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老片子《女人四十》,这部片子朋友推荐过,观影公众号也推荐过,以前都是看个开头,就不想看了,总感觉太琐碎太平淡。
下午跟朋友喝咖啡,朋友说起2018年生意艰难,压力很大,在安慰朋友的同时,心有戚戚。回到家里打开这部电影,竟然平静的看完了。
影片中阿娥一家三口住在破旧的房子里面,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天有不测风云,疼爱阿娥的婆婆离世,留下受不了打击,患了老年痴呆的公公。本应兄妹三人共同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但是住在富人区的弟媳百般推诿,远嫁台湾的小姑子也不愿意。所以照顾老年痴呆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阿娥一家三口的身上,阿娥的丈夫是驾照考官,儿子正在念大学,阿娥也在一家小公司上班,一家人根本照顾不过来,疲于奔命。阿娥与丈夫也试过把公公送去看护院、养老院,但是都不省心。而此时在公司的阿娥,受到了公司新人的挑战,可以说家庭事业都不顺心。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人:阿娥和她患了老年痴呆的公公。
先说患了老年痴呆的老人。
年轻时候是战斗英雄,飞行大队队长,抗日时期击落过许多日本的飞机。但是如今人变得呆呆傻傻,儿子女儿都不记得,以前自尊强悍的他已经生活不能自理,看到他小便尿在裤子上,真的不忍心往下看。
因为你会情不自禁问自己,曾经如此强大的人也会虚弱成这样,生活得一点尊严都没有。假如将来有一天你也病成这样,该如何自处,如果有的选,你还要不要活下去?
更加残酷的是你没有选择的权利,患老年痴呆,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只能听任身边人的安排,我命不由我。
生活中的我们,每天熙熙攘攘,车子票子房子,就像盯着眼前胡萝卜的.驴子,绕着磨盘转个不停。
我们难道不都是老年痴呆患者吗?
单调琐碎使生活显得卑微,卑微中的打击就显得尤其沉重。
不断被生活碾压的阿娥,买一条鱼都要在鱼缸前等半天,只为鱼死了可以便宜一些,生活拮据,还要应付痴呆老人的各种荒唐事,这样的生活劳心劳力,值得吗 ?
值。
尽管阿娥和老公也会吵架,但是有时候两人一两句的调笑,关怀,却让人倍感温暖。
人不是靠惊天动地的大事活着,人是靠一两句暖心的话活着。
困苦中的坚守才弥足珍贵,悲观中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
片尾,歌声响起,略显凄美的调子吟唱到:休涕泪,莫烦愁,人生如朝露……
才华卓着的苏轼在最失意的时期写下了震烁古今的千古名篇《前赤壁赋》,文篇宏大悠远苍郁壮阔的大格局大意境,清朗峻疏的用词遣句,发人深省的深刻内涵无不令人倾倒。可是,心中涌动着《前赤壁赋》的林耀国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一间只注重理科成绩的学校当着不被重视的国文老师,一直暗恋着的中学同学是因为意外***而和他结婚,家中的细仔不求上进叛逆任性,财大气粗的同学们总在他面前流露出高人一等的骄傲······林耀国是一个平庸的男人,他像溺水已久的人一样极渴望冲出水的包围却已经被水无声无息的牵扯慢慢拖进了深渊,总有一天他的心会被淹死。这样的人生境地和他心中的\'《前赤壁赋》相差何止千里!
