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影响力这本书读完了。它不像一般的书籍总是很肤浅的在表象探讨问题,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透过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然后很深刻的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让人很受启发。但技巧是中立的,如同刀是中立的。如果有人用刀来伤人,那么刀就是凶器如果用来切菜,那么它就是工具。
这本书主要讲了六方面的内容。
首先讲到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回报。如果人家给了我们某种好处,我们就应该以另外一种好处来报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就像孔子说的要以德报德,而不是以怨报德。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运用了此原理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病人想要医生在做手术时能更认真更细心的照顾,就塞很多的红包,医生由于受到好处,根据互惠原理他们做手术时会更认真细心。企业为了更好的销售业绩,往往贿赂一些官员或者一些采购部经理,而这些官员或采购部经理由于互惠原理会给这些企业更多的订单和利润。
第二个是承诺和一致原理。此原理认为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就像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在公众场合总是表现的很虔诚,因为要受他们信仰的约束。比如和尚在饭店吃饭如果大鱼大肉的吃,人家就认为他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第三是社会认同原理。此原理认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到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当很多人都去做某事的时候,原本觉得不对的事,只因做的人多了,这事也变成了对的了。在初中的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订婚了还没有结婚就先***了,当时她挺着个大肚子来给我们上课,很多学生老师背后都对她指指点点。现在很多女人订婚了然后挺着个大肚子走进结婚的殿堂,也没有人说三道四,原因就是这太普遍了,没必要大惊小怪的。这样的转变,就是做的人多了,自然的被认同了。第四是喜好原理。人们总是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没有谁会对此感到惊讶。第五是权威原理。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让我知道了,你要想影响别人的看法就先亮明身份,你不想影响别人的看法就不要告诉他你的地位。第六是短缺原理。“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的短缺原理会对我们的行为造成全面的影响,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我是一个不太愿意从众的人,通常别人鼓掌,不会引起我的鼓掌,我只会对自己认为值得的情况给予掌声,这使我主观上去忽略别人对其他事情的看法,也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如果我是生活在群次很低的人当中,我的这种做法会给我带来一部分的收获与不同,可能让我鹤立鸡群,让我变得出众,但是,一旦我生活在群次高的人当中的时候,结果就完全相反了,比如,别人都去上课,而我在寝室里逃课,别人都去参加讲座,我却悠哉的找朋友玩,我的这种做法遵循着一致性原理,让我为仍然做着出众事情而感到与众不同,使我失去了应该有的从众感。
从“呱呱”落地拥有生命那刻起,生命便承担起上天赋予的使命。每个人都怀着崇敬和神圣仰望着生命,毕竟生命不会轮回。纵然生命的结局只有千古不变的一个——死,我们也有随时为生命选择存或亡的权利。死,不是对生命的亵渎,而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升华了的对生命的敬重。
只是偶尔读了三毛的几篇文章,只是偶尔在书中结识了这个现实又虚幻的女子,只是偶尔淡淡地了解了一些关于她的故事,我深深恋上了这个奇异的自由人儿。感受三毛细腻的笔调,想象不出她粗旷的形象;审视三毛自我的打扮,触摸不到她柔嫩的内心。她是社会中的人,她又不属于这个社会,她是在数着自己一步步深浅不一的脚印,她是在幻想银河系里某颗星星上发生的故事,她是在用肢体语言讨价还价,她是在沙漠腾起的尘中奔跑。苦日子过出甜滋味,直到童话般的泡沫一一破灭。她愿,愿披头散发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愿低头摆弄曾经充满希冀的石头再不说话。她愿。也许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以后的人生再也载不动生命的分量,因为过去有爱,现在乏爱,将来无爱,她宁愿静静睡去,也不肯让时间侵蚀内心的完美……
死不应让人感到悲哀,那是生命正确的承载。《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是美好的向往,是人生的追求,也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当现实刺痛了海子的双眼,当现实违背了海子的心愿,当现实再无法填充海子那颗孤独高贵、追求完美的心,再无法让海子寄托哪怕一丝一厘的承诺,他愿意为生命终结。不要咒骂海子疯狂,他只是让自己的思想超越了肉体,不要责怪海子不尊重生命,那不是不爱而是太爱,他已无法履行对生命敬重的责任,于是,他要用安静的方式永远地保存不朽灵魂。
