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星期,英语课下课。我和两个好朋友一起下楼,因为身后有一只狗在叫,我们就吓得跑着下楼。突然,赵奕娴的书包坏了,书本全掉了出来,她急的大吼大叫。我和陶澈吓坏了,不知发生了什么,我们准备去帮她,可是她指手画脚,张牙舞爪,下的我们急匆匆的走了下去。可是,等到她下了楼,她就大哭起来,骂我们俩没帮她。
虽然这只是件小事,没有什么关系,过了一个星期又和好了。可是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当我在生气的时候,会不会也像赵奕娴一样?我在自己心里想了想,确实有这样的`时候。爸爸也跟我说过,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能做个“刁蛮的小公主”。
这件事过去以后,我们对赵奕娴的认识大大改观,觉得她脾气很大。但是,我又想到了,别人会不会因为我发了脾气而讨厌我呢?
于是现在,我就要克制自己的脾气,让自己的脾气变作“沉睡的火山”,变成更加完美的我!
文章故事的背景可以作为前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方便阅读,有时也可制造悬念。
有一个孩子《成功在我身边》开篇这样写道:
成功之前必定要经历失败与挫折,但是只要努力,就能战胜它。
在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和弟弟周海涛去坐车玩,忽然,我发现他的书包里鼓鼓的“你的书包里装了什么东西?
这样写会让故事很突兀,没有交代故事背景,对后面故事做的铺垫不够。
我们来看看一些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交代背景的。
例如《狂人》简单介绍了这份日记的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着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在《红楼梦》中开头有巧设悬念引起下文的石头来历: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交代完背景就会有一些人物出场,那么就需要你交代人物形象的特征。
文章的中间部分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可以用大量笔墨去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往往人物的行为和事件的波澜要在这一部分有所体现。
比方一个孩子写他吐字不清的毛病:
在上课的时候,我从一个冷漠的`人,变成了一个特别能说的人。就算他发笑也不再在意。那一次,生物老师正把一个问题抛在我的身上。我慢慢悠悠的站了起来,回答道:“人们……”我只说出了两个字,全班便已经哄堂大笑了,因为我把人说成了“len”
我没有理会他们,继续回答问题。不料还没说完,他们又爆笑了起来我又读错了一个字:和。我也恁不住地笑了。我这并不是苦笑,而是给同学带来快乐的笑。
这里面情节很好,但写得过于平淡,应该抓住人物的特点,再现当时的情景,表现哄堂大笑和自己当时的新来变化突出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网络点评2班孙墨涵在她的《朋友》中对事件的波澜转折表现就很好:
有一次放学了,我直奔李梦家楼下。“李梦!快下来一起玩!”“等一会儿。”李梦在楼上说。一会,她从楼上下来,这时的她再也没有以前的活泼,而是变得低沉、严肃,“怎么了?”我疑惑的问,“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天真的我并不知道,她今天是来跟我绝交的。“孙墨涵,我……”她想说什么话却又咽了下去。“快说,怎么了?”“我……我想和你绝交!”她突然说出口。“什……什么?”我被这几个字惊着了。李梦要和我绝交!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我要和你绝交!”她又说了一遍,而且说得清清楚楚。“为什么!”我惊讶的问,咱们做了这多年的朋友,为什么要和我绝交?“我哭着向她质问道。”不为什么“她冷冰冰地说”我不想和一个比我学习差的人做朋友!“她把一切都说的轻描淡写,似乎我们的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说罢,她便转身跑去,只丢下在一旁没有魂的我。天忽然沉得厉害,不一会就下起了大雨。无情的雨滴打在我的身上,灰蒙蒙的天空好像在嘲笑我。我最好的朋友竟然打心底看不起我!我边哭边淋雨地回了家。
回到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过李梦,不要再想她。从此之后,我努力地学习,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最终,我终于取得了年级前五名的好成绩。
结业式那天,我无意间来到李梦的书桌前,不小心碰到了李梦的日记本,我好奇地拿了起来,读了下去:孙墨涵,其实我也不想和你绝交。只是作为朋友,我不想看到你考不好……整整一面纸,把她的想法全都告诉了我。我再一次哭了,是被感动的。我跑向她,想和她和好,只有她是真心对我的。
李梦,我明白你的心意!
如果单单写李梦对她有多好无法体现她的良苦用心,用一个美丽的”误会“来表达却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也让我们记住了她的这位好朋友。这是用情节突出人物的特点。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
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门子豪同学在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又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主题:
开头:
落在戈壁上的两颗种子,一颗只知抱怨境遇不佳而不努力吸水,最后枯萎死去,而另一颗则与风沙搏斗,不断扎根,最终长成粗壮的大树。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结尾:
张尚武就是那颗只知抱怨的种子,对自己不负责任,自暴自弃,最终落得乞讨下场。而高尔基却是那颗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在困境中不屈服,不放弃,努力拼搏,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你会怎样呢?是抱怨家境不富、机遇不佳还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要记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身做到前后照应就很难得了,又把这种照应引申到文章的中心就更好了。提到照应,就学弄明白如何去续写结尾,也就是事件的后果。
后果不一定是文章的结尾,要像让内容表述更自然,自然引出结尾,设置过渡就变得十分重要。
例如作文点评3班的黄琦茜同学在《夸夸张老师》中有这样的描述:
又有一次,做了一次作业以后,课堂作业本好久不用,张老师规定要空三行再做的作业,周超同学一马虎,只空了两行。这下可糟了,张老师怒气冲冲地把本子扔给他,叫道:“说了多少遍,要空三行!给我重做,下次再忘记要重做两遍!”以后,我们处处按要求写作业,也很少看错题目了。
张老师对待我们犯错误有时也会宽容。记得有一次,张老师让我们不要把补充习题带回家,而我因为身体不舒服,没听见,把小练习册带回了家,更糟的是第二天没有带到学校。上课了,张老师“板”着脸,向我走来,我心想:“张老师一定会让我打电话,叫妈妈送到学校来,那可是丢脸丢到家的事!”但张老师走到我面前,抚摸了一下我的头,温和地说:“把作业做在自备本上,回家以后抄到小练习册上,明天带到学校。要注意身体!”这件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我再也没有忘记带作业本。
两个实例的对比中间加入了一句过渡句就显得流畅自然,然后总结上文中得出一个结尾:
今天,我要夸夸张老师严格要求我们,我更要夸夸张老师宽容包容我们。
这个结尾在文采上很普通,但对于整篇文章的结构却起到了完整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那我看看结尾该如何做?
与前因一样,结果的交代也要十分简练。
有个孩子在《伴着希望出发》结尾这样总结:
演讲还算顺利。当我紧张时,好友会投与我一个鼓励的眼神;当我赢得众人的掌声时,她会为我喝彩;当我不是那么自信时,他会给我做手势,好像在对我说:“你伴着希望出发,一定没有问题的,自信点!”于是,我更加有信心了。
我在好友的帮助下,伴着希望出发。她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在我失意的时候给予我劝导。让我明白:小河在涌入汪洋大海时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可最后仍成功了。当我在出发后遇到困难时,不要彷徨,要勇往直前。
这段结尾点明中心,但不够简洁,结尾应该用叙述概括的语言做总结,点明和升华主题,让人有发人深省,意犹未尽之感。我们来看一些作者如果写结尾的:
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后面有句总括的语言: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间接明了,又概括了全文。
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最后一句进行呼吁也成了这部名篇的亮点:
“救救孩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