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复习时熟读乃至背诵教材中的诗词,并试着翻译诗词中的经典写景名句,以增强文言、现代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扩写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张北中都草原,地处塞北山城张家口坝上,属内蒙古草原南部,总面积约五万公倾。
草原广场称作成吉思汗广场,通往广场的道路两旁有两排华表矗立,华表上雕塑着蒙古族风俗人情,神鹰,骑射,充满了草原蒙古文化。一到广场就是草原霸主成吉思汗的塑像,塑像两边两把矗立的苏立德威武震慑而神秘。塑像身后是一座蒙古包建筑物汗王府,顶上有园盘样透气天窗大如磨盘,熔炼铁水的钢炉正对天窗放置在汗王府正中的地面上,天窗上冒着烟雾。看上去宛若战场上的狼烟。
草原自然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地,五万公倾的草原直达天边。七月份的草茂盛青绿,草丛高约半米多,有的达一人多高。
草原的草种繁多,看到最多的首先是旱芦苇。旱芦苇的样子同白洋淀衡水湖的水芦苇没看出有什么不同,如不是导游小姐的详细介绍,我真没找出它们的区别。导游小姐给讲了一个传说,说是王母娘娘下凡来到中都草原,见到这里没有水却长着这么多的芦苇,感到十分惊讶,顺手拔了一根,芦苇见到王母娘娘已身为神仙却不懂这是为什么,便划破了她的手,王母娘娘很生气,用牙在芦苇的叶子上重重的咬了一口,叶子上就留下了三个牙印,于是,旱芦苇就有了这叶子上留下的牙印儿而区别于水芦苇。
除了旱芦苇,比较多的就数皮碱草了。这种草的叶片细窄。每根草的叶子不多,最突出的是它的茎,细长细长的还挑起分成分成三到五只长长的草穗儿,草穗儿低垂着,在风吹之下来回的摆动着,就像少女的披肩长发,阿娜多姿妩媚动人,以至于使我把皮碱草的名字理解错了,误以为叫披肩草了。
还可以见到沙蓬草,艾草,苜蓿草以及一些连导游小姐都叫不出名字的野草等等。沙蓬草主要是用作烧柴,艾草可以医用,苜蓿草主要供牲畜食用。而一个叫做“灰吊”的草却恰恰相反,人可以食用,牲畜却不能吃。这与人和牲畜对纤维素的代谢转换霉不同有关。
除了草就是花,薰衣草的花个头不大,紫红色。嫁闺女花大一些,很是漂亮。
草原上除了这些花草,还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蒙古包和敖包。蒙古包是用毛毡搭制而成,用于牧民生活住宿,随时都可迁移。有些蒙古包是用做游客观赏,使用的材料也不是毛毡。世界最大,通过了吉尼斯纪录的一座蒙古包就诞生在中都草原。
敖包的功能是用于牧民记路标志。敖包的形状分为三层,顶层上面代表的天,底层代表的地,天地之间代表的人。顶层上的一把苏立德高高耸立,代表着人们对成吉思汗至高无上的崇拜地位。祭拜敖包塔,先要随手捡起一块石子,扔到这三层之中的任意一层,顺时针转三圈,第一圈祈祷父母安康长寿,第二圈祈祷自己一切顺利,第三圈为子女祈福,希望他们前程似锦。
蒙古人民对雄鹰,战马无比的崇尚。在一次战斗中,成吉思汗率兵一路征刹,人马疲惫不堪饥渴难耐。先锋部队来河边饮水,雄鹰奋力阻止,被士兵射***,喝过水后士兵死亡过半。原来,这条河的河水被患过鼠疫死亡的羊尸污染,雄鹰为了保护成吉思汗的部队不被感染,竭尽全力的阻止却被士兵射死。成吉思汗知道到十分后悔懊恼,把帮助自己的雄鹰封成神,整个蒙古民族崇尚和朝拜祭奠。
蒙古地域辽阔,牧草丰腴,牧民放牧等形成骑猎的能力,骑马谋生,征战南北。草原上骏马驰骋也是一重要景观。
能征善战,作战骁勇的蒙古骑兵部队不断的扩大疆域。早就对着草肥水美中都草原虎视眈眈。这里不仅地域宽阔,还是京畿战略重地,夺取了张北,就等于占据了张家口,也就等于扼住了北京的咽喉,打通了进入中原的.通道,所以,拿下张北大地,早就是成吉思汗垂涎已久的梦想。
一次作战中,一种非常神奇的武器从空降落,但没人拿得到手,只有成吉思汗能够拿得起来。这件武器长约八尺,刃部有三个戈戟,无比凶悍。自从有了这件宝器,成吉思汗的部队开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就是传说中的苏立德。
野狐岭,位于张北县城南2公里处,岭高险峻,自古是通往坝上高原的一条重要的军事驿道。辽金元明清的史籍里都对它有记载,名闻遐迩。1211年汗王的军马在野狐岭与朝廷金兵展开了一场规模庞大,悲壮惨烈的大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成吉思汗以8万骑兵,战胜了号称45万的金兵主力,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历史经典战例编入教科书。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从野狐岭开始,金兵节节败退,蒙军占领宣化,涿鹿,紫荆关(涞水易县一带)及燕京,最后蒙古军队在23年后彻底消灭金朝,掌控整个中原,中国也将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元朝时代开始。元朝开始定都北京,称大都,内蒙正蓝旗称上都。忽必烈的孙子接皇位,弃大都及上都,在张北建都为中都。故野狐岭之战也称中都之战。
