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这是纪录电影《大学》留给我的印象。无论是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严洲,还是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无论是旅美青年教师蔡峥,还是荣院士钱易,他们的眼睛里,都喑藏了对理想的坚持,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茫。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她是纯粹的狂妄的浪漫主义者。理想则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摆脱不了现实又放不下梦想的人,是八岁的少年最常见的模样,纵然如此,理想亦是难以实现的哪怕是为此作出尝试,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这一点,在宋云天和蔡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去基层政府,服务造福一方姓。”这是宋云天的理想。父母,老师,女朋友的建议,奶奶的心疼与劝告,留校面试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一次又一次的犹豫,即使影片的内容有限,我们仍能从中见这个选择背后的.艰难。“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样,可能会不被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依然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宋云天的答案。
“想要领先就要有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中国一定要有人做。”这是蔡峥的理想,“有可能最后我们没有做成功,但是我还是要坚定地做下去。”这是蔡峥的勇气与信念,也是他加入清华大学天文系的动力。
宋云天热爱人民,蔡峥热爱祖国,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这份热爱,是因为他们同样热爱着自己的理想。拥有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过团火燃烧时的烟尘,我们也无法舍弃这团火带给我们的温暖明壳。
影片结尾,四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代表着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那我们呢?电影监制、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说:“这是一部清华题材的纪录电影,但又远不只是与清华有关的电影。正如其名《大学》,它是写给大学的一封情书,也是大学写给观众的一封情书。”对我们来说,大学是近在咫尺的第一个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地方,这全凭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应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应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关于我们学院近来的活动非常多的,也让我们挺忙的,不过忙碌中我们也到了那份快乐,那份集体劳动、集体分享的快乐。
11月25日那天我们学院举行的“公院杯”篮球友谊赛拉开了序幕,篮球场上我看到了他们那潇洒的身姿、那甜蜜的微笑、那默契的配合、那精湛的技术,更看到了同学们为了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看到他们为了整个团队而付出的努力。这次的篮球赛举办的非常成功,这也同时展现了我们学院的另一方面精神风貌。
11月29日,我们学院主办的趣味运动会又在山北体育场成功的落下帷幕。运动会中,到场的由各个学院的代表队,场面十分热闹。虽然不像平常的校运动会那么壮观,但是我们的热闹程度绝对不会输给他,而我院学生会代表杨帆同学的讲话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趣味”的真正含义,也让我们远离了平常运动会的那种僵板,让我们都乐在其中了。在我院党总支书记于小平老师的一声“中国美术学院第二届趣味运动会现在开始”后,运动会正式启动了,去参观的同学也被那热闹的场面感染了,于是纷纷开始现场报名,随后运动会进入了高潮,各个项目的比赛都顺利的进行着,同学们都成了运动员。这其中虽然也有摔倒有失败,但是这种气氛让我们再也感觉不到沮丧,感觉不到疼痛,感到的都是开心、快乐、热闹。
我们学院的很多活动也许都很成功,但是这两个是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也是让我很有感触的,尤其是趣味运动会,那份热闹让我想起了王菲的那首《人间》“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也是因为有你才变得闹哄哄···”,不过我们这里是有你们才变得闹哄哄···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学》。
这本书讲述了在作者十六岁的时候,便离开自己的家乡,独自一人去喀山求学。但是作者高尔基并没有上成大学,上大学便成为了高尔基的一个梦想。没上成大学,作者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四处奔波:住在贫民窟,卖苦力,与流浪汉接触,在面包店工作……后来,事情有了一丝转机,高尔基在和古里。普列特尼奥夫,杰连科夫以及霍霍尔这样的大学生与进步人士的交往中,高尔基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社会大学里,作者经历了许许多多:经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意义与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从小善良懂事,当他来到喀山,寄住在一个贫困中学生家里。这个家里便有了三个孩子,这位妈妈很可怜,高尔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就算是“妈妈“给一块小面包心里也觉得如岩石般沉重,后来,高尔基决定找个工作,让这位妈妈减轻些负担。
《我的大学》是部自传体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显。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他成长的片段。这本书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时已有55岁,年过半百。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无论什么情况,多么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并且要懂事,学会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钱文忠教授讲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不是一味的保守,而是有节取中!
他对于有节取中这四个字,没有作解释,所以我也不是很理解!不过他重新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话,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的启示: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样家庭就会美满、幸福、和协,家和了万事就兴;才可以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创业。最终才能够事业有成!
今天看了钱文忠讲大学与中庸,懂得了不少礼记方面的事!尤其是他讽刺那些房地产商人们的的摘句和那段对大学中庸的高度概括的那句话,也就是我在小时候被三字经的那段话“做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德望与天下,必须要能治理国家,要想治理国家必须治理自己的家,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必先治理好自己的身,要像修身必先修其心,修其心必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前要知道这件事物,要知道事物必须先看到这件事物,这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同时也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道理!
还有就是那段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地,有地方有财,有财方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一个人有德是根本是关键再有才也无所谓,只会招来别人的憎恶!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我会深刻理解这些话的,我以后会照这些话去做的,尽管别人不是这样,周围的人不是这样,但只要我能做到他们做不到我也没办法,毕竟我不是耶稣不是释迦摩尼!何况他们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信,何况一个无能的我!我只要把我学到的自己能做到就好了!
