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老家开始富裕了,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自己盖起了两层小楼。虽然这里远比不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那么繁华富丽,但我觉得家乡的那些小洋楼却有着大城市所没有的温馨和祥和。家乡的那些小洋楼,全都是一个朝向,而且排列得十分整齐。让我惊奇的是,这些小洋楼无论是高度、色彩,还是结构、式样,似乎都是那么相似。青绿色的琉璃瓦、红褐色的屋檐,小洋楼所有的墙面全贴着白色的瓷片。每栋小洋楼都有宽敞的阳台,阳台的栏杆全是用闪闪发光的不锈钢做成。一打听,我才知道。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村,都在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为了统一规划村容村貌的.建设,村里的干部们多次召集村民开会,最终确定了房屋建筑的设计。当第一栋样板房建好之后,家家户户凡是以后要建房的,都必须和样板房一模一样。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全村房屋的整齐和美观。
我们去过好多人家里参观。家家户户屋里的家具和家用电器可谓应有尽有。不少人家还在屋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呢。看到家乡人民生活变得如此富裕,我真是感慨万千哪!家乡的小水井
在我们老家,每家每户的后院里都有一口专用的小水井,每天用的水都是用水桶从井里打上来的。但我从来都没有打过水,所以对这种水井我是很陌生的。有一次,妈妈要帮老姑做饭,叫我去井里打一桶水。我很高兴,提起一只小吊桶就往水井边跑去。我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把吊桶放到了井底,但吊桶就是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好像故意和我作对。最后,我费了老半天的劲,才打上来一点点水。我赶紧喊妈妈来教我。
妈妈闻声跑过来了。她看我一副生气的样子,哈哈大笑,然后对我说:“你知道你打不上水是什么原因吗?打水也是需要技巧的。当你把吊桶放到井底之后,你要看着水桶,然后将手里的绳子猛地往左侧或右侧一甩,使水桶侧翻下来。这时,吊桶的沿口就会朝下,把水装满。然后,你赶紧往上拉一下绳子,让吊桶直立起来,再往上拉绳子,一桶水就上来了。如果你觉得吊桶里的水还不够满,你只需将吊桶提起来再往井底重重地放一下,再把装满水的吊桶提上来。所以打井水也是有技巧有步骤的。如果这些环节掌握不好,你是打不上水的。否则你只能跟刚才一样,打上来一点点水。”
按照妈妈的指教,我反复练习了好多遍,效果好了一点,但还是不理想。
望着车窗外的玉米地,望着车窗外无际的白杨林,望着车窗外老旧的农村瓦房。终于,我来到了我的昌邑老家。
又见到了我的农村小伙伴—红红。只见她穿了一件红毛衣,一条黑色长裤。那红扑扑的小脸上映满了喜悦和期待。
车一停下,我和长辈们都问了一声好,就在红红的.带领下,到家里的小院玩儿去了。
我们俩儿在小院里摸鸡蛋。有一个小栅栏,母鸡就在里面下蛋。一打开鸡窝的门,一股铺天盖地的臭味就向我们袭来。我一看,哈,正好有一只大胖母鸡在下蛋。等它吧大鸡蛋都下完后,我们俩儿就大手大脚的走到下蛋区,一起吧新鲜热乎的大鸡蛋拾进小篓中。
这时,那只大胖鸡好像看到它的孩子没了,怒气冲冲地向我们走来。只见它扑棱着那对又短又粗的翅膀,想要叨我们,可红红拉着我就往鸡窝外跑。出了鸡窝的门,我就一不小心被一个小石子绊倒了。不一会儿,小腿上就出了一块大青。红红见我这样,立即停下了脚步,和我一起到石凳上坐着,她对我笑了笑说:“不好意思,我跑的太快了,让你摔着了!”“没关系!”我说。说完,她在石凳上给我讲了些家乡的故事。听到她浓重的乡音,我的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在老家,她一直都很照顾我。友爱在乡情中,这一点也没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我和父母坐在回乡的车上,耳边重复着那首歌。窗外一栋栋大厦代替了原先的平房,看到这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想,那分别了十几年的故乡,也应该变得认不出来了吧。不知那条走完了我整个童年的竹片桥还在不在?肯定早换成新式桥了!当双脚实实在在地踏上故乡的土地时,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竟熟悉得好象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十几年了,故乡没有一丝变化吗?
