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算真正的过完了。所以,大家都欢聚在一起,吃汤圆,赏月亮,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
今年,我们在池店的家里过元宵节。下午,奶奶准备做汤圆,我和妹妹高兴地提出帮忙拿妈妈早上买来做汤圆的材料(面粉、擀面棍、花生酱和芝麻酱),奶奶先让我去洗干净手,然后,我就坐在桌子边,看她打开一袋糯米粉,倒在脸盆里,又在中间挖了个洞,倒一点温水,就揉了起来,一边揉一边说:“这和面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太干,到时候做的汤圆会裂开,太稀,就还要往里加糯米粉。”我在旁边仔细地听着,看着,一会儿,就差不多好了,我的手痒了起来,我让奶奶给我试试,她把脸盆端到我面前,我学着奶奶的样,揉啊揉,有点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软软的,很好玩,奶奶还表扬我了。然后,奶奶拿了一团面搓成长条,再一小块一小块掰下,拿起一块,放在手心,揉成一个圆形,往里面放了肉馅,再把口子慢慢捏拢,再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做起来,可是,那个肉很不听话,老要跑出来,所以,我就在外面又给它贴了一层糯米粉,这下,我做的这个汤圆成了汤圆中的“巨无霸”。妹妹玩了一会儿,就不太有耐心了,后来由于不听奶奶劝告,被剥夺了做汤圆的权利,最终,被分得一堆面,做了一些被妈妈评价为“四不像”的东西,有虎、兔、叮当猫……
今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妈妈就特意包了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汤圆,之后我也帮妈妈做巧克力汤圆。首先用温水与汤圆粉一起和面,刚开始我还不知道要用温水和面,白白地浪费了不少面粉。和好面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备用,然后把巧克力剁碎,将剂子按扁,中间直接包入巧克力,也可以加上葡萄干等零食,我在封闭汤圆口时,一不小心,汤圆的肚皮就如八月的石榴般破了一个大洞,我急忙取了一点面皮“缝补伤口。”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的动作也灵活多了,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包好了汤圆,挨个把汤圆“扔”到锅里去煮。
十分钟后,汤圆煮好了,我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捞汤圆,恨不得把一锅汤圆全都吞下去,当汤圆端到我面前时,我赶紧吃了一个,甜甜的,很好吃,我闭上眼,安静地享受汤圆,那股香甜的滋味也慢慢流进了心田……“巨无霸”也被分入妹妹碗中,落入口中,真不是盖的,大,真大,她咬了好几口,才咬到一滴点的馅,真苦了爱吃馅的妹妹。
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觉得,汤圆的味道是甜的,元宵节的味道是甜的,年味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
傍晚,晚风轻拂,大地一片安宁又清爽。突然,几朵烟花一起划破晴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他们争先恐后地出上天,只是为了给人们展示最美的瞬间。
声音消失了,我慌忙推开窗,烟花都不见了踪迹。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只有飘荡在空中的白色烟雾。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弥漫着年的味道……我家,连烟花都不放,能有什么年味儿呢?
“下来吃饭了!”一声呼喊打断了思绪,我不满地撇撇嘴,蜗牛般的“爬”下楼。“快点!”爸爸的声音再一次刺激着耳朵,我却像没听到一样,还是慢腾腾的坐下。接过筷子,一声不吭的低下头,赌气般地扒着饭。
耳边响起嘈杂的声音,我也不去理会,做好认真吃饭的样子,好让人发现我的不快。因为平时我是说的最多的那个,今天的菜似乎比平时多了些,摆满了一大桌子。想想也是,过年了嘛,可吃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年放烟花来得高兴些!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发现我的小情绪,我轻轻跺了跺脚,可还是没人在意。
“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我悄悄抬抬眼睛,慢慢伸直了腰,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但每个人都是满脸笑意。“来!祝我们一家团圆,新年快乐!”妈妈把杯子伸向中间,杯与杯之中碰撞出了清脆的响音。“又不是一年聚一次,说的这么隆重。”我别扭地想。
“来来,宝贝也来!”我有些不乐意地拿起杯子,正好撞上一张张笑脸。清脆的响音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响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中某个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感觉…不一样了。桌上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还有别的。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
“宝贝新年快乐!”妈妈对我说。我看看爸爸和奶奶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啊!平淡的……又很温暖。我找到答案了,只要一家人幸福的地过个年,放不放烟花有什么重要的呢?“嗯!新年快乐!”我也笑了。
原来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我家独特的年味啊。
过新年,穿新衣,大红灯笼,高高挂,贴春联,接福气,放鞭炮,过年啦!
