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儿,从新手一路摸爬滚打已3年有余,但坦白讲仍旧所知甚少。看似一直努力学习,可都是临阵磨枪,有了问题才四处查漏补缺。育儿成了十万个怎么办,成了一堆琐碎零散的问题集合,消磨考验着有限的精力和耐心。
为寻找答案,常被巨大的信息流裹挟,迷失在商家炒作和冒牌专家的民科理论里。“年度八大育儿误区”、“别再拿无知折腾你的娃”这些触目惊心的大标题,看的人肉跳心惊。万一不幸中招,恨的直拍大腿怎么躲着躲着还是一脚踩坑里了?身边一位家长直接放言,谁说的我都不信了,反正我妈也把我拉扯大了,没痴没傻……可这一时的痛快又能豪言几次呢?
所幸遇到这本育儿秘笈,“智力、情绪、运动、语言、创意”,五脑全面助攻。从表面现象问题入手,揭示本质,让读者更接近更真实的世界,了解更底层的思维。
书中以科学实验依据的各种反常识,教你辨别靠谱科学,练就火眼金金,厘清育儿路上的迷障。原来论文怎么看还有大学问;都是实验研究,结论可靠性却有讲究。还有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原来真正应该吸取的经验是这些!
当别人蜂拥追逐右脑开发,当家长群大谈特谈一万小时理论,当小区妈妈们纷纷探讨着该上什么补习班,看完本书可以气定神闲,有的放矢,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最值得付出和投资的方向。
比如,目前孩子班上同学还没有开始识字,因为老师家长担心过早识字,破坏孩子想象力。由于知道早识字会启动阅读的马太效应这个反常识,给孩子的3岁礼物就是爱贝睿出品的小刺猬识字游戏盒子。有时候几天没玩儿,孩子还惦记没给小刺猬喂汉字会饿着。小家伙目前已经学会一些汉字,走在路上偶尔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大声念出来,还忙不迭的说,妈妈我会认字啦!那自豪的小神情,令你欣慰自己的孩子获得了一项先发优势。
又如学钢琴这事儿,身边父母要么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自责会不会让孩子错过发育,要么孩子不喜欢钢琴你一句为他好就赶鸭子上架硬逼。可弹钢琴到底为啥对孩子好?当在书中知道学钢琴主要是能促进大脑胼胝体发育,这时可以松口气了,因为除了钢琴,学习其他乐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最不缺的是知识,可是最缺的是正确的、科学的知识。
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更是黎明前的曙光,照亮我们养育孩子前行的道路。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这样的方式孕育出来的一本育儿书。
孩子天生爱学习,也会学习,我们做父母的要做的是按照孩子的认知规律,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环境和学习材料,保护孩子的创新学习能力。
如何创造环境和学习材料呢,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从认知孩子大脑发育特点和规律,根据科学家的科学内容学习和构建新型儿童教育体系。
家长应该从五大核心部分重视儿童早期教育。
我们知道,婴儿有所谓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到八九个月大的时候,被陌生人抱会哭。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到了一定程度,他的记忆系统成熟了。当然,每个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稍有差别。这种突然害怕陌生人的表现和他们大脑中的记忆系统的成熟有关,表明孩子已经有能力记住熟悉和陌生人的差别。但很多孩子到了两岁以后,还会再经历陌生人焦虑,一直到四岁左右,这种焦虑才逐渐消失。你会发现两岁以前还开朗活泼的宝宝,突然又开始怕生了。其实,你不用担心,这是他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
运动脑。在未来脑计划的运动脑模块,本书将关注孩子的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有氧运动,再讲了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项粗大运动——走路,以及父母关心的近视问题,最后聊了手势如何促进孩子大脑发展。
再来说说作者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脑的工作方式。关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人都知道,他是连续四季的科学判官,经典台词是“科学是我判断的唯一标准”,因此被大众称为“科学男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科学男神怎么会跳转成科学奶爸呢?
据说,这主要缘起于7年前他大女儿的.出生。像我等父母一样,宝宝的到来,让魏教授开始密切关注各种。结果他发现,很多在科学界已被批判多年的概念理论,仍打着“脑科学”的旗号在市面上大行其道,比如“右脑开发”“大脑只开发了10%”等错误观点。还有些商家出于商业目的,对科学理论进行了曲解、篡改或恶意夸大。
作为一个脑科学工作者,魏教授对这种现状很无奈,也很痛心。在他看来,伪科学育儿观点的流行不但让家长白花冤枉钱,更是浪费了孩子的成长时间和机遇。于是,两年前,他跟多位从事儿童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好友们共同发起了早教平台爱贝睿,通过写文章、公开课、开专栏等形式,给家长普及靠谱的科学养育知识,旨在让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宝宝。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就是这些努力的结晶,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全书不发鸡汤,也没有纯粹基于个人经验的方法,而是立足脑认知科学和儿童心理学,提供可靠的科学。这本书不仅能给家长们带来了最新脑科学研究的理念和工具,还提供具体的育儿方法,扫除了很多伪科学误区,让家长少走弯路,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干货满满的科学育儿指南。
如果孩子已经在公共场合熊起来,你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不要急着修正孩子的行为,直接离开就好。也就是说,孩子表现不好时,你不要立刻大呼小叫,或者当众打骂、教训他,因为此时他其实是听不进去的,只会觉得尴尬,甚至愤怒,而你也会更加心烦和生气,接下来的场面很可能难以收拾。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公共场和行为不好,场面已经很尴尬了,你应该做的是带着她离开,这既是给孩子一个教训,也给了你们平静下来的时间,之后再慢慢教育,孩子会更有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