我们毫不费劲地走到四叔家,想起刚才在车上还担心找不到过去熟悉的`路,不禁哑然失笑。
故乡人不变的亲情让我深感温暖,却有一丝淡淡的忧思漫上心田。是什么呢?我说不上。
午饭后,四婶一定要去磨米,给我们做一顿好久没有吃了的叶馍。踏着那熟悉又陌生的石道,我跟着四婶到了磨房,竟发现爷爷小时候已经有了的石磨,还在老地方。
四婶将米放入磨中,吃力地推着石磨,米浆慢慢地流了出来。我不解地问:四婶,现在不是有电动磨了吗?怎么不换悼呢?四婶看着我笑笑:哪能和城里一样,用惯了,怎么样也都可以磨米呀。我说不出话。石磨吱吱地响,糖浆慢慢地流。我低下了头,我发现磨盘四周竟有了一圈子深深的脚印。
故乡人始终没有走出这个圈圈。我不知道他们围着这个磨已经走了多少圈,也不知道他们还将走多少圈;磨好了米,四婶又带我去菜园摘瓜。菜园是我童年最爱去的地方,到那需经过那走上去悠悠摇晃的竹片桥,像荡秋千似的。那桥还在吗?正在疑惑着,远远便看见了它,它竟还像过去一样在河上晃着。
走到桥头,看着已被年轮刻上一层黑斑的竹片桥,听着桥下哗哗的流水,我喊道:四婶!能过吗?它这么老了!走了这么多年了,也没见它倒呀!村里没想过要修一条石桥吗?都走了这么多年了,惯了。我默默地跟着四婶后面晃过桥。
故乡人已经习惯了,习惯了上辈人留下的东西。他们没有想过要改变它们。
在离开故乡时,已是入暮时分。雾气悄然罩上了这个我既熟悉又顿感陌生的小山村。一切都静静的,好象一切都睡着了。是的,十几年了,小村还在睡着,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醒来。
回来的路上,车里还在重复着那首老歌: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故乡啊,你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的在大自然的力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的呼唤:“琳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这次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的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更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的笑了,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十岁那年,妈妈在攸县开了家饭店。放假了,我初到攸县,虽然人生地不熟,可我却正因如此感受到了乡下人的纯真、热情和憨厚…——题记
到了攸县,感觉这里的空气新鲜得难受,但很快就适应了。可我仍然不愿出门,坐在饭店里,继续城市式的生活。
就在饭店里自己独自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妈妈硬生生地要拖着我出门,让我体验乡下生活。我像一个流浪者,一个可怜虫,不情愿地走在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几颗久违的星星瞪大着眼睛,眨眨巴巴地看着我这个陌生人。
我闪着趔趄在旷野里走着,看见孩子们在一辆拖拉机上玩耍,他们看见了我,尽管不相识,却一见如故,他们盛情地招待我,我在他们的簇拥下,来到了一个人的家中。
大人们看到了我,对我笑,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真是奇了怪了,他们都认识我?但这个问题很快得到答案:“我听***说过你…”,面对我这个稀客,他们是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全拿出来,我婉言谢绝了,却开始感叹于他们的热情纯真。躺在床上,回味着乡下人的纯朴、思索着城里与乡下的区别,渐渐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饭店里巳经坐满了顾客。我迷迷糊糊地走过饭店,半闭的眼睛瞬时瞪得滴溜圆:昨天的那几个大人也在饭店里帮忙端菜盘,脸上快乐而知足,我甚至开始羡慕这种守望相助的生活。在城里,虽然也有很多热心人,可迷宫般的房子使人们的热情打了折扣。而在乡下,平坦的旷野下几座普通的矮房子,张家有难李家帮,你家有难我家帮,人们的心是纯洁的,没有私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仿佛这些小房子连在了一起,人们都是一家人。
乡情悠悠,虽然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但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