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是指脱离了宗教的状态。世俗,有两种解释: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360百科)。这种解释实际上就已包含了前面所指的世俗与世俗人此两个概念。这里需要详细区分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对待物质与精神观念上存在着的主流与非主流之区别。
那些修持在寺庙或教堂里不为物欲动摇其修心的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那些修行在红尘间的修士们;那些醉心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那些热衷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或准科学家们);那些专注于科技创造的发明家们;那些追求真理的哲学家们以及尚未遭物质污染同化的纯真孩童们和保持住自己的成年人们……他们(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类,也需要以物质作为生存基础的社会人,然而,他们(她们)却能做到超然物外地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不变,不为物质所染污和控制。可是,他们(她们)又只是整个人类社会中极小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中的非主流。而认同物质及为物质所同化的群体才是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是社会主流——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世俗社会所在。
正因为有了这些超脱世俗的非主流存在,因此,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世俗化虽然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但却未能污染到这些只占少数的非主流,他们(她们)不仅抵挡住物质的诱惑和世俗化的`感染,保持了自己本性及坚持做自己;而且也为人间保留了一方圣洁的净土——超脱世俗且回归本性的人性空间。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人为世俗人?这不得不从人降生而拥有了肉体束缚说起,因为身体必须以食物作为能量来维持其活动的正常消耗需要;加上物质对人在生活上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感官剌激,又是多么容易令人依恋和沉醉;并且人对占有物持有的多寡又是其社会地位的象征,而能够使人感到被尊重的虚荣心满足。因而,人由此便产生了对物质沉迷的依赖甚至是贪婪的***——这是形成世俗化的一个最关键环节。
在世俗的世界里存在着这么一条标准:即判断和衡量一切事物之好坏主要在于看其是否具有功利效能。凡是对人在物质生活上有帮助或便利的东西,必定是好的;反之,则为坏的。因而,读书由于间接上对人产生作用,如就业或商贸往来上资金的计算功能等,这样,读书自然是好的。然而,在世俗社会里又会出现读书无用论的情形,因为世俗人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就业,而在就业困难的环境里,读书又变得没有什么功利可言,因此读书就成了无用的。特别是读书对发财普遍没有多少效果的社会犹在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因为该社会中富裕阶层都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土豪)。因而,在世俗中不论某富人的财产来源是否正当,世俗人必漾慕之;可是,当该富人***或因犯法受到法律惩罚时,世俗人又蔑视并厌恶之。因此,在世俗中所演绎着的是一出出对名利的追求、执着、判断和评价的唯物欲戏剧;以占有物多为喜,又以其所占有物少为悲,这就是世俗里的世俗人的人生写照。而整个世俗都是以完全物质化观念来生活和运作,并形成一个以名利为核心的世俗文化来,如崇拜金钱和权力、吹棒权势、拍马屁、蔑视欺凌弱势及争权夺利等。
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场(寺庙或教堂)必独立于世俗之外;虽然寺庙或教堂亦会接受世俗人来此求神拜佛,或为罪恶忏悔或为升官发财等,但是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本身必应是脱离世俗,不为世俗影响和操控的信教徒。如若寺庙或教堂已遭世俗污染和操控,该所谓的宗教道场必然是伪假的宗教道场所在——沦为世俗的一部分,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也会沦为世俗人所在了。
一味追求物质的世俗人虽然于精神上严重匮乏,并且有的在物质方面已非常富有,但是,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追逐更多的物质,却无视或完全抛弃对精神的补充和需求。因此说,认同或完全认同物质的人,他所需要的是物质而非精神上的;纵然,其物质非常富足和精神十分匮乏亦好。
