘摇而下,那短短的距离给它的生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正如溪水,只有一辈子的冲撞,才会显现出勃勃生机,那段距离便是它一生的辉煌。否则,将会是一潭死水;正如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直至落地时的距离依旧是对它生命价值的最好解释;正如彩虹,近看模糊不清,用距离隔开:红橙黄绿青蓝紫令人畅快。正是有了距离,人世界才有了美、丑、善、恶的识别。
我们相聚一山之遥,是守望把我们从遥远变为咫尺。日出日落之间,我们是一群距离的虔诚守望者,不管前方的道路是否依旧,我们的脚步仍踏向远方,不管路途是否遥远,纵是天涯海角,不过是一瞬之间。
天的那一边,是什么?我常常扪心自问,守望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国度。我不是个画家,但我有权力撷取美的片刻,凝望那份美丽的而遥远的天边;我不是个作家,但我有权力记录每一次感动,守望我到天边的那点距离。
守望距离,心系相连。
独立自主,是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根本,培养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学会独立自主,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立足,不至于被社会淘汰。——题记
当我们看到一棵棵沙漠中的仙人掌与干旱斗争,与沙尘搏击时,心中总会充满敬佩和羡慕,风暴中的那一棵棵坚强的绿色身影,也总让人心生感叹。可是,再回眸一看家养的仙人掌,除了刺却全身都软弱无比,不堪一击,它们享受着安逸、安静、安全的生活,学会了依赖,渐渐变得软弱,却忘记了拼搏,忘记了坚强!当它们的主人不再经常浇灌它们时,它们立刻全身瘫软,连刺都一碰就掉,濒临死亡,再不补救,就彻底枯萎了。仙人掌,失去了它固有的坚强,只因人们的处处呵护,使它没有风霜雨雪的磨练,自然不堪一击了。
难道只有植物才会这样吗?不!人也 一样,从小生活在父母臂膀下的孩子,未经磨砺,偶遇不顺,就认为困难重重,无法逾越,不正是因为什么事都不用承担,父母全部包办了吗?有的孩子,父母只要求他们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这样,孩子们都成了一台台名符其实的“学习机器”,学习顶呱呱,可生活上笨拙、无能。我曾看到过一幅漫画:一个小女孩,一边惊愕地看着客厅地上的“突,突,突”冒烟的`水壶,一边惊慌地叫:“啊!妈妈!快,不开了!”而她的背后,是装饰的富丽堂皇的客厅和密密麻麻的奖状。这只是一幅好笑的漫画吗?不是的,它告诉我们,学习再好,生活上不会独立自主,有什么用呢?遇到漫画上情景,你会怎么做呢?
独立自主,是为了帮你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嬴得一席之地,为自己培养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吧!
每每透过枝头,凝望空中幽月,回想起文章中的字字句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其实,怎是只有人与人之间才需要距离?那万事万物于人于事不都需要距离吗?
曾几何时,人们凝视空中,那如被浓墨泼洒般的夜空,使人感到无尽凄冷与哀痛。这时,一轮明月,悄然悬挂,轻轻输送那温暖的亮光,那细微的活力。有了它,夜才不真正孤寂,因为有一双如眸之月,注视着你;有了它,人才不真正孤单,因为有一颗如心之月,倾听着你。
于是,人们遥望明月,兴许是距离太远,也是对它的不知。无尽的联想,伴它亘古流传。
自小便听妈妈讲那嫦娥奔月,那吴刚伐桂。月宫幽然,便引起我无尽的幻想。我幻想那恬静的月亮里,伫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殿前矗立着一颗挺拔的桂树。琼楼玉宇,高处塔顶,嫦娥那如水深眸正凝望着远方……
看着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传回来的画面。原来,月不美,月有痕,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无瑕。一时间,仿佛心中某种东西破裂了……
并不是在埋怨人类不该登上月球。的确,人类登上月,标志着人文进步。可一旦距离没有了,收获的虽的的确确是真理,可那一颗失落的心,是无法形容的……
我喜欢在网上与人聊天,并不是说在真实世界里,便无法与人交谈、与人为善了,而是我喜欢那彼此间披着的朦胧面纱,亦或说是那美的距离。因为有了距离,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因为有了距离,我们可以纵情喜怒哀乐,不必拘泥;因为有了距离,我们可以……真实世界给予我的是与人相处的方式,但真的很累;虚幻世界赠给我的是舒心放松,不必有所顾虑。并不是如他人所说,投身虚幻便是一种逃避,只是因为我们平日与人太近了,太近了,近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保持距离,隔着一个心与心的世界,未必不是一种良方……
月远则美,月近则衰。湘头映月,月如钩,月似舟,远载梦想飞逝……
网络虚则瑰,实则摧。相隔两地,心无良,意无锋,沉淀怡人芬芳……
距离即美,美如画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