我们奔跑在一条长路上,我们奔波在一条长路上。
初中就开始看校运会,高二参加过一次校运会,大一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观察校运会,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对校运会的认知也逐渐深刻。我小时候很羡慕那些能力超群的人,他们以过人的天赋和超凡的努力成就自己,他们是赢得比赛的人。
初中的时候看着别人在赛场上奔跑跳跃,我总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我没有强大的心脏,却有过分的心气,我觉得上赛场就是要赢得比赛的,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我认为,要么赢得比赛,要么不去比赛。
后来我上了高中,我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感受到了压力,也正因为有了压力,我才开始寻找喘息的空隙,我开始了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我开始知道,每一个出现了的事物一定要有意义,这意义可能不分好坏,但却影响我们的选择。我开始在意那些“更仅存”的东西,我开始想努力抓住一些东西。其实每一个事物都是绝无仅有的,只是他们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不同。
高一春季运动会,同班的一个男生拿了110米栏的冠军奖。我一度觉得自己也能行的,我羡慕他,也决定参加下一年的校运会。我参加了高二的运动会,跨栏、跳高、4*100米接力。任何一项我都没有名次,练习跨栏的时候受伤了,接力跑的时候接棒的时候摔倒了,跳高跟跨栏冲突了,跨栏试跑的时候腿部肌肉拉伤。我没有赢得名次,我是最差的。但是我却很满足,因为我把握住了一次我认为重要的“仅有”,我认为这对我是一件有积极影响的事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再后来我就上了大学,作为学生会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我参与了这次春季校运会,事实证明高二的校运会不是我人生所参与的最后一个。
我看着操场上的队列经过,我感受到了一种令我无法抗拒的生命力。我在之前真的还没有亲眼见过这么大场面的运动会,漫天的气球,被放飞的白鸽。这些意象触碰着我的心弦,让我激动地浑身颤抖。这次的我并没有考虑太多关于“意义”的东西,而是直接地陷入了一种像是宗教的东西。我在一种强烈的气氛里产生了共振,我无法解释这种气氛的产生机制,但我意念的确还不够强大,很容易就被影响了。
我担任拍摄的工作,照了不少照片,却都不满意。照片无法记录树枝树叶随风摇动的频率,录像也无法描摹出春风的质感。我故作出一副哲学家的姿态开始试图用思想记录这一切,然而我是一个深陷其中的人。我的这种试图是一种成长的体现,我从一个试图抓住“仅有的事物”的人成长为一个试图抓住感觉的人。
两天后运动会结束,说实话这两天下来并不是一直在享受体验神圣的感觉,而是灵魂在断断续续地出窍。他们表现的很棒,我事后才能给予这么中肯的赞扬。
跑、跳、投、掷,还是这些内容,还是有些人跑得不够精彩,也还是排出了第一名到最后一名的名次;还是有的人兴奋,有的人失落;但有些东西变了。
我在初中观看校运会的时候,赢家是第一名,剩下的都是失败者;在我高二参加运动会的时候,我抓住“仅有”的***得到了满足,我虽然在比赛中失败,但却也塞翁失马;我这次作为工作人员参与运动会,我却觉得名次与是否胜利无关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大多数人的长处都不是天下第一。有些人依靠天赋,有的依靠努力,也有的人努力一辈子也做不了第一。
人生是这样的,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叫做平凡的人。这些人从满怀憧憬到面对现实的过程中,有的人变庸俗了,有的人变超脱了。
在跑道上奔跑着的人们,他们都在各自的跑道上努力地跑着,跑进了别人的跑道就算犯规。
我们也一样,我们奔波在一条长路上,在慢慢地领悟做好自己的方法。
《大学》作为一篇千古名文,其作者曾子写出了儒家“美德”的特点。
我们先讲一讲作者曾子,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十六岁师从孔子,颇得孔子真传。
《大学》分为经文和传文。经文是总结传文的,传文则细讲经文的重点,并在讲的过程中引经据典。
现在我们来说说经文。经文主要讲了治国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意思是:古代那一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而传文就是细讲这个治国方法的。
传文一共有十传。传一讲的是“弘扬光明的品德“,传二讲“澡身浴德,日新月异“;传三讲“知其所止,止于至善”;传四讲“”凡事抓住根本“;传五讲“获得知识的途径”;传六讲“不要自欺欺人”;传七讲“修身先正其心”;传八讲“齐家先修其身”;传九讲“治国先齐其家”;传十讲“平天下先治国”。可以看出修养品德是治国的根本。
我认为修养品德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文明,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在别人问你问题时不回答,这种行为也是需要修养品德的。
(一)《大学》本为何书之中一篇?何时始单行?何人定为《四书》之一?
《礼记》;宋;程颐;朱熹
(二)何谓“大学”?
大人之学。就是养成充实而有光辉的理想的.人格之修养方法。
(三)何为《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何谓“明明德”?何谓“亲民”?
彰显美好的道德;推己及人,启迪人民。
(五)何谓“格物致知”?
琢磨事儿,然后获得道理。
(六)朱子所补释“格物致知”的一章,大意如何?
就是致知在于即物穷理。人的心灵有去了解万物的本领,而天下的东西都有其道理。道理不被知道完,去求知的路就不会有尽头。对于万物都去琢磨,有一天就会豁然开朗,心明眼亮。
(七)诚意何以须从慎独做起?
诚意就是不欺骗自己。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原形毕露,所以能在这个时候做到不欺骗自己,就是真正的意诚之时了。
(八)心何以不正?
凡人有所愤怒、恐惧、好乐、忧患,则心为情感所动,往往不得其正。
(九)齐家最忌的是什么?
有偏见。
(十)能齐家的,何以便能治国?
道理相通,可由内及外。
(十一)何谓“絜矩之道”?
即推己及人之道。
(十二)治国当以何为本。以何为末?
以民为本,以财为末。
(十三)生财之大道如何?
散财于民。
(十四)何谓“以义为利”?
就是重民轻财,把道义放在重要的位置。
(十五)朱子《大学章句》所分的各章,其要旨如何?
一经十传。一经是大学原文,十传分为三纲领八条目以解释原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