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屏幕上闪现着一幅幅曲折离奇的情感画面,不能不让我的心一阵阵酸楚。红红的木棉花,迎着风,含苞欲放的花朵静静地开着。
岁月轮回中,木棉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剧中彼此相爱的两位主人公,因被人设计而误会重重,导致分手,女主人公慕佩云被迫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婚姻是靠感情来支撑的,没有爱与感情的婚姻,生活也将难以继续。
而痴情的男主人公陈耀华因为心中始终装着慕佩云,面对纯情甜美的邹晓蝶的示爱却无动于衷。即使慕佩云被逼至疯,可他仍然痴痴地守候着他挚爱的人。他爱的是那样的辛苦和执着,让观众深深感动!
站在窗前凝望着星空,陷入深深的沉思……秋夜的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凉意,而面前的咖啡却带给我些许的温度。整个城市沉睡了,一片寂静。
虽是深夜,窗外仍有点点灯火,苍凉地长明着,像失落者的心,凭着凄凉的信念,朦胧的亮着,却又无法磨灭,思绪随着咖啡的袅袅雾气飘飞到遥远而现实的爱情、友情、亲情的世界中。
原来,世间的情并不都是永恒的,曾经的海誓山盟犹在昨天,在耳畔回响,如今青山依旧,流水无语,情却随风而逝了。男人和女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男女相爱,或者男女之间根本不爱,只是因为其他的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原因,便也有了他们的故事,或甜美、或悲伤、或无奈、或迷惘……有时,也会被那些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每个人的心里总渴望有一份真爱,与挚爱的人相依相携牵手到老,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走得很顺利,有人走得很艰辛,当结局完美的时候,彼此都会很幸福,有情人终成眷属;当最终两人因种种原因而分开,便觉得那是有缘无分。
如今,让我们感觉相爱而结合的夫妻,牵手到老的感觉越来越少。不知道是该说男人和女人的感情不深呢,还是说这个社会实在是太现实?客观地说,两者都有吧。
林则徐说:无欲则刚。在现如今这个社会里,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再“刚”也会被现实的生活慢慢腐蚀,终究会变成无棱无角了。
即使现在还能够在一起的夫妻,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琐碎的生活模式,也会让彼此心生厌倦。柴米油盐取代了浪漫激情,婚姻开始呈现出的乏味让人对爱情的未来逐渐迷茫。
也许,能够维系的只剩下亲情了,所以与其找一个自己爱的人,不如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也许这样会感觉很幸福。
如果是自己爱的人,就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所爱的人,但是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最好的,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事情发生,如果一开始就是由好的东西堆积起来的感情,经不起一点点碰撞,所以这样的感情是很容易破碎的。
爱情的本身是最美好的,也是很脆弱的!需要双方共同小心翼翼的经营。而如果是一个爱自己多一点的人的话,就会清楚对方的优和缺点了,就会彼此包容,从而也就不会因为一点点的错误或误解导致分手,这样的爱情才可望永恒。
“早知道无缘,何必怨相逢,往日情永远留在我的心怀,为何天捉弄爱情的旅途,再会,无缘的情人……”《木棉花的春天》片尾曲,“再会无缘的情人。”
幽幽地在耳边回荡,伴随着幽怨的歌声,这部凄美的爱情故事也将结束。让人欣慰的是,剧中两位彼此深爱、历经磨难的男女主人公,最终化解了误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往日的情也永远留在了他们心中……