虽然物质作为一种工具或低层次的生活基础,对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再重要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或一个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而已。人不可能将工具(身体及物质生活)当作成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而将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视为人生的全部。要知道,人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本质是精神(本体),人的那个自己是属于精神上的本我,并非你暂时作为寄存的肉体。追求和提升精神境界才是人生内在而真实的唯一目的,这才是自己的真正本质——人生表象的背后真相。人的本体不可能只是仅为了物质生活而生活,把物质当成了自己及生活的一切。例如,世俗人就是将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自己及他人的一切,发财了便认为是一种进步和发展,***或无资产者则认为是完全没有发展或退步。其实,真实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乃指人在精神追求上的进步和提高,如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或对某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或在思想境界上得到了提升等;而一个人金钱的多寡则与这些没有直接的关系,人若要获得某种知识和领悟某一道理,主要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虔诚的信教徒。虽然有些也会重视物质生活,但是,他们只不过是作物质生活当为次要生活内容。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神,因为人是神整体的一部分,因而,奉献神是人本质上的一种回归。而那些只是外在形式上信仰宗教的人们,他们拜神的主要目的只是祈求自己及人家的身体健康平安及升官发财,而非将自己奉献给神或与神融合的愿望。因此,形式化的宗教徒是名义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在心理上满足追求名利***的寄托,实际上这恰恰是脱离宗教的原宗旨,是世俗化的伪宗教。
适度满足生理需要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一味追逐和沉迷于物质则是人不正常的事情,这是被物质严重污染的现象和结果;这恰恰又是世俗的本质——人处于扭曲和迷失了自己本性的状态。市侩者在丢失纯真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成为物质的俘虏和奴隶。世俗就是人们在认同物质并执持物质观念之下形成的唯物及名利之社会风俗习惯,世俗化就是人们主动地接受物质操控的奴隶化社会风气。
超脱世俗就是指人超越人类社会中所流行的完全物质化观念及风俗习惯,不受物质所污染和控制——超然物外。能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重大进步的,并非这些占大多数的完全认同物质的世俗化主流群体,反而是那些少数的非主流哲学家(含宗教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们。他们(她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超越世俗观的,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出了前瞻性的预见和建议。
反世俗化实际上就是反对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力与金钱主义。市侩乃极端功利主义世俗化的典型。这是一种毫无做人原则的“有奶便是娘”、“唯利是图”的处世人生观。反世俗化并非一概否定物质生活,而是在肯定物质生活作为生存基础需求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进步和提升。如果将出世观与入世观、宗教与整个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简单地比作反世俗与世俗,这却是片面的观点。因为在入世观中也存在着反世俗化的,如那些超然物外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修士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只要是去除了多余的礼节和虚伪的应酬,不受物质控制了自身即可。这就是反世俗化的核心。吃饭、睡觉、散步、欣赏音乐、品茶、适度的性及享受美食和美酒等依然是每一个人健康正常的事情,与世俗化及反世俗化概念无关。
所以,无论是超脱世俗或者是反世俗化等都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层次的低级生活,而追求更高层次上生活的人生观:以物质生活为辅,精神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在世俗化占主流的世界里,非主流者能够“莲出自污泥而不染”,坚持自己的本色不变,这恰恰证明了非主流们的强大意志和顽高思想境界。
聪明的人会避开世俗而回归自己,愚蠢的人会迎合世俗而迷失自己。
——题记
我们生活在世俗中,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会逆流而走,有些人则追求世俗直到被淹没。也许我们从小到大都会被名誉,职位,世俗眼光等套子一层层包裹住,当我们试图把世俗的套子挣开后,可能会发现反倒被世俗的眼光当做异类。但那又如何,与其天天戴着面具强颜欢笑,那不如挣脱它站在世俗的逆流,活出想活的自己。以淡泊的眼光,以乐观的心态,在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在历史的篇章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做聪明的人,什么叫做愚蠢的人,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