胡彩蓝低头画着,在炎热的课堂上,在林耀国故作老成的调侃学生的色情录影带,开着鲁迅的玩笑时,胡彩蓝在国文课本上画着他叼着一朵玫瑰的头像。胡彩蓝总是在若即若离的逗引着林耀国,用行动反复表白着“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然后戏谑地看着林耀国不知所措的尴尬摸样。我相信林耀国是有动心的,胡彩蓝冷清不羁的性格,叛逆自我的行事作风,热烈的眼神行为和他古井无波的生活多么不同!可是呢,毕竟是四十岁的男人,总不是冲动的小男生了,现实和理想在林耀国这里界线分明,他始终躲避着胡彩蓝的“攻击”,有分寸的和胡彩蓝进行着正常的师生交往,《前赤壁赋》中澎湃的江水尽管在林耀国的身体里长流不息,却被他自己筑起的洪闸所挡尽数西归。
林耀国对于长江的执着,林耀国当国文老师,全是受了盛老师的影响。尽管林耀国肯定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他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印着盛老师的影子。盛老师把他带进了李白杜甫苏东坡的世界,将长江三峡的滔滔江水引入他的身体,教给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摘下中天的一抹月光洒在他身上,那是给了林耀国梦想的完美无缺的神。当美好的幻境被打碎,背后黑暗的现实总是令人作呕。无暇高尚的盛老师竟然是一个怯懦的情感骗子,在伤害了阿靖之后不负责任的一走了之。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惊恐不安的置身于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医院,耳边传来女人的哭声,俩人的手应该只有紧紧拉着吧。林耀国就这样结婚了,尚显稚嫩的肩膀上担负起了妻子和孩子,小心翼翼又无可奈何的走上了通向平淡无味的道路。而毁了林耀国梦想的盛老师,成为了他想都不愿想起的怨恨。没错,盛老师就是林耀国的怨恨,是曾经那么真挚热切的信仰过的事物毫不掩饰的露出肮脏无耻的真实面目时才会留在心里的怨恨。
林耀国和胡彩蓝的关系之所以会有那么突飞猛进的飞跃,很重要的原因是阿靖决定照顾盛老师。阿靖心中深藏的怨恨绝对不比林耀国少,曾经那样倾心的爱人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竟然一走了之,让一个年轻女孩儿该怎么办!但在见到盛老师风烛残年的凄苦现状时,阿靖的心又有些动摇了吧,阿靖决定照顾盛老师,但并不代表就是原谅了盛老师。阿靖以为自己可以放下,可事实是她太高估自己了,她冷眼看着盛老师痛苦的咳嗽费力地够水杯时眼中流露的冷漠怨寒,最能体现她的复杂内心,她绝对放不下。阿靖告诉林耀国要照顾盛老师时,林耀国的表面平静但其实他被彻底激怒了。本来那些恨意随着时光流逝生活平淡已经淡然了,可现在盛老师又跳出来影响他的生活家庭,林耀国心里燃起了一团火,烧得他不复安宁。可从深圳回来,林耀国惴惴不安,面对忙碌的阿靖,他想说,却只吐出一句“我昨天在深圳过夜”。就像每个人在年少的冲动之下做过不顾后果的傻事之后一样,林耀国已经为昨晚的事情后悔了。(不过老实讲我真的很怀疑林耀国和胡彩蓝到底有没有发生什么?)林耀国始终是林耀国,那个骨子里平凡温吞的普通男人,那个偶尔让长江水在身体中流动却仍要面对繁琐生活的男人,这就是他的性格,改变不了。林耀国的心结终于能够松散一点了,他要见见那个影响他一生的盛老师。在病床前林耀国又诵起了《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是盛老师留给林耀国的最明丽的记忆,年少的他,被《前赤壁赋》中的慷慨意境壮阔胸怀荡涤心灵,是再深的怨恨也掩盖不住的。
林耀国不适合波澜起伏的人生,他就是一个勤勤恳恳教书老老实实为家的居家型男人,一时的义无反顾只会让他不知所措。阿靖提出分手,林耀国吃了一惊,望着阿靖小心翼翼的脸,林耀国放下手中的报纸,摘下老花镜凄然一笑“对啊,你识中文打字哦,房子也供完了。有空回来吃个饭,看看两个儿子”那样平静的诉说,却句句戳着阿靖的心窝,怎么能够舍得下?!阿靖扑进林耀国的怀里放声大哭,林耀国拥着她,轻轻抚摸着她的肩膀,说“我们游玩长江回来再说吧,我们读过许多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词,也该走一趟。现在天气热了点,但如果不,不久三峡一灌水,很多地方都会淹没,很多东西会消失······”看看长江,游游三峡,那灵秀峻美的大江大河大山大川感受古人的幽思情怀,这梦想已经萦绕在林耀国心头几十年了,如今他再也不要让梦想只是在心头痴缠。真正的一次长江三峡,林耀国的心头被这个念头塞得满满的,这才不枉活了四十岁,他可不愿让自己在后悔了。