整整一天观看草原的美丽景色,蓝天白云,绚丽的彩虹,四周环顾,能看到天边一样,整个天空显得很低,白云伸手可抓,人们就像在一个球幕影院一般,被天穹笼盖起来。风不停地吹拂,最高气温仅有24摄氏度。
草原之夜竟是那么美好,月亮明如玉盘。蒙古包里亮起了绚丽的灯光。广场上人头攒动,把个广场大舞台围得水泄不通。篝火晚会与大型纪念歌颂成吉思汗丰功伟绩与歌唱民族团结歌舞剧野狐岭之战拉开帷幕。演唱会分成三节,第一节野狐岭之战,第二节敖包相会,最后一节汗王嫁女进入尾声。随后,汗王府内熔炼的铁花打在铁树之上,当地独有的这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一时间铁树银花蔚为壮观,把篝火纪念晚会推向高潮。
阳春三月,金中都公园里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充满着诗情画意。尤其公园的这一角,更是美不胜收。
瞧,柳树亭亭玉立,那嫩黄的枝条迎风摇曳,那青翠欲滴的细叶给柳树添了新装,成排的柳树轻盈婆娑,就像一个个仙女低着头成排地站着,在遍地的花草衬托下更显得美丽,可谓是“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多美呀!河水是碧绿碧绿的,随着风的方向慢慢流着,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不远处的樱花更是美,一棵棵充满活力的樱花树绽放开了美丽的花朵,有的樱花是五片单花瓣的,只有铜钱般大小。樱花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冲我微笑,真招人喜爱!不过,樱花的花期不长,到成熟时,随风飘落的樱花瓣,就像仙女散花。许多诗人写它,是为了抒发悲伤的感情,就像李商隐写的“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不过,我觉得樱花应该很让人迷醉,因为它很漂亮,不应该很悲伤。
公园入口处不远,有几处石雕和雕像,那金朝风格的建筑和步长廊,跃然眼前,向人们述说着金中都的历史文化。
啊!多美的公园一角!
答题分析:
1.还原情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构设画境
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依据作者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 表现意境
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要使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原诗感情为悲;扩写文字感情即定调为悲;原诗感情为喜,扩写即定调为喜,二者绝对不能冲突、矛盾。
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最后,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复习时熟读乃至背诵教材中的诗词,并试着翻译诗词中的经典写景名句,以增强文言、现代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扩写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在一旁的爸爸对我说:"这些人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就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这样做未免也太残忍了."难道不是吗?为了赚到钱,就把动物---我们的好朋友当牺牲品,这样做不值得.果然照片一发出,就受到了全社会广大人士的强烈反对。
再看一下还有什么人与动物之间不和谐的地方吧.中国人吃果子狸,导致"非典"的泛滥,破坏动物的居住环境,使动物无处生存......"虐猫事件"引发的思考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自古以来,动物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马儿拉车,狗帮看门,猫帮捉老鼠等等.而到了现在怎么变样了?这是一个道德问题。
请大家牢牢记住,有些动物,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不可以去伤害它,伤害了它,你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相反,如果我们都不去伤害它们,为它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这个家园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