我爱我的母校,爱母校那笔直挺立的深绿色的木棉树。
严寒的冬天即将过去,几场春雨过后,天气咋暖还寒,学校花坛里许多耐不住寒冷的植物却都还在睡梦中,面对春天热情的呼唤,它们一点反应也没有。只有木棉树已悄悄抽出了几个小黑点,那几个小黑点似乎在宣告着春天即将来到。
初春,木棉树吮吸着春天赐予的甘露,春风的吹拂下木棉树稀疏的枝条轻轻地摇摆着,在阳光的沐浴下那几个小黑点也茁壮成长着。木棉树不像娇艳的花朵需要人精心呵护,更不需要人除草、捉虫。它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在大地母亲的照料下静静地生长着。几天后,那些小黑点已经吐出红色的花瓣。花由于生长的位置不同,受到的光照不同,颜色也不同,有鲜红的、深红的、绯红的、还有橘红的。花朵有碗盖大小,五片花瓣中间,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凑近一闻依稀能闻淡淡的花香。我常常觉木棉树是一种很奇怪的树,别的树总要到枝叶茂盛时才开花,而它却总是满树红花,却很难找到缀满枝头的绿叶,它非常守时总在冬天落叶,初春来临时争先恐后地展现它们所有的风采,那一朵朵的红花远远望去,像一把把火炬。
木棉花虽然没有如腊梅凌寒傲雪那样令人敬佩,也没有如兰花的清香淡雅让人难以忘怀,但它却是最勤劳的报春者,那点缀于光秃秃的枝头上的娇艳魅惑的红色精灵,如干柴烈火般熊熊燃烧,让每一个经过它身边的人都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脚步欣赏起它来。随着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木棉花开始掉落。木棉花掉落的样子非常有英雄气概,从树上“啪”的一声掉到地上,它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花色依旧艳丽,花瓣也不萎靡,很有一种英雄康慨辞别尘世的味道,难怪人们称它是“英雄花”。在木棉花凋谢的日子里,树下总会聚集了许多捡花的孩子,他们在树下用木棉花打花战。几个老奶奶也提着篮子捡着掉落满地上的木棉花,因为这木棉花,晒干后可以用来泡茶喝,有清热解毒的功用,还可以用来熬粥、煲汤,它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每到木棉花掉落的日子树下总是热闹非凡。
晚春时节,木棉树脱掉了火红的衣裳,换上了翠绿的新装,在那郁郁葱葱的枝叶间一个个椭圆形黄褐色的木棉籽正悄然地生长着。一下课,树下常围着几个淘气的小男孩,他们争着把鞋往树上抛,他们想把树上的木棉籽打下来,但最后总是演变成了抛鞋大赛,鞋也被扔得不见了踪影。为了找鞋好几个同学都迟到了,最后被老师狠狠地训了一顿---------在春风的吹拂下,树上的木棉籽渐渐成熟了,它们咧开嘴对着春风笑,木棉籽的棉絮在学校的操场的上空随风飞舞,像极了下雪,这时只要你一伸手就能抓住一团带着一两颗木棉籽的棉絮,幸运的同学有时还能在地上捡到整个的木棉籽呢。
夏天终于到了,木棉树的叶子也由浅绿变为深绿,茂密的枝头撑起了一把墨绿色的大伞,太阳火辣辣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绿汪汪的。风吹过时娑娑作响,摇摆不定,木棉树下成了消暑最好的地方。而我则最喜欢在树影间捕捉那斑驳而细碎的阳光。
当校门外收割稻子的机器轰隆隆地响时,木棉树的叶子又开始掉落了,叶子摇摇晃晃地从树上飘落下来,那或银灰或橘黄的叶片,如同一只翩翩起的蝴蝶。慢慢地树下已积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像是铺了一层黄地毯,踩在上面,落叶发出“咔吱、咔吱”的声音,仿佛正向我传递着秋的讯息。木棉树很快就成了一个掉光了头发的老爷爷,那光秃秃的树枝,像极了爷爷那干瘦而粗糙的长满老茧的勤劳的双手。我知道那光秃秃的枝杈里正孕育着来年春的希望。
棉花开了。一树树花开,红的绚烂。
其实,我并不识木棉,只是在一个北国飘雪时的冬季去过南方之南,那时的\'羊城依然绿草葱葱花团锦簇,当真是别致可爱。一个人在冬日的下午漫步在那个城市的街道,路边植满了榕树,那种悬挂着毛毛茸茸、长长短短胡须的植物,苍老却又年轻。
