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炎热刚刚抹去,金黄的落叶便悄然落下……
又是一个金秋,我家门前的枫树又该落叶了,这时的秋风未免有些凉飕飕的。我喜欢秋天这个时候,既有灿烂温暖的阳光,又有宁静的月色和悄然而至的落叶,飘在秋风中。
我喜欢夕阳西下时搬个小椅子,坐在枫树旁欣赏悠悠飘荡的落叶,一轮火红的摇摇欲坠的太阳挂在发黄的山腰上,每次都有几束强烈的光线射过来,风就嗖嗖地吹,“沙沙”,“沙沙”,一大部叶子都安稳地落在了地上,结束了他们的一生,唯独有一片被风吹得东摇摇,西摇摇……
那一片红渐行渐远,不回头。
一阵伤感涌进了我的心头,为何现实如此残酷,它只是一个弱小的生灵,却要在生命结束之际,离开自己的故乡,它无能为力,这是否又像是在这千千万万中一个弱小的人,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当长大时又因为种种原因而要离开父母,离开故土。我知道他在离别时不回头,也不敢回头,因为他不想让父母望见那含着泪的眼睛和泛着泪痕的脸。我们,还是小学生,可回头想想,在十几年后,我们又是否会像落叶一样漂泊他乡呢,我们是否也不敢回头呢?
落叶又飘了……我的眼眶中也溢出了一滴属于落叶的眼泪,我想这可能是我认识人生的.一小步吧!那就是如同落叶的离别。
我家住在万科朗润园,这是一座树木参天、四季花开的生态园区。这里最得瑟的是三百多只野猫。它们膘肥体壮,毛色顺滑发亮。白天,闭着双眼悠闲地晒太阳;晚上,肆无忌惮地大声叫号。
是谁让猫们的生活如此惬意,又惯成这副腔调?那个隆冬的夜晚,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小雪飘飞的晚上,我从北门回家。不远处的墙体下有一束很强的光柱,还有“啄啄”的呼唤声。眼前是一位中等身材,短发,穿着白色羽绒服的阿姨的背影,她手持电筒、弯着腰、伸着头往高墙下的植物丛里照射。我映着暖黄色的地灯看个究竟。
“啊!”树丛里竟然藏着几个像童话世界里木质尖顶敞口的`小屋,地面上还摆放着坐垫。这里是猫们的“主卧”!临近的几个斜顶的木屋里竖着“迷你版”的饮水机和纯净水,摆着圆形的猫粮盒。不用说,这是猫们的餐厅。哇噻!树丛里竟藏着猫们的豪宅!
阿姨把塑料篮里拌好的猫粮和罐头食品放在猫粮盒里。猫皇帝猫皇后带着几个阿哥和格格闻到香味,听着呼唤,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美美地享受起来。
阿姨向前跨了两步,把几个“主卧”里的坐垫抽掉,换成了绒毛很长的“骑士红”小地毯,用透明塑料布把屋顶盖好、粘紧。阿姨边做边自言自语:“宝贝们,下雪啦!”我的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浑身充满暖意。
“阿姨,原来是您在照顾它们呀?”阿姨起身:“不是噢!”她边说边把手电筒再次打开,指向远处的墙根,用一束光呼唤下一个豪宅的猫们,“我们社区有爱猫协会一束光行动社,79名志愿者,我们共同承担养猫的费用和工作。”原来如此!
阿姨拎起塑料篮向不远处的另一处猫宅走去。那束光划破黑夜,又在前方闪耀,送去温暖,更送去了生命的希望和人间大爱。
善良、悲悯、施爱,这是人的良知和本性,是人最好的生命底色和优良品质。朗润园的志愿者们,他们长年累月,默默地奉献着爱心,但从没有在人群中炫耀过,更没有在闪光灯前自我标榜过。这份穿透黑暗的“一束光”,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照亮了人性的美丽,为人间增添了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秋实春华,落叶纷飞。此时,农民伯伯脸上绽开了笑容一一终于可以丰收了!是啊,是该丰收了,已经在这儿度过五年多的时间了,是该告别了,在这里,我们留下了记忆深处最不舍的东西。
阶梯上,大堂的荣誉榜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奖杯,那是大家用几十年来辛勤的汗水凝结而成的结晶,也是历史的馈赠。
走廊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岁月的代价,是走廊里的瓷砖从强健的体魄变为衰弱的老先生,他们的脸上还有些许划痕,想必,他们为我们挡住了多少风雨和困难。还有走廊角落的书桌,他们现在已经苟延残喘,奄奄一息了,架子上摆放着凌乱的书,但是不知为何,书桌脸上没有一丝不情愿为我们服务?雨过天晴,两旁的花坛里,秋天的花朵绽开笑容,如群蝶飞舞般壮观!