尊重生命,文天祥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尊重生命,谭嗣同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尊重生命,屈原义无返顾同冷水漂泊,尊重生命,项羽心甘情愿自刎江岸;尊重生命,梵高在自己描绘的世界永远闭上双眼……
生,站直了活着;死,挺直再倒下。生,并不总意味着对生命的尊重,死,并不总象征着对生命的亵渎。有时,死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敬,一种升华了的崇敬。
歌中有跳跃欢动的音符,有绵延温情的声线,有冰冷的文字所无法企及的温暖。
晚上,爸妈不在家。屋外滂沱的大雨淹没了一切,我和小弟窝在沙发里听钟针缓缓划过的声音。灯灭愈见明显,揉揉眼睛,都回房间了。黑夜的雨喧嚣着,闭上眼,黑暗却压抑出恐惧的影子,久久不得入眠。漆黑中,一只冰凉的手伸了过来,他轻轻地唤我:“姐姐——。”小弟温热的手掌紧紧抓住了我。他因为在房间里害怕就躲进了我的被窝。我轻轻地抱住他,抚着他的头发。静寂之间,我们彼此之间找到了安全感。他把头深深地埋在我的臂膀里,我们互相拥抱着,消除着心中的黑暗恐惧,我们彼此分享着热量。
我静静地想,十年青葱,弟弟的出生使我的身边多了一个更需要关爱的孩子。也是从那时起,我每天喝两盒牛奶,也学会了分一盒给他;每次和朋友外出,我也渐渐习惯带上他;每次找到有趣的动画节目,我也喜欢叫上他一起看。我们在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一起分享着作为家人之间不言而喻的温馨,一起分享着亲人之间绵延深厚的团团爱。
静默之中,我感到温度的存在。小弟伸出头,倚靠着我,清脆地说:“姐姐,你唱支歌给我听吧。”我轻轻地哼出调儿,唱着平缓温情的《Inmylife》。歌曲缓缓吟唱,像温柔的汪洋慢慢注入我们彼此之间。我们分享着唱出的温情。此时,月色也正朦胧,大地焕然一新,小弟紧紧贴着我静听。悄悄地,歌淹没了黑暗的阴晦,轻微的摩擦声轻拂着周边气息,明晃晃的身影笼罩着我们,被子被人拉到胸口,柔软的被子拥裹着我们,小弟温热的脸庞脸庞凑近我,暖暖的鼻息拂面而过,我睁开睡眼,妈妈坐在床边正轻声招呼弟弟:“睡好别动,小心吵醒姐姐。”我又抱紧了些弟弟,把头埋进去,深深地笑了。
我们在黑暗中分享彼此内心的明火,分享着温暖的亲情,分享着亲情的依偎。分享似一首歌,唱出的声线拥裹着我的心灵,不断地让我幸福温暖。
贝多芬——一位举世闻名却又历经坎坷的音乐家,他作曲无数,才华横溢,却不幸失聪,终生未婚。就是这样一位坚毅,刚强而又乐观的伟人,为艺术注入了鲜活的生气,使音乐越发的美妙而动人。如今,我在这里,透过一本《贝多芬传》,又一次向这位大师进行由衷的瞻仰。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传记开篇便是对贝多芬容貌的一段描写,从他那粗犷又富有特点的脸上,我们仿佛就能读出他一生饱受过的沧桑,而那有神的双眼里,又似乎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审视和对自己理想的执着,从而不禁令看到的人肃然起敬。
“连一向支持我的卓绝的勇气也消失了。噢,神!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罢,就是一天也好!我没有听到欢乐的深远的声音已经多久!什么时候,噢!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再能和它相遇!……永远不?——不?——不,这太残酷了!”
“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噢!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一些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而可怜我对于睡眠不得不花费比从前更多的时间。但愿我能在疾病中解放出一半:那时候!……不,我受不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这两段话是贝多芬历经磨难之后说的,听力的恶化,爱人的背叛,这一切都曾令他痛苦绝望,无法摆脱,然而,他强毅的天性又使他重新站起,乐观地面对人生的不公。突然想起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是的,正是因为所经历的种种艰辛,贝多芬才能越发地坚毅与高大,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打击,贝多芬作曲的灵感越发地被激发出来,才从他笔下涌现出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所以,我们现今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呢?那些我们看起来无法跨越的充满险阻的大山,和贝多芬所经历的相比,大概只能算是个小土丘吧?!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奋进,不向前呢?谨记着贝多芬的那句:“扼住命运的咽喉。”让我们一同勇往直前!
《守望教育》一书满建宇博士的教育随笔集。作为一个中学校长,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反思自我剖析及完善教育。作者在最后写道:“教育即生活”,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给从教及致力于教改的工作者带来启发与鼓舞,同时我也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越来越多这样执着的坚守者。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这不仅指人的生命,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哪怕是一只蚂蚁,也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人是万物的灵长”、“人是万物的主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封的,谁赋予了我们居高临下的权利?