陶渊明,他深居简出我们都明白是因为什么,当时的社会处处笼罩着黑暗与腐朽,官场上弥漫着的铜臭味令人连连作呕,这就是世俗。人人想尽一切办法买官,行贿为的只是过上“安逸”的生活,这就是愚人。陶渊明真的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拥有一种高尚的品性和节操才能让他安心地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却依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
不得不说他是一位时代的智者,世俗束缚不了他的`想法,世俗的暗流也冲不走他的淡泊名利与静享自由。
俗话说“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如果说陶渊明是流芳百世的最佳代言人,那么指鹿为马的事件便是遗臭万年的最好代表作。
天气晴朗的那天,大臣们疑惑的望着眼前那只所谓的“马”,在听完赵高的描述之后,纷纷鼓掌附和道:“真的一匹百年难遇的千里马啊,好马,果然是好马啊!”一群被世俗蒙蔽双眼的人还在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场大劫,乐滋滋的他们没想到那么用心地去迎合赵高却在不久后的阴天也死了,也许他们临死前还傻傻地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群人,一群黑暗的人,一群虚伪的人,一群颠倒是非的人。这不正是在昭告天下,迎合世俗与权力,不会是很好的下场。
世俗是一个坏东西,它会束缚我们的思想行为,让我们变成在社会行走的木偶。每个人的高尚都会被自己藏在心里,我们每个人都有向世俗逆流走去的权利。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世俗的复制品。自己的想法最重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一个有想法的人,作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人。
别让世俗束缚了自己的想法。
——题记——
西湖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自己旅行结婚时,杭州就是其中的一站。所以西湖的山水,早在我青春的记忆中,留下厚重的一笔;西湖的苏堤上,曾徜徉着我浪漫的倩影。可二十五年后,我再重游西湖时,汩汩流逝的岁月,却让我无法一下子进入当年的角色,去体验那份新婚少女羞涩的情怀。
侄儿的婚礼,是在西湖边“仁和饭店”举办的。我希望从他们的身影中,尝试着追寻自己当年青春的印记。不过,在我端起酒杯的那一刻,却不得不感叹岁月的匆匆,人生的短暂。二十五年前那个风华正茂的新娘,转眼间,已经青春不再。 望着眼前朝气蓬勃的新郎和美丽大方的新娘,我除了羡慕,就是由衷的深深祝福:愿他们的爱,天长地久,永远快乐!所以,几杯红酒下肚,有几分酒量的我,也微醉。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醉于他们的青春!更醉于他们的幸福!
婚宴结束后,微醉的我,和亲朋好友一起来到西湖边,欣赏西湖夜景。但眼前的西湖,早已无法和八十年代末的西湖,相提并论了。那时的西湖,远不及现在秀丽、璀璨。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流连在这迷人的夜色中。近处,霓虹闪烁、歌声袅袅;远处,群山起伏,白堤隐约蜿蜒;那千古传颂的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在这夜色的渲染下,更显得唯美、缠绵。西湖,正因为有了这段绝美的传奇故事,才赋予这里的山水更多的灵性和秀气,让人浮想联翩,感叹她的妖娆。再看我身边这对新人,他们脸上写满了爱的幸福。虽然因为忙于照顾大家,无暇欣赏美景,但从他们甜蜜的笑容里,我能领会到,他们两人更醉心于,感受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传递给他们的浓浓亲情;正是这一份份深厚的情意,环绕着他们,使他们成为今晚最幸福的新郎、新娘。天上的`月亮就是见证,她用皎洁的光辉,照耀着,给新人投下一片圣洁的光芒。微醉的我,心中再次暗香浮动,不知这次是醉于西湖迷人的夜色?还是醉于新婚燕尔爱的氛围?
当我们一行人回到“汉庭酒店”时,已经晚上十点多钟了。可疲劳一天的我,却毫无睡意,大脑还处于亢奋中。环顾酒店四周,这是一座古老的木雕建筑。格调虽说没有现代大酒店应有的豪华和气派,但简洁中透着古朴、淡雅,带给人一丝清新。在杭州这样繁华的都市,居然还保存这么完好的百年木雕小楼,真是难能可贵。据说孙中山、鲁迅、沈从文等许多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迹,更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神奇色彩。这古色古香的格局,让我有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穿越感。那远去的时代,如一卷典雅、清幽的水墨画,缓缓地在我面前舒展开来,融入其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崇尚。虽然我这个匆匆过客,只在此停留几天,不会像孙中山、鲁迅、沈从文等名人那样,给后人留下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但能枕着他们的气息入眠,也是一种荣幸。虽然时间跨度有些久远,但只要用心去体悟,这种心灵的感应就无处不在。我就是在这美好的感应中,慢慢入梦的。梦,自然香、甜!