教室的黑板上,老师用粉笔写字“哗哗”的声音独一无二,很有节奏地演奏着,门外的花草树木倾听着我们的朗朗读书声。办公室的饮水机,常为辛苦劳累的老师送去清凉可口的水;老师紧握着红笔,为我们批改作业;窗外的树枝总会听到老师的训斥,落叶感受到了我们心中惊恐的心情。
庄严的少先队部室里,浑黄的墙壁上挂着一面五星红旗,我们在这里宣誓: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些誓言总会在我们耳边回荡,当时的情景是否还历历在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片黄叶凋零落地,秋天就来了!落叶的离别换来新的开始:旧校舍的永别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学校。
别了,旧校舍!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光,我们将会面临怎么样的情形呢?
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电磁波,一般人的眼睛所能接受的波长在380-760mm之间。我们看到的光来自太阳或借助光的设备,而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视网膜,所有事物都是通过光的反射,将事物模样投射到眼球中,倒映在视网膜上,所以人们才能看得见东西,也就是说,离了光,人们什么也看不到。看不到红花绿叶,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彼此笑脸……
假如没有光,世界将会黑乎乎的一片。光是看清物体的电磁波,灰尘如果没有太阳的照耀,也不会将水送上蓝天。
树木的`生长过程中,也是少不了光的。树木需要光合作用,需要光,光里有一些成分可以让植物快速成长。假如没有光,这世界便会没有绿色,没有缤纷多彩的植物,周围只会死气沉沉。
光大多具有驱湿的性能,当灰尘吸足了水,在光的照耀下,水滴在空中长时间漂浮,就形成了云。假如没有光,陆地将会湿漉漉的。严重的是,没有光,水很难升上天空,难以变成雨、雪来调节气候。假如没有光,我们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精彩的天气。
是啊,假如没有光,世界黑乎乎,单调无趣,生命暗淡,我们更无法看见彼此令人温暖的笑脸……
这次的参观可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我们知道了番禺邬氏大宗祠俗称光大堂。在番禺南村镇,与沙湾留耕堂、石楼善世堂和大石墩叙堂(已毁)并称为番禺四大祠堂。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光大堂曾经是一所学校,就是以前的谢村学校。现在建成了祠堂。这里不仅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让我们赞叹不绝的是它建得如此美丽,就像一位穿着古装的仙女。
光大堂的屋顶上铺着瓦片,上面还盘旋着两条龙,两边立着两根不粗不细的柱子,像两个哨兵一样;中间的大门中间贴着两个门神,门神的表情十分严肃,两边还各挂了一副红;两边的空位还仿佛挂了一个满身是灰尘的红灯笼,灰尘让它显得已经很旧很旧了……
我发现,每天来这里的人都很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老人爱在这里悠闲地散散步或者与朋友聊聊天,而小孩则在这里互相嬉戏打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在这里练习骑自行车和轮滑。光大堂是用什么魔力把人们都吸引过来的呢?我有些好奇,注意到了光大堂外的池塘。
原来在这外面的池塘里种了荷花,所以这里又被称为荷花公园。到了花开的季节,前来赏花的.人特别多。池塘里里的荷花十分漂亮,有的把花瓣全部打开了,尽情地向游人展示自己的美;有的只张开了几片花瓣,显得羞羞答答;有的还是弱不禁风的花骨朵儿......
在荷花公园里,还分布着几个小凉亭,可以 坐在里面聊聊天,喝喝茶,和微风问问好,更能让视野感受到最清新的绿色。消除眼睛的疲劳。
这就是这人多人都爱来光大堂的原因——在这里能受到古老文化的熏陶,能得到最好的享受.
如果说坚持是一道风景,那么能承载这道风景的人就是历史的见证者!