我们既然是生命中的一分子,就没有什么可特殊的。在所有的生命面前,万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当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这样,也就是尊重了我们自己的生命。
自然的法则决定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必须和谐相处,共同缔造美丽的大家庭,否则,就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这种自然法则最先受到最强大的恐龙的破坏,后来,最先灭绝的,恰恰就是高大威猛、弱肉强食的恐龙。
我们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我们诞生不久,就以捕猎为生,于是,那些奔跑着的动物就成为我们捕猎的对象,成为我们的美味大餐。现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我们不敢吃的,而且什么珍稀吃什么,这使得珍稀动物越来越稀少,有的已经接近灭绝。君不见,洁白的天鹅垂下了带血的翅膀,在集市上被公开出售;君不见,藏羚羊被偷猎者追捕,茫茫的青藏高原上,堆着它们的累累白骨;君不见,东北虎的数量大大减少,打死金钱豹的人竟然还被当做孤胆英雄,赫然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近来,又出现了清华才子用硫酸泼狗熊,四川一大学生将一只小狗放在微波炉里烘烤等旷世奇闻。长此以往,等世界上只剩下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与谁为伴,我们还拿什么作为生命的依托?到那时,我们灭绝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我们的历史恐怕比恐龙的历史还短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维持自然界的平衡,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生命的个体之间要相互尊重,
和谐相处,因为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谁都离不开谁,就如同我们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或者尊严,去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呢?
尊重生命吧,尊重它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当我们降落到这个世界,就意味着又有一个全新的生命诞生了。亲朋好友都赶来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庆贺。生命,无论显赫与卑微,无论高贵与低贱,无论强大与弱小,都是神圣的,值得我们去敬重。
弘一大师在圆寂前告诫他的弟子,要他们在火化自己之时在棺材下的四角各垫一个盛满水的小碗碟,为的是不让蚂蚁在爬上自己的尸体时被一齐烧死,以免伤害了无辜的生命。在我看来,他确实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因为他读懂了生命的深刻蕴意,明白了生命诞生的难能可贵;他敬重生命,乃至一只极不起眼的小小的蚂蚁的生命。透过朦胧,万物间的那一片真情。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感人的文章,令我感触颇深。其中写了一名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警方随即赶到。慌乱中,劫犯劫持了一名妇女来做人质,双方僵持了许久。突然那位妇女发出了痛苦的***,劫犯这才发现自己劫持的人质竟然是一名孕妇,因为过度惊吓而即将面临早产,劫犯思考片刻后,依然举起手来投降围观的人群中居然响起了一片掌声。就当警察将拷走劫犯,同时将孕妇送往医院时,孕妇已即将分娩,情况极其危险。这时劫犯大声说:“我是医生,让我来吧”为了保证母子这两条生命,他竟打开了劫犯手上的手铐。此时的劫犯,不,此时这一个敬重生命的医生,不顾一切地投入到抢救工作当中……当一阵洪亮的啼哭声划过耳际,划过了城市上空,围观的群众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当时,我被劫犯在面临这道艰难的选择题,依然选择后者而感动。这,无疑是一场道德、良心与罪恶、金钱的角逐:一边是漫长无边的牢狱之灾,而另一边却是一个即将诞生的生命。如果我自己是那个劫犯,或许会对那牢狱望而却步,因为在那儿,暗淡无光,浪费青春。但另一方面,活泼可爱,孕育着生机,孕育着希望,或许自己在亲人欢呼与贺喜中诞生时候的情景又闪烁在我的脑海之中,或许,我不得不被这个生命而征服。因为生命,那是崭新、光明、希望、美好的象征。它,能唤起大家对内心的善良、幸福的渴求,这伟大的折服,能让最黑暗的心灵被阳光照亮,能让最堕落的灵魂得到救赎,那就是生命!它唤醒了罪犯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使他恢复了立志;是生命,感化了凶残的罪犯。也是这个新的生命战胜了邪恶。
生命,古往今来一直为大家所赞颂。生命,一个通向人内心最深处的代名词,它使人敬重,敬重的时间不会是一时,是一生,是永远……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老师说:后天期中,我们大家都慌了有的拿上书回家去复习了,我也不例外。
星期六我和我同学赵慧龙来我家复习功课,过了一会我妈说:我有事出去一下你们先复习,我们说:恩,妈妈出去以后我就没心思学习了,我看了一下赵慧龙他还是在那专心致志的学习,之后我就到那边去玩点脑了,玩了大概半个小时的电脑,过来一看他还在那学习呢!我也就过去复习功课去了,复习了一会我妈回来了,说:休息一会出去玩一会吧!我们俩收拾了课本就出去了。
晚上,回想起今天复习了内容全都忘了,心想今天晚上加个班,补回来之后学习到十二点才上床睡觉,第二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来到考场,进了教室老师就个我们发下来试卷,我一看一大半不会,回想昨天晚上复习的`内容,一点也想不起来,我就马马虎虎的做上了,到了交卷的是时间了,我交了卷收拾了一下就出了考场。
第二天,老师发了试卷我一看79分不及格,在那一刻我独自跑到走廊那边低声哭了起来,下午,校长说开始发奖状,看到我的好朋友赵慧龙站在领奖台上,我独自跑到教室里哭了起来,赵慧龙见我哭着跑到教室就扔下奖状跟我一起来到教室。
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接再厉,我相信你一定能站在那你梦寐以求的领奖台上的我有激动地哭了起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