记得年少时,我语文特别好,属于老师心中的乖宝宝类型。我还会写小作文,歌颂祖国,歌颂生活,因为是这样的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会显得太直接,老师说含蓄才是美,于是我变成了她,或者干脆不用人称,单纯状物,后来初中老师告诉我这种手法叫做象征,我的写作水平可见一斑。
我还给自己起了个晨曦的名字,每日在洁白的纸页上画满那些似是而非的呓语。只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那时我上初二,继续当我的乖宝宝。老师为了省事,打着提高我们作文水平的幌子,让隔壁班批改我们的作文。有人说我的文章是抄的,我没理他,以为他嫉妒我的才学。第二次依旧如此,第三次更过分,辱骂的词语铺摆了一整个评语。我一恼,跟老师吵了起来,然后死活闹着要转学,只是后来没能如愿,整个人仿佛对梦想失望了一般,把名字改成了夕,如同一个嚣张的红色火球突然掉下去了。
只是记录生活的习惯一直保留下来。
后来我读了一个工科学校,偶尔也会写几篇文章。很多人都说我写的好,真的,还被赶鸭子上架接手文学社,只是从没人和我说过为什么好。其实我知道, 它们可以让我显得很有文化,就是那种别人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说起我却可以恰如其分表达出来的优越感。我心满意足。
只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靠它吃饭。我安慰自己说:深谙文字却又没有靠它讨生活,其实挺浪漫的,就好像谈了一场漫长的恋爱,最后却未能修成正果。爱也好恨也罢,多年之后偶然接触到当年的文字,说着,以前也是喜欢这个的,现在倒是忘得一干二净了。有些惘然,却无眷恋,简直像辜负了一场青春一样动人。
再后来,真正开始写软文的时候,我开始辨不清真正的自己。我总是要求自己写下诚实的文字,不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乞求任何人的夸奖,只要窗外啄食的麻雀可以领会其中的真谛,或是荷塘的菡萏能够感知其中的纯粹。文字这么清高,怎么能沾上铜臭味呢?
我问一个同样玩文字的朋友,怎么看待把文字拿去卖钱。他说你有写作的需要,同样的,别人也有阅读的需要,二者无违和感。这么好的托词,倒也也可安慰绞尽脑汁挤巴出别人欢心文字的自己了。
等我到了南国,终于确定要在文字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时候,反而又开心起来。不知道是不是重遇青春再见故人的场景,只是内心诚实的喜悦。这让我开始期待去羊城,去看下一个季节轮回的木棉花开,那个夏秋冬都是绿色,到了春天开始释放它的魔力,一点一点,把内心最邪恶最妖娆的气质解脱出来,把绿色赶尽***绝,光秃秃的枝头兀地绽放鲜艳魅惑的花朵的木棉。
这是木棉教会我的,做自己的英雄。
春天又到了,木棉花开了。她要在春天的.怀抱开得忘乎所以,也在百花争奇斗艳的高潮中香消玉陨。高高的枝桠上,伫立的是一个个雍容华贵的妇人,她们的脸高傲,盛气凌人。最俗气的大红,也让她们演绎得这般令人赞叹!而这样轰轰烈烈也不过几天的功夫,有的甚至更短。木棉花是顶不爱托踏,最受不了磨蹭的,即使无法化为春泥,也要投入水泥浇注的地面,斑驳了道路。
迟些日子,就能看到光秃秃的树杆抽出新芽,一代新人换旧人,在这个将至未至的春末夏初。而木棉也开始纷纷扬扬,像一群受惊的精灵,风吹向哪,它们就追到那,仿佛这风是人生的指标。在无所依傍的时候,随手抓到的,就算是空气,也是一种安慰。木棉是胖乎乎的园形絮状物,乳白色兼暗黄,有时会有这样一团可爱的小东西,轻触鼻尖;也有在操场上大汗淋漓如阳光般美好的少年,他们的肩上落了木棉,用手掸了掸,继续飞扬的青春。阳光下的脸,漂亮的假动作,还有被随手掸开的木棉,都让人怦然心动。漫天漫天飞舞的木棉,这样的罗蔓蒂克,并非在大雪飘飞的北方才领略得到。
过些日子,即使是这样轻如空气的木棉,也终究捱不过地心引力的牵引,小小的木棉,飞得再远,总要化为尘埃。在细菌和感情都容易滋长的春天,绿油油,努力向上生长的野草,头顶着尘埃落定的木棉,分明像发了霉,无端端的毁了形象。
再下场雨,整棵木棉也安静了,再没有一些花样,只是默默地生长,生长……
我要在有生之年看遍所有的木棉花,每一年都看。明年的春天,我和木棉花有一个约会。
所有开花的树看来该是女性的,只有木棉花是男性的。
木棉树又干又皱,不知为什么,它竟结出那么雷白柔软的木棉,并且以一种不可思议的优美风度,缓缓地自枝头飘落。
