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刚才同学们都敢于说出自已看到的,听到的,都敢于说出自已的心里话。这是何老师最欣赏大家的,老师告诉你们:敢于表达自已的真实情感是写作文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把你认为最有趣、印象最深的片段写下来。(这里,可以写过程的,如果前面的工作做的好,学生应该写得很快的。)
1、怎样写好一个片断,才能让同学们感觉到刚才的砸蛋过程就发生在你们眼前?
生:用上黑板上的好词,加上自已的想象,加上神态、动作、心里想的……(这几个要求不要说,只提基本要求,降低学生的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如果学生写出来了,哪就是“彩”)
2、幻灯片出示要求:句子一定通顺、过程完整、标点要正确、一气呵成
3、改一改:先写完的同学,把它念出来。叶圣陶爷爷不是说过吗?修改自已的文章光看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它念出来,才会觉得到底通不通顺。(这个环节安排学生课下完成,保证现面的展示时间。)
4、分享作文,体验成功 (我打算师生共同写片断,如何)
谁来把你写的精彩片段读给我们大家听?看看谁最会欣赏?(在学生读的环节中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从哪里修改。)
画作中的景物富有动感,正说明画的.创作者技艺精湛。但是,一幅画作中的景物再怎么有动感,也是“定格”了的,不可能变换姿态,不可能做连续动作。那么,我们用文字来描述画作中的富有动感的景物,就要注意:既要表现其十足的动感,又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在本来真实的东西里掺杂进虚假的成分。
比如,在画作中,可以看到浪花拍打在岩石上,但是,不可能看到一个浪花拍打过后,消退了,后面的浪花又拍打到岩石上;可以看到“有鱼儿蹦跳出来”,但是,不可能看到一会儿蹦跳起一条鱼,过一会儿又蹦跳起一条鱼……切记:看画作,看照片,不同于观看视频啊!
在上面的“病文”中,小作者就没把握好表现画作中动感的尺度,以至于让画作中的景物变换了姿态,或者做出了连续动作。尤其让芦苇“又扭脖子又动屁股”,既描写得过火,又显得不够文雅。
一般来说,油画也好,水粉画也好,都是没有声音的,所谓的“啪——啪——”的声音,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做文字描述时应该用“似乎”“仿佛”等字眼儿来标示。
要准确规范,忌前后不一
有一指令性通知的初稿,提出了三点要求:
1.明晰责任、齐抓共管。2.分流管理、分级负责;3.查改并举,重在治理。
这段中,第一点、第二点的前半句用的都是顿号,而第三点前半句用的却是逗号,前后不一致。还有,第一点的结尾用的是句号,而第二点的结尾用的却是分号,也是前后不一致。这些都应该统一起来,才显得对称。公文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能马虎,要注意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等点号表示的是不同层次的停顿,使用得当,句子就能形成起伏均匀的节奏感。后来,这段修改为:
1.明晰责任,齐抓共管。2.分流管理,分级负责。3.查改并举,重在治理。
这样,通过标点的规范使用,可以表明\"三点要求\"相互之间的平等、平行关系。
游戏做完了,谁来完整地说一说游戏教程呢?(出示幻灯片)按照这个顺序来说一说。
1、先说给同桌听,再和全班同学交流。(交流的同学被评为表达之星) (这个过程要是我,就省了。把过程说完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还可以有一些指导的。不过,如果是三年级的学生,倒是可以。这是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的机会。)
2、生互评:你听他的描述,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学生完整说过程的时候,就可以让其他学生说一说,——如果他觉得哪里不好的话,可以让他说一说,看别的学生是不是同意,最好不要老师说好就是好,这也算修改的指导吧,嘿嘿。)(这里应有一些生成)
3、师:说得更精彩一些,比如说,他在举起锤子,他的眼神是怎样的,他的手怎么样……
(如果第一个学生说出这些,就表扬。如果第一个没说出来,可以提示,最好还让这个学生说。不过,这个过程好像和前面的游戏过程时的说有些重复。最好是在前面的`游戏过程中,就在这方面进行指导。如果一个就说得很完整了,就直接让学生进入写的环节。当然少不了你的鼓励话,来安慰没有说的学生了。嘿。)
这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你该如何回答?
一部份人应该会选择让火车改道,开过那条废弃的铁轨,为了救更多的孩子,只好让一个小孩牺牲。正所谓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而且在出于道德和情感,也应该那样做,还不错,一个自我牺牲主义的人。
但是,在对于那个在废弃的铁轨上玩耍的小孩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命运!只是自己隋便地在一个地方玩,却把自己的生命给玩完了!
于是,便有一些“反动派”为了同情那个在废弃轨道上的孩子,作出了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选择,让那群孩子的生命换来那个孩子的生命。事实作证,这是不可行的。
这时,又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说,他们会想办法让火车停下来。这个方法看上去还不错,但是,紧跟着又有一大串问题蹦出来了。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有什么直接又干脆的方法可以让火车停下来呢?即使停下来了,你又一定要跟火车司机说明情况,还要做其它一些小问题的调整,那就会浪费一段时间,如果这列火车的来回时间出了差错,那又会造成多少人的不便呀!所以,这个方法也不是完全行得通的。
就在我们看似全面地分析这道题时,许多人矛盾了。而且,在这当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小问题,那就是——那个在废弃轨道上玩耍的孩子的决定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那个孩子认为,在废弃的轨道上玩耍,火车是不会使过来的。他选择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玩耍。
然而,这两种处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少数人往往要为多数人的利益作出牺牲,即使多数人是错的。
但是,公众的利益应该以怎样的原则去维护?是保护错误的大多数?还是站在正确的少数人一方?这是一个让理智和感情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的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遵从规则,这不但维护了公众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人们今后的错误。
回到那个问题,出题的批评家朱力安说,他不会让火车改道,让火车按正常轨道行驶。因为在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会很警觉,在听到火车的汽笛时就会很快跑开。而如果让火车改道,那个孤独的孩子会必死无疑。因为他认为,火车是绝不会从那条废弃的轨道上经过。
1.学生原有的本、本等,课前学生找出,仔细阅读教师作文本中的“眉批”、“总批”。
2.学生摘录的描写各方面的好词好句,适时利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