三十的早上,我和老妈早早的起来去采购,我们来到菜市场,那里的人可真多啊!人们都在忙碌的置办年货,都是大包小包的提着,你挤我拥的,好有过年的气氛啊!和老妈逛街回来,我和爸爸一起开车回老家贴对联,回到老家,哇,街道两旁的路灯,都挂上了一串串火红的灯笼,大街小巷的也都挂着喜气洋洋的灯笼。
从老家回来,我和爸爸老妈去奶奶家过除夕,到了奶奶家,我和爸爸爷爷去贴对联,奶奶和老妈在家里包饺子,爸爸贴,爷爷撕胶带,我是小小指挥家,一会告诉爸爸高了,一会告诉他低了,很快我们就把对联贴好了。回到家奶奶和老妈也把饺子包好了,准备吃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围着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吃了起来,有红烧肉、大虾、糖醋鱼、大盘鸡、……好香啊!好丰盛啊!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又围在一起看春晚,看完春晚我和爸爸老妈回到自己家。
初一,我们一家和伯伯一家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我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羊年大吉大利,爷爷奶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拜完年,我和弟弟去放鞭炮,我一手拿着鞭炮,用火机点燃,抛向空中,“蹦”,响亮的爆竹声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一直到元宵节,元宵节,人们都会吃汤圆,猜灯谜,逛庙会。一家人团团圆圆,年味十足。
我喜欢年的味道。
过年了,常听到有人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回首过去,如今生活富裕了,新衣服、鱼肉、压岁钱都司空见惯,挂彩灯、亮灯笼、放鞭炮已不再是新年特有,娱乐方式多样化,春晚不再是唯一,就连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也吃不出特别味道了。是呀,用老人们的话说,现在的日子好了,天天都是年呀。
可年就是年,年味也从未远去。一年一年走来,我们从贫穷到富有,从遭受欺凌到发展壮大,从初露锋芒到日新月异,年见证了成长,年味成了最真实的展现。看,年味已融入不断的传承里,展现在亲朋的欢笑上,回荡在四海的祝福中,徜徉在祖国的强大里,年味需要我们用心去。
看看我们的春运,海陆空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参与、路途辛劳独自知,堪称一个全民的运动会、一个人类迁徙的壮举,只为守候一个回家过年的传统。回家过年对每个人的吸引力是那么强,为见到亲人的笑脸,为一顿团圆的年夜饭,所有艰辛付出都是那么值得。过年回家正是年味开始的地方吧。
谈谈我们的年俗,满是剪不断的传承、尽是道不尽的年味。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在春节文化传承中,从辞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闹元宵等种种风俗活动中,能深切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和祝福,可以在这种血脉相连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唯有精心守护这份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
听听我们的'祝福,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四面八方,同祝阖家团圆,共贺祖国昌盛,这是能感受到的、最具凝聚力的年味。从西北边陲哨所、从戍守海岛营地、从驻外使领馆、从援外医疗队、从海外华人社团、从航行于茫茫大海上的远洋巨轮上纷纷传递出新年的祝福,表达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如此令人动容、令人澎湃。年味就蕴藉在此。
想想我们的未来,是昂扬向上的斗志,是奋发有为的发展,更是年味最好的延续。的确,过年是辞旧迎新,是继往开来,承载着太多的感情、愿望、信仰和梦想,正如我们的百年复兴中国梦,如今已然是如此铿锵有力。又如我们的庆云小城,建设活力新城,魅力庆云的号角已经吹响,就这样,在中国大地上,从上到下一年年总结、一代代奋斗,成就了最有力、最浓重、最绵延的年味。
年味一直有,用心体会自然来。而且我们的年味十足,我们一年更比一年好。新年了,大家都用心体会我们的年味吧,感受我们的国泰民安吧。祝大家新年快乐,年味多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的情景。我的——怀集,过年的方式同样特别。我今天就带你去见识一番吧!
——拿红包
太阳刚上来,刚啼叫,人们刚睁开眼睛,新的一天又迎来了。我们早已准备出发。我们将会到每家每户去索取红包。进了门,我们要先甜甜地说一句:“恭喜发财!”或者“身体健康!”总之,我们一定要说祝福的话。主人就会把红包递给我们,我们要向主人表示感谢。
——拜神
拜神用品有:酒、鸡、水果、香、蜡烛、爆竹……我的会挑着扁担去拜神。拜神的时候,先把装了酒的酒杯里的酒给倒了,再点香,然后点蜡烛,最后要烧元宝、放爆竹。我们轮流到几处地方去拜神,最后拜神的地方在家。
——吃斋
到吃午饭的时间了。这次的午饭可不像平时的大鱼大肉,而是吃斋。里面有:笋干、木耳、粉丝、冬菇、青菜。吃得我们津津有味。
——舞狮
会到我们村的每家每户家门口前舞。每当狮子到家门口的时候。我们要早早的准备好:有钱的红包(数字要吉祥点的)、红纸上的钱(要用钱摆一个字)、芹菜、甘蔗、水果、盆子(要将所有东西放入盆中)。等狮子来了以后,我们把盆子拿到家门口。主人要把红包交给狮子,接着就放爆竹。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狮子将会自动离开。外面的篮球场也会有狮子表演,只见最前面用钱摆了一个“发”字,寓意是马上发财。狮子表演得惟妙惟肖,一会儿神狮甩尾,一会儿两狮相争,一会儿狮子眨眼……真是变化无常啊!