这些天,中央电视台正在上映《奠基者》这部大型电视剧。我们单位很多同事都在热衷地观看,这不免引起了我的好奇与注意。原来,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老石油人创业故事。
我是70后的人,对于老石油人创业的历史,感触不是很深刻。但是,或多或少,知道那么浅薄的一点。而看到剧情,才触景生情,对那个年代和父母一代人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其实,感触最深的应当是父母一代的老石油人,还有60后的大哥大姐们。而对于80后的小弟小妹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历史,父母讲述的沧桑岁月,也未必能够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音弦,也只有这部《奠基者》剧本,成为我们70后、80后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其深刻地历史韵味,真正地让年轻人有所顿悟。
还记得剧情中,一位石油大嫂为身边的石油工人做了一锅胡辣汤。让这些远在荒郊野外,爬冰卧雪的石油工人端起了一碗驱走严寒和战胜懦弱的胡辣汤。顿时,这一幕也驱走了观众们对石油艰辛的畏惧,同演员一样,根植于心中的是当时环境尽管如此恶劣,石油人却在日夜坚守,处心积虑地想办法摘掉贫油的帽子,让中国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油源宝藏。
当时的\'年代,正是外国对中国经济封锁的年代,正是中国人紧衣缩食的年代。粮食不够吃,尤其是对于重体力劳动的石油工人,这种超体力的付出,坚持有多么难!而这时候,石油大嫂们发挥了女人勤劳聪慧的天性。冬天里,她们到荒地里捡拾粮食,通过拾遗补饱的方式,救活了身边无数的石油汉子和石油后代。为石油事业给予了莫大的支持。甚至舍弃照顾孩子的时间,把自己的孩子锁在家里,无人看管,而置身于石油建设工作中去。
这也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在我满月后,就经常被父母锁在家里,他们上班实在没有办法,一锁就是一上午和一下午。母亲下班回来时,常常看到我的两个耳窝里充满了泪水。又过了几个月我开始学会翻身,经常从炕头摔下来。
四五岁起,我开始对生活有了记忆。还记得,父亲和身边的叔叔们一年一次要被单位派到洮儿河农场割麦子。母亲白天到家属队干活,所以我们只好被锁到家里。有时候母亲回来时,我们姐妹俩早已经睡着了。我们姐妹俩白天的生活也是很忙碌。不知道我们一天爬到墙头上要多少次,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眼巴巴地看着有爷爷奶奶照看的小伙伴在外面玩儿。天黑了,我和妹妹饿了。我们就找来两个凉冰冰的馒头,用筷子串好,然后搬起板凳,想办法爬到天然气的灶台上,蹲在那里烤馒头吃。馒头外面烤糊了,我们也顾不得想,只要烤热了,我们就一层一层地扒皮吃,还觉得很香,到现在都能想起烤馒头的香味儿。后来听说,常吃烤馒头还能治胃病。看起来,当时,我们姐妹吃得还是营养餐呢!我们渴了就喝口凉水,实在觉得淡而无味时,就去翻母亲腌制的咸菜坛,当时我最爱吃的两样咸菜是咸蒜和咸豆角。吃饱之后,我们姐俩也会跑到收音机旁听广播,最喜欢听的是《小喇叭》节目,里面有一位非常和蔼的老人,每天都用亲切的声音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我们怎么听也听不够。就这样,我们的童年时光被一点儿一点儿地打发走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随处可以买到自己喜欢吃得食物,和好看的衣服。甚至不够时尚的衣服,我们也会放置一旁,重新选购。我们同龄人去饭店聚餐,也常常不考虑价格,只顾排场,甚至饭菜没吃多少,弃而不顾地离开了。而每次和父母那一代人在一起吃饭,他们常常嘱咐我们一定要学会节俭过日子。起初,我还在心里笑话他们,太传统,太保守,都什么年代了,还不懂得消费和与时俱进!然而,面临着世界能源缺失,经济危机的发生,也不能不引起我的重新注意和思考。
这时,常让我想起一个诗句:耕夫役役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实在是恰到好处,感触颇深!
而今,我看到《奠基者》这部电视剧,反倒觉得自己从前不懂得节约的行为有多羞愧!
其实,《奠基者》这部电视剧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应当作为70后、80后员工人生态度和工作行为的反思录,如何承传家业?这是历史永恒的话题,富过三代、富过五代,这不该仅仅是老人对子孙后代的一种希望,不该只是子孙后代的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代承上启下,担负重任的使者所深深思考的课题!只有懂得历史的人,才能够有力量冲到历史的前沿,坚持是一种风景,创业人需要坚持,而守业人更加需要坚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