那么结局怎么样呢?林耀国和阿靖会离婚吗?和胡彩蓝又会有什么新的发展?电影没有交代,也没有必要交代,林耀国已经决定完成一直以来的梦想,摆脱生活的痴缠,抛弃自己的胆怯,追逐一次心的渴望,我相信这就是电影最好的结尾,勇敢无畏起来的林耀国,在观影者的期盼中面目逐渐清朗,竟是那般让人醉心。
片中的几个细节是让我喜欢的,耀国和他的同学们聚会吃饭,其中一个提出买单,而他却坚持出自己的份子钱。妻子说:“人家不一定高兴你出钱。”意思是你出了,反而可能被孤立。耀国上课,学生却捧着漫画书谈论着色情片,他只能插科打诨,迎合着他们,在散漫凌乱的课堂纪律中朗读孟子和李白。他如所有沉湎在旧文学余晖中的穷酸文人那般,有着不合时宜的`自尊和自傲。国文虽是迂腐的玩意儿,但在一些资深的“文学青年”心中,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地位,甚至可以盖过人在现实中受到的一切委屈。但委屈,终有一日是会浮现出来的,这就是理想可泣可悲的地方。
昔日不负责任的老师老病归来,现在的妻子倒是超脱了,对他没了爱恨,只有一种被我称之为“泛情感”的东西,总之,是了雕饰的某种情意,无法细说。耀国的委屈与不甘却蒙上心头,当年的老师,当年的妻子,这所有和理想,和梦,和美好的文学混合在一起的东西突然让他感到一种撕裂感,好像脑子里的两条神经在打架,他无法摆平它们,而这时,他的学生却向他走来。
如今的学生是大不同了,林嘉欣饰演的女学生对耀国来说,与其是诱惑,不如说是挑战。她的叛逆,强势和非主流在他的眼睛里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理想,或另一种形式的逃避。他们在深圳的一夜,也许发生了关系,也许没有,但唯一能肯定的是,这是一次混杂着往事的纠缠,是一幅幅不同年代相似场景的片段的剪辑粘贴。于是他理解了,或者至少想通了他老师当年的行为模式,他们共同的软弱和不负责,他们对于生活不够粗鲁直率的判断。当年的老师逃回到他老婆身边,你很难说这纯粹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脆弱的心不再被折腾,正如今天的他。他也回来了,回到妻子身边,现在他的学生是否***我们无从得知,只看到他们一家,包括现已长大成人的老师的孩子,聚集在医院里,对着已经晕迷的老师朗诵苏轼的《前赤壁赋》。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虽然这个电影的名字叫作《男人四十》,可它呈现的却是人生的各个阶段,从莽撞的青春,到衰弱的垂暮之年,且不分男女。而在这整个漫长的人生阶段中,只有中年,夹在各种极端之间,充满了矛盾。林耀国和他的妻子总在坚持着什么,是理想吗?有,但不全是,而且当理想成了习惯,更成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时,理想本身已经不重要的,它的力量也已经慢慢不存在了,甚至反证起了人的软弱。
耀国说,他为什么偏偏和当年班上那个又瘦又懒的阿锐做了朋友,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他其实都在享受这种当好学生的优越感,即便“好学生”对于中年的他而言已经没有了意义。他爱慕文靖,感激他的国文老师,但这两人却在感情和道义上束缚了他那么多年,他却几乎不知道挣脱。即便他知道反抗,在他的女学生面前,他也仍然是软弱的,他没有师道尊严,甚至没有勇气主动要求她的身体,这就是理想的另一种形态。
这部电影无关背德、也无所谓肮脏与否,师生恋更是个幌子,只负责把你领到故事里头,我相信许鞍华最终要谈的还是这玄而又玄的“理想”。林耀国和妻子又回到了彼此身边,想过分开,但最终分不开,于是提议:看看长江吧,看看李白、杜甫和苏东坡笔下的长江。再不看,三峡工程会把很多地方淹没,就再也找不到古诗词中的那些好地方了。片末,是一小段长江的片段,水流得很静,不像我们往常看到的那样汹涌澎湃。面对这条也同样将要面临被阉割命运的大江,我想,再没有比我们,所有人此时的距离更近的时候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