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曾有人说过决定一个民族影响力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它的经济实力,而是它的文化影响力。而国民阅读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氛围的首要标准。对此中国人既自豪又有些恐惧,因为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绚烂文明,可这文明的余韵在现在日趋商业化的中国却又似乎在消散,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于是设立“国家阅读日”的提议被提出并立刻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是啊,在商业帝国崛起的今天,阅读的地位日趋沦落为一片可有可无的羽毛,一张若轻似无的纸。持续下降的国民阅读率似乎在昭示着我们设立国民阅读日的必要性。
阅读首先承受的是来自市场的压力。要知道在市场经济、金钱开道的今天,阅读因为不能直接创造利润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在时间以秒来计价,“基金”、“外汇”漫天飞的时代,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品一杯清茶诵几句古诗,体味个中滋味的行为显得那么奢侈甚至另类。当每个人都在奔腾年代奋斗迈向所谓的“成功”时,阅读时间被挤成了一块或有或无的鸡肋。
不仅如此,阅读还需忍受着来自网络等亚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快的生活速度挑战着人们疲惫的神经,而追求刺激的网络文化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与之相比,阅读的地位就更岌岌可危了。在这种时刻设立“国家阅读日”无疑是迫在眉睫。“国家阅读日”的设立首先会使全社会疯狂的车轮转慢一天,留个机会给阅读。阅读是个白衣书生,在强手如林的江湖拼不过金钱,这时政府的关注无疑是一个机会,使人们有哪怕一天的时间令书走进自己的精神世界。
“国家阅读日”更会是一个信号,每年至这一天会准时拉起,像防空警报般提醒人们对读书对文化多一点关注,对灵魂多一点抚慰,提醒人们不要在烟尘迷漫的早晨、在追逐利润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也许一个“国家阅读日”的设立并不能真正把中国从一些人不读书追着经济转的怪圈中拉出来,但这至少给了人们一个明确的导向,一个警示,提醒人们该读书了,提醒人们放下手边的电机,拔掉网线把自己抛入那温暖的安放精神的窝,提升自己的修养,修复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整个中华民族才能在这种修复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国人找到在经济中找不到的精神归属感和凝聚力。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是那个锦心绣口描绘过的“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李白的中国。
九百多年前的中国是那个磊落文章歌咏过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的中国。
二百多年前的中国是那个梅边柳边微露风情的“山一程,水一程,便向榆关那畔行”的纳兰性德的中国。
作为文化,阅读从未流失和断裂过。明天的中国是什么样?这取决于我们现在对阅读的态度,取决于“国家阅读日”的设立。
但愿阅读永远成为每个中国人的习惯,不再消亡。
喜欢阅读,就等于把生命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阅读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阅读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阅读还可以是一道绚丽多彩的知识大门。我们便在知识的海洋上遨游。动人的小说,美妙的诗歌,感人的童话,精美的散文……都会让你难以忘怀,给你无穷欢乐。置身于知识的世界。当读者吮吸知识的甘霖时,那醉人的书香会萦绕在身边。一切困惑,一切疲倦都被这神圣的书香驱走。因为书香使人振奋,使人喜悦,使人不觉劳累。
而阅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集中在"拇指阅读"和"纸质书阅读"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更迭风驰云卷。信息的传递,更是一息之间。无论身处何地,动动手指便能查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由此,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上。
大多数人由纸质书转向“拇指阅读”大多数是由于它的快捷、便利,这是网上阅读最大的优点。除此以外,网上阅读软件可以帮助人们更快筛选出想要的内容,其实搜索范围较之“纸质阅读”更大。对万千书名而言,"拇指阅读"更能满足他们。外出时便于携带的条件。还有最独特的一面,则是"拇指阅读"还可以调节字体大小,封面背景等设置成对有趣。
而“纸质阅读”则大有不同。承袭祖上留下来的优良品格,“纸质阅读”无一不能体现出个人涵养,品行节操,更能修身养性,增强魅力。通俗的来说,“纸质阅读”更能提供一种文学氛围,令人沉迷。而国家与社会期望并实现的正是这种氛围,甚至说“纸质阅读”可称为一种优秀传统美德。
从本质上说,“拇指阅读”和“纸质阅读”并无太大不同。其目的皆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水平。正因如此,在纠结、争纷如何选择上,我认为没有现实意义,无论方法如何,结果总是一致。上山的路不止一条,能登上顶峰的每一条路都是好路。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提倡两者互溶而收益于读者。
生活需要阅读,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
读书亦是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读书时,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如同会品咖啡的人,读书时,能够品出书的韵味,能够进入乐之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的乐之境界呢?
首先,要忘记苦境。当今的学生,大都说读书苦。固然,与升学的压力,扼***了学生们读书的兴趣,不过,一些学生们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趣和价值,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之人读书时的心境为何会有如此的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我认为,这不是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
心不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早已俘虏了不少同学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太强调功利性。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读书的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会有趣吗?还是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看来,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关于读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阅读,唯有如此,读书之乐境才会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令人豁然开朗。我以为,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读书,这是低级的阅读;另一种是用生命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只有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此时,读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享受美好的人生。
只有畅游书海,我们的思想才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对话,可以与社会对话,可以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在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孔子和庄子,可以认识屈原和文天祥。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可以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可以了解卢梭与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我们太怕考试的分数低,太怕输,太怕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独。
如果书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风,那么,读书之乐便是那探险的远航之船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