——放烟花、爆竹
终于到了晚上,我们激动地跑到篮球场,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要看烟花啦。我把烟花放到篮球场上,准备好一切后。“砰——砰——砰——”烟花从子弹演化成天上一朵朵既绚丽多彩又变化多端的花朵,姹紫嫣红的烟花真是引人注目。有些烟花发出鸟鸣的声音,有些从一朵花结成了一朵朵花,真是千姿百态!我们还要放爆竹呢!开始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声音就好似雷公公发怒时那训斥声,搞得我都要捂住耳朵了。
我们家乡过年可真是年味十足,丰富多彩!你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家乡是怎样过年的吧!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传统文化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这条岁月长河中消失殆尽。有的却经人们的历代相传保留了下来。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的旧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歌谣时常在我嘴边念着,仿佛就是要告诉我们腊八节一过,就要过年了,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资了,打扫尘除,买新衣,腌鱼腌肉,贴窗花……可我记忆中的新年要从姥爷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黄酒开始的。
无论你是自家宴客还是走亲访友都离不开吃,而这一桌桌丰盛的佳肴,自然离不开美酒,而自家酿的美酒更是香甜。我姥爷家做的黄酒在当地就小有名气。这一古法做的黄酒传到我妈妈这一代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酒。酒虽好喝,但酒劲十足,就连我爸爸都要忌惮三分呢!
旧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酿酒日,早在前一个星期,姥爷酒开车进到山里的认识的农户家,把头年定好的糯米拉回来。姥爷说:“山里的空气好,气温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长得好,好米才能酿好酒。”再把酿酒用的器皿洗净晾干,如果做酒的过程沾上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渍都会使酒变质。头天把米洗净,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这是让米发胀,蒸出来的米就不会反生,发酵就更彻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第二天到来。
九月初九这天一大早,姥爷把泡好的米,放进木桶里隔水蒸上半个多小时,熟透,再倒进大盆里,散开透气,晾一下,每次都会蒸上几大桶。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会给我和哥哥捏几个大大的糯米饭团,沾上糖,好吃极了,这也是我和哥哥喜欢在这天主动帮忙干活的原因。米晾到半凉,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白色圆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状,再把酒曲均匀地拌进一盆盆熟糯米中,这个过程是个力气活也是精细活,记忆中,每次都是妈妈在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进一点凉水,这时糯米饭就会拉出粘稠的糖丝,把这些能拉出糖丝的糯米四周码好,按实,中间掏空,盖上盖子,包上厚实的棉被,放上十天左右,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叫热发酵过程。姥爷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就像好的钢铁要经过火的淬炼,人要成才也要经过各种历练,中间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热发酵期间不能随意揭盖一样,十天后就要收酒了,这里说的收酒不是说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还早呢,还要把酒用大量的凉开水收进装酒用的大缸里,进行冷发酵,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等过了冷发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时满屋子都散发着酒的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的酒招待远方来的亲朋好友,别有味道,这就是我家年的开始。
家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却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彩多样,但传承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也要将我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浓郁。
我们来到鄞江镇卢王村,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眼前是一片绿莹莹的大草坪,一条斜坡通往下面崎岖不平的石子滩,石子滩旁边清澈见底的小溪流唱着欢快的歌,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哈,这里就是我们的烧烤、露营地。
刚到达目的地,耳边就传来了“嗨哟嗨哟”的声音,我凑过去一看,一群大人正扛着一个巨大的牛头。只见牛的嘴巴张得老大老大,舌头暴露在外面,一双眼睛微微睁着。大家把牛头扛到溪边后,立刻分工合作,洗牛头的洗牛头,搭灶的搭灶,一个人都不闲着。这时,又有两个人抬了一口巨大的铁锅,架在刚搭好的灶台上,这锅大得够惊人的,差不多能把我装进去。准备就绪后,两个大人把已经洗好的.牛头搬到了大锅里,我好奇地走过去瞧那个牛头,那狰狞的面目把我吓了一大跳。大人们盖上锅盖,开始煮这个庞然大物了。
经过5个多小时的烹煮,牛头终于出炉了。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大家都围在大锅周围,贪婪地吸着这股香味,个个馋得直流口水。
大人们把冒着热气的牛头扛到了草坪上。我们几个小孩子早已准备好了碗筷,争先恐后地围在牛头边,生怕被别人抢先一步。开始切牛头肉了,只见妈妈拿着一把小刀,麻利地切下了一大块,那牛肉上沾了浓浓的油脂,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几个敏捷的孩子一把抢过去,迅速挤出人群,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慢慢享用起自己的美餐来。
爸爸拿出了一块很大的餐布,在几个大人的帮助下铺开来当餐桌。这时牛头、牛尾巴、牛舌头、牛蹄纷纷上桌,大人和孩子们都围在了“餐桌”边,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牛头宴开吃了!”随着一声令下,我们迅速拿起碗筷,开始品尝美味的牛头肉……
夜幕已经降临,银白色的月亮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中,霸气的牛头宴还在继续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