醒来时,已是早上七点。我们在“知味观”用了早餐,又按耐不住急忙忙奔向西湖。清晨的西湖,和昨晚看到的西湖,风韵千差万别,但都彰显出各自独特的丰姿。晨练的市民,在优美的音乐中,舒展自己的身躯,悠闲自得地曼舞着,那份从容、那份淡定,让我赞叹。正是因为他们的衬托,给静谧的西湖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马路上的汽车,又开始忙碌起来,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西湖又将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四海宾朋。
当我们簇拥着坐上游船,兴奋自然难以言表,纷纷取出照相机,留下最美的瞬间。这风和日丽的阳光,让我心中滋生出无限暖意。温暖不仅来自西湖旖旎的风光,还有心底那久未触摸的柔情,被眼前这些熟悉的景致撩拨,便涌现出许多美好的记忆。二十五年后再故地重游,还真有一番滋味和感慨在心头。从“三潭印月”、“九曲桥东”等景点,一路观赏,一路品味,但微妙的情愫里,总想在花径、长廊、亭台楼阁中寻找自己当年那个怦然心动的青春影子;可眼前的山,似乎还是那山,水也还是那水,只是青春的脚步早已走远,那个含苞待放的怀春少女,如今双鬓已被岁月刻上了沧桑。虽然“我心相印”亭边的花朵,摇曳着身姿,羞涩地对我怒放,想给曾经在此留下浪漫情怀的旅人,再次献上款款深情。可景致是一样的,心情却是别样的!
哎!岁月悠悠,青春易逝。人生的底片,再冲洗,也无法翻新青春的容颜!
正当大家要离开西湖时,那壮观的音乐喷泉,再次吸引我的目光。平静而普通的湖水,借助音乐,时而舒缓,时而高亢,喷发出许多热情、奔放的舞姿。这些音乐与水组合的奇观,真是美妙绝伦。我震撼了!于是,在心里又悄悄地想:如果生活,也给我一个可以借助的平台,我的人生,能否舞出异样的精彩?
但人生何来如果呢?凝望眼前这气势磅礴的音乐喷泉,我的感慨虽说发自内心,可流年似水,谁又能阻止时间年复一年的岁月勃发?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历史的长河,就是这样后浪推前浪的。放眼望去,东坡不在,苏堤在;乾隆不在,御诗在。东坡的作为,乾隆的风雅;一个知州,一个帝皇;能在西湖给后人留下如此厚重的人文景观,实属不易。我,一个平凡的旅者,既没有东坡的才能,更成就不了乾隆的伟业。所以,感慨万千的同时,应该有所释怀。
于是,我在耳濡目染西湖浓郁人文景观的同时,又学会了那份对逝去青春的坦然和矜持,也算是个意外收获吧!虽然这次重游西湖,来去匆匆,但不管是二十五年前自己来杭州旅行结婚,还是侄子这次在杭州的扎根结婚,其实西湖,都已经成为我们婚姻的见证者。那些浪漫情怀和青春记忆,将永远温馨我今后的人生岁月。
当我踏上返程的列车,靠在舒适的椅背上,不由自主地想闭上眼,让劳累几天的自己,安静休息。可闭上眼,却打开了心,西湖的美景依旧飘浮在我心的上空,绚丽着她的妩媚,缱绻着我那跨越二十五年之久的西湖爱恋……
如今的这片枫林已是落叶满地,那挂在树梢的火红火红的叶,也在衰老!多少年后,故地重游,却别是一番感慨。我真想,真想回到那一年,我们还能牵着手,走在那条被落叶铺满的石子小路上。
那条路,没有人打扫,或许恋人相携手走在这一条尽是枫叶的路上,也别是一番景致吧!我看到了许多的恋人从这条路走过,可是却没有任何一对情侣将这里破坏。一对对情侣在这漫游,而我,却独自一人。
不觉间走到了我们曾经吻过的地方,那是一座年老的桥,没有人知道它的年龄,也许天知道。下面那条溪里的水格外清澈,水底的鹅卵石也清晰可见。
这里的老人说,在这座桥上亲吻的恋人可以相守一生一世,可是我却用最真实的经历去验证了,这只是一个传说。
想念你的唇,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拥抱,想念,你身上那香水的味道。你的声音,你的长发,你的腰,我已伤透,泪眼模糊了眼前的景色,心酸的感觉,沉重,压抑的心!渐渐的支离破碎。