木棉花大得骇人,是一种耀眼的橘的红色,开的时候连一片叶子的衬托都不要,像一碗红曲酒,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有一种不讲理的的架势,却很美。
树枝也许是干得狠了,根根都麻绉着,像一只曲张的手——肱是***,臂是***,连手肘手腕手指头和手指甲都是***——向天空讨求着什么,撕抓些什么。而干到极点时,树枚爆开了,木棉花几乎就像是从干裂的伤口里吐出来的火焰。
木棉花常常长得极高,那年在广州初见木棉树,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特别小,总觉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种树了,广东人叫它英雄树。初夏的公园里,我们疲于奔命地去接拾那些新落的木棉,也许几丈高的树对我们是太高了些,竟觉得每团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
木棉落后,木棉树的叶子便逐日浓密起来,木棉树终于变行平凡了,大家也都安下一颗心,至少在明春以前,在绿叶的掩覆下,它不会再暴露那种让人焦灼的奇异的美了。
今天,我去了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书,我选了半天,也不知道挑哪一本好。突然,我看到一本书,书名是木棉·流年,我很好奇这个文绉绉名字的书会是怎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抽出了它。封面上,有一个小女孩躲在木门后面,身后的梅花开的正艳。随便翻翻,我就被故事吸引了。于是,我借走了这本书。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读了起来。阿宁出生在李村,四岁时,父亲和奶奶感染上了鼠疫,福嫂带着她去了海门井巷。一天,福嫂的儿子阿贵带阿宁放牛时,和花钱买了日本籍地主的儿子发生争执,第二天,牛被他们牵走,送到屠***厂。而阿贵却被他们伤了头,内脏也受伤了。当晚就死了。阿宁被带到了番婆家,开始新的生活。在这里,她认识了雪梅姨、上了小学、知道了许多事情……
我觉得福嫂好可怜,她在阿宁家中打杂,结果差点染上鼠疫,和家人团聚后,儿子又被人打死了。
我认为阿贵之所以被打死,和阿宁有很大的关系。阿宁不听阿贵的劝告,执意要在阿毛手中的篮子,阿贵也告诉她阿毛有一个日本籍的老爹,不能惹他。( 如果她肯听话就不会有悲剧发生。可是最后谁都没有怪她,太不符合逻辑了!只能说明福嫂对阿宁太好了。
番婆对阿宁很好,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还送她去上学。番婆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日本人到处搜索中国的文物,番婆有一个祖传的花瓶,日本军官许诺只要她交出花瓶,就能活下来。在生与死两条路两种选择的威逼下,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她没有被命运屈服。
梅园的雪梅姨对阿宁也很好,他们的相遇很偶然。只是因为她发现阿宁在捡花,就帮着她穿好了花环,还请阿宁吃了点心,喝了咖啡。还给她做了一个柳絮枕头。其实,我觉得阿宁真是很幸运,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
这两星期跑学校调研。在好几间学校都见到木棉,正开着花。才突然感觉,哦,三月了,正春暖花开的.时候。
在我们这地方,不管是山野,或是庭院,花树并不多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先贤这话,用来说我们这鄙远之地,其实是不适合的。家乡凭朵儿引人注目的草木本就不多,所谓可爱者就更是寥寥了。我以为,能称可爱者,春有木棉,夏有荷吧。宋人刘克庄南来粤地曾作诗云:“春深绝不见研华,极目黄茅际白沙。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或者可以算个佐证。
木棉是种高大的乔木,花朵儿也比较大,但一般不是很密。这些学校的木棉大多是新种的,高则高矣,枝桠却还不是很多,所以花儿看起来开得并不是很热闹。倒想起母校的那两棵高大的木棉来了,擎天立地,枝桠纵横,花开时节,那才真的是热闹。
