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有的爱好中,最喜爱的要算是小提琴了。小提琴的声音柔美,清脆,非常动听。既能演奏强而有力的曲子,又能演奏平静温柔的曲子。我学习小提琴也有这个原因,再看见小提琴家在电视里的表演潇洒自如,让我完全陶醉了,于是我梦想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家,穿上漂亮的燕尾服,在舞台上演出,那种感觉多棒呀!说到不如做到,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妈妈同意了,给我报了培训班,又买了一把崭新的小提琴。我如获珍宝,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学习小提琴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开始以为只要拉好哆、来、咪、发、唆、啦、西七个音,就万事大吉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这七个音阶要拉好都很难,而且基本功也很重要。第一步是要有正确的持琴姿势。我要不就是琴头低了,要不就是弓子歪了。第二步就是学习发声了。小提琴音很多,手指要按到准确位置是很不容易的,既要耳朵灵,又要手形正确才能发出正确的\'音。练发音,有时一练就是一个小时,练了两年多,手指都快长茧了。第三步才是练习曲子。有一段时间学习音阶,开始觉得还很有意思,后来越来越感到又辛苦又枯燥无味,甚至想放弃学习了。
妈妈和老师鼓励我,我最终迈过了这最困难的阶段。几年来,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我在学琴路上艰难地跋涉,终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只用两年时间就达到了三级水平,已经会拉一些中外名曲,比如,《新春乐》、《夏夜》、《沉思》、《梦幻曲》等,我演奏的《梦幻曲》还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生才艺比赛一等奖呢!我常被老师和家长称赞,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我知道,学琴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才刚刚开始,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家还要沿着这条路持之以恒的走下去。
问题不在与于学琴,而在于如何学琴,而在于以什么目的学琴,而在于在什么状态下学琴。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琴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来自于过高、过广地估计学琴带来的对促进智力与人格发展两方面的效果,而没有认识到持续的不良学琴状态的危害是广泛的,错误地将乐器当成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万能教育机;而另方面更深一层的原因则在于,很多家长将孩子的所有活动都付予了参与社会竞争的色彩,并且认为孩子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在未来的社会生活的竞争中获得优势,除此之外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由于很多家长在学琴上寄予了对孩子未来美好人生的\'高度期待,因此使学琴活动成为一项关系到未来生存的严肃问题,从而导致了极高的压力状态。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家长本来也并没有想很多,但一旦学上琴后,就觉得要学就要学好,就想着如何达到教师的要求,因此每天就只想着到处都是毛病、错音,就想着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至于搞得孩子痛苦、家长着急、家庭关系紧张时,都想不起来当初到底是为什么让孩子学琴。“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学上琴后逐渐忘了最初学琴目的的家长很多。
那么让孩子学琴错了吗?否;如果学琴不能达到人们普遍期待的效果的话,那么我们还要让孩子学琴吗?回答是肯定的。在要不要学琴的问题上,我们要跳出目前将所有的心思都用于培养孩子社会生存竞争力的思维定势。一个完善的人,不仅仅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较量,还需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感受。我们略为躬身自省一下就知道,人需要休息、放松,还需要享乐与精神的自由。是因为需要满足一下视、听、嗅、味、触很多感官的需要,人类才创造了绘画、音乐、香水、美食、真丝等并非肉体生存所必需的东西。满足人的感性需要是艺术的本质目的,这也是人们崇尚艺术、欣赏艺术的根本目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竞争、利用的功利关系,还需要友爱、和谐,而促进这种关系正是艺术活动的独到功能。艺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友善,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充满了良好的感性样式,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能够促进和提高人的感性能力,能够改善他的精神生活的质量。这不就在是幸福的根源吗!可以说一个崇尚、喜爱艺术的人,比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有着更高的生命质量。因此学琴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丰富人生,提高生命的境界,使孩子学会体验生活的美。家长培养孩子的社会竞争力的目的是让孩子未来生活得更幸福。但当前激烈的竞争,使人们忘了,幸福人生的来源不仅仅是社会竞争的胜利,还在于能够享受人类创造的文明与艺术的美,还在于人生体验的丰富性。因此学琴是从学会体验人生、丰富生活、从生存竞争的疲惫中解脱出来的途径来为孩子创造未来幸福的。而这一点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很多家长严重地忽略了。
从学琴儿童在我国整个儿童的比例来看,我国目前学琴的儿童还太少、太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学习一门乐器,以使他们将来能够以更精微的体验领会音乐的美,从更广的范围了解人类创造的音乐文化,从更深的层次理解音乐艺术的伟大。因此学琴的目的根本目的不应是使孩子多了一种参与生存竞争的实力,而更在于丰富人生,丰富儿童的童年生活,使童年更美好,使未来的人生更丰富,而不是走向它的反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