强忍着内心的伤痛,擦干眼角的泪水,留下了淡淡的泪痕。一睁开眼,却看见一对恋人相拥,然后再桥头相吻。心欲痛,却忍了下去,默默的从他们身后,走了过去。不是存心却听见他们的话语。“我会爱你一生一世。”“我也是”可是他们真的能做到么,可能这,只是曾经美好的誓言,也或者是一个欺骗。
相恋的人太多,相守的又有几个!不在乎曾经拥有,只在乎曾经爱过,快乐过。一生的\'承诺,最后却是分离的结果。
我曾经对你说:“这一辈子,我只爱你一个。”你回答说:“你不背叛我,我爱你一辈子。”我自问这一辈子,我只爱你一个,我做不到。可是你,却因为我带回家一个女孩而提出分手。为什么?你不肯相信我,我至始至终都没有说出那个女孩是我的表妹,因为一段不能互相相信的爱已不能在继续,即使曾经深深的爱过。
你那天的分手说过的话我还记得。“她是谁?”“为什么要骗我?”“我在你的眼中看到了背叛。欺骗。”“我们分手吧!”等等的话语,我没有回答,也没有解释。为什么分手被你说的那样干脆。为什么你从未掉下一滴眼泪。是为了他吧!受伤的是我,不是你,对么?
我累了,不想再爱,也不敢再爱,我哭了,一个男人却哭了,情到深处自感伤,情到恨时不由己,我不敢承诺了,也不相信承诺。害怕欺骗,害怕伤害,我那破碎的心已不能再破碎了。
这样的一片美丽枫林,却残缺了,没有你的世界,我一个人,默默的,走下去,走到这条路的尽头,走到生命的结束。
花,接受凋零;雪接受融化。雨中的我动着车轮发泄着心中的不满。冬日的风刺痛我的衣衫,我如风中残叶一样缓缓前进。孤独,无助刺透了我的心灵,雨水和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或许我明白自己不应该怨天尤人,应该自我反省,但世俗的围墙挡住了我前进的方向,我无法向前。
“公平是相对的”我总这样劝自己,我总试着乐观面对,但这一切的不如意,不顺畅的事使我对命运失去了信心,我开始怀疑“人定胜天”这一真理,我设想人必定不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但社会却你一定离不开某个人,作为生命长河中一个匆匆的一个游客,带着平凡的一切接受不平凡的命运,我犹豫了,我发现我永远跨不过世俗的\'围墙,此刻,我的生命失去了意义。
直到有一天,一个平凡的瞬间在我心中留下了精彩的永恒。那是一个平凡的偶遇……
那天下午,我独自一个人在窗前望着窗外连绵不断的雨,感叹着世事的辛酸,那一刻,我的生命正在滴雨,充满缠缠绵绵的忧愁。可能是生活太平凡了,一只黑虫竟引起我的注意,它在桌面上丝毫不动,似乎是受伤了,时间一点点地流逝……终于开始动了,一晃一晃地爬着,它失去了一条腿,但它并不畏惧,它像沙漠里的旅人,勇敢地寻找绿洲;它又像是风雨中的航船,执着地寻找灯塔。最后,它无声无息地走了。
那一刻,我震撼了,我发现它其实并不那么脆弱,它虽平凡,却仍执着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它飞走了,雨也停了,我恭敬地请回清风,请它帮我扫去所有莫名的愤怒。我的心在翻腾,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个体,总是被迫接受着不公平的世俗,总是因害怕世俗的残酷而止步。既然“人生易逝”已成定势,那么只有跨过世俗的围墙。接受世俗的考验,才能让平凡的人生留下不平凡的精彩。
不要因一路风风雨雨而忘却沿途的风景,用不顾一切的“柔光镜”跨过世俗。我们不能改变生命之路,但沿途的风景已经改变,花样的青春就像五线谱,谱出生命的酸甜苦辣,跨过世俗的围墙,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辉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