母校是所很有些年头的老校,离家一里多路,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这读的。学校建在村边的半山上,后傍山坡,前临水塘。学校旁边有座园子,园前筑有平台,平台上种有两株木棉。这木棉树干粗壮,我们几个孩子手拉手还抱不过;枝干繁多,或斜指蓝天,或任意纵横,盖出一方天地。那时农村都是一层的瓦房,没有楼房,几十米高的木棉树立在那里,真有种立地顶天的感觉。站在这树下,抬头望树,人觉得是那样的渺小。
春三月,是花开时节。木棉花期长,能在树上开上好些日子。花开繁盛时,树上好像点满了火盏,燃红半天,那片红火几里外就能看见。
木棉朵儿大,花开五瓣,花瓣肥厚。花从高大的树上掉下,如一小风车从半空中旋转着直往下坠,砸到地上啪啪作响。
木棉花大,好看,我们都喜欢。所以在整个花期,每到课间,我们就多了项游戏——抢花。下课钟一响,大家就冲到树下,仰头看树,等那花儿掉落。每见有花掉下,大家挤团一起,伸手向天,要把花接住。木棉花肥重,往往是看见花影闪动,人还没作出反应,花已掉地上了。所以拾到的花大多是瓣断蕊残的。到上课钟响起,大家拿着捡到的花儿回到课室,塞在书桌抽屉里,上课时还不时的低下头闻闻,那花有一种淡淡的清润的甜味。
我与木棉花还有一段特殊的情缘。
读四年级时,有一次咳嗽咳了很久也不见好,最后咳出血来了。母亲急得不行。有老人对母亲说,买点瘦肉煲木棉花试试。但那时已是夏季,木棉花期早就过了。母亲急得直跺脚:这时候哪找木棉花呀!哪找木棉花呀!后来母亲也不知听谁说的,学校旁边一个从城里回来住的人家里有,就急急的去求来了晒***木棉,煲汤给我喝。也不知是否是真的是木棉的功效,后来我的咳嗽就真的见好了。
那时候,木棉花于我,是花,是美,也是药,是善物。
初中毕业后,离开了母校。之后读书,工作,足迹基本没有离开岭南,栖身之处少不了木棉的身影,但见高大一点的木棉树,总免不了会和母校的那两株树作个比较,倒不是说对母校那木棉有多深的怀恋,只是那两株树实在是太高大了。真不知道长了多少的年岁才长成这样的伟岸。
上世纪九十年代,母校恢复旧名,我回母校参加校友会,第一次了解了母校的历史,也知道了那木棉所经历的岁月。
母校建于一九三一年,是为纪念一个国民党的将军而办的小学,校舍就建在该将军的纪念园旁边。一批国民党中响当当的人物蔡廷楷、蒋光鼐、陈铭枢、陈济棠、孙科、邹鲁、区寿年、余汉谋……担任学校的校董。学校的创办人张炎将军曾作为叶挺的部下参加了南昌起义,后任国民党师长、中将参议。一九三二年,学校招收中学生;同年,那两株木棉也种在了纪念园前的平台上。学校确定“雪耻救国、生产救国”办学目标,成立学生军训团,十九路军给军训团配枪上百枝;学校规模扩大,木棉和学校一同成长。四十年代初,一批共产党人到学校任教,一批学生加入了共产党。一九四五年一月,学校的共产党人和军训团的学生参加了南路人民抗日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学校创办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张炎将军被俘,经中共南方局、张发奎、李济深等营救未果,壮烈牺牲。二月,学校被国民党政府撤销。
原来母校,和革命、和英雄有着这样辉煌的关联。
那些年,看《广州起义》、《刑场上的婚礼》等电影,看人物和木棉花相互重叠、置换、辉映的画面,感觉这木棉和英烈,那种伟岸、壮烈,真的很衬。我想,和母校一同沐风浴雨成长的那两棵木棉是同样有这样的意义的,英雄,伟岸,壮烈。
三月中,母校的主任打来电话,说省里的老校友回来,学校要开个校友理事会,叫回去参加会议。又说,那两株木棉花开得正茂,回来看看吧。
那天,天气正好,只是阳光有点猛。离学校还有好几里远,就看见那木棉树顶上的红火了。
回到母校,只见那八十岁的木棉依然粗壮,古拙,巍峨,立地顶天。粗糙的树干和凸起的根瘤记满了岁月沧桑,枝桠纵横伸展,一树繁花,在丽日下肆意燃烧,红艳照天,衬托着青翠的远山近野。还有比这更美丽的春日么!
一直觉得那高高大大红艳似火的木棉真是入诗入画的好题材。这些年来,读赵少昂、关山月等岭南派大师画作,在描绘岭南春色的画作里,用如火的木棉去涂抹出浓烈的春意,很是佩服大师们对春天的把握。
有什么能比木棉更能代表南方的春天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