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伴我行的作文(初三古诗伴我行作文400字)

关于古诗伴我行的作文(初三古诗伴我行作文4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3-18 03:30:41
关于古诗伴我行的作文(初三古诗伴我行作文400字)

关于古诗伴我行的作文【一】

有些人感叹道:“为什么好人就这么少?”其实他们只是不太会发现而已。然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流露出真善美。

这或许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当你误入歧途而迷失方向时,总会有一个人把你从“地狱”拉到“天堂”。这个人可以是爸爸,是妈妈,是老师,是同学。无论如何,他们对你的提醒,都表现出他们对你的爱。

这也可能是在你失意时的安慰。当你被生活琐事所困扰而垂头丧气时,在你身边的人会给你亲切的安慰,让你从忧郁中站起来,让你脱离苦海。

当然,这还可以是一声简单的问候。每天清晨,当你走出家门,遇到一个陌生人,相互一声简单的问候就可以在瞬间拉近你们的距离。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做到这点,那么世界将会变成更好的人间。

真善美其实无处不在。

朋友们!请擦亮你们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但在这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在发现真善美的过程中,也要让别人发现我们的真善美。

关于古诗伴我行的作文【二】

自从我一生下来,书似乎就和我有了不解之缘,使我迷恋上了看书。

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喜欢拿着本小人书,自言自语地阅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看懂,只觉得很开心,很愉快。逐渐地我开始会说话,认得些字了。这时,我每天都缠着大人们给我讲故事。只要他们一说出书名,我就会跑到书橱前准确无误地拿出那本书。

上了小学之后,我接触了一些国外与国内的名著佳文,有时休息日我到书店,选好几本书,在书店的“书吧”里一坐就是一天。我不认为读书很枯燥乏味,就像孟德斯鸠所说的:“爱读书就是用无聊的时间去换取欢乐。”与其无聊不如去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每天晚上,我都会躺在床上,看一会书。看累了,就把书放在一旁,睡觉了。有些时候,读着读着突然间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一个个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这印证了埃默森的一句话:“阅读一部好的作品就像溜冰一样,溜冰者会身不由己地被从东带到西。”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嗜书如命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书呆子”。爸爸妈妈每次买新书给我,我都会兴奋好一阵子。前几年,妈妈给我在邮局订了《中国儿童报》周刊,我常常一周都盼着它快点到来。期待与兴奋之后,便是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报可以让我啃一上午;还可以让我顾不上美味的饭菜;甚至可以让我推迟一两个小时的睡觉……嘿嘿,这就是所谓的“废寝忘食”吧!几天不读书,我就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想一想,原来是“精神粮食”啦!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向装满“精神粮食”的“电饭煲”——书架冲去……

一首清雅诗文,仿佛品茗幽雅绿茶,回味无穷。一篇悠扬散文,如同欣赏魅力夕阳,感慨万千。读书,我乐此不疲!

关于古诗伴我行的作文【三】

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国学经典。

上了小学后,我每次做作业都很不认真,甚至是边做边玩。妈妈很生气,在暑假时和我温习了之前学过的《论语》,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每当我做作业时,思想准备又“开小差”时,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果然,在新的学期,我的成绩越变越好,妈妈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

9岁半时,我开始有些叛逆,爱对父母乱发脾气,于是,爸爸买了一本《弟子规》给我读。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几句时,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对之前的所作所为后悔。

去年的母亲节,因为我读了《游子吟》,所以我过得很有意义。那是因为妈妈还没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饭煮好,又煮了几个菜,等妈妈下班回家,我一听到妈妈用钥匙开门的“咔咔”声,就把饭菜用罩子罩起来。看见妈妈疲惫的脸,我的心酸酸的,泪珠差一点就掉了下来。妈妈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动,紧紧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饱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圆圆的“锤子头”帮妈妈捶背。我看妈妈落出心满意足的微笑,心里太高兴了!

后来,我在学校又参加了“中华颂”之类的朗读比赛,都是因为平时多看了国学之类的书,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获得好成绩。

国学经典诵读,您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我爱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