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是什么、怎么样。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为什么。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时间
空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
逻辑: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科学,
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相关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 “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2)注意约数和确数。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概括性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
①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③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2、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①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②内涵 较为丰富的句子。(“句不离 段”、结合语境) ③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等)。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有两种题型:
A、“XX”词好在哪里(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____事物的______特征,符合客观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B、“XX”词能不能删掉
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
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科学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递进
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整体把握的基本步骤:(扎实、精细。)
1.看标题——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则看内容确定)
2.理思路,析结构——总分式、层进
3.抓重点、做标记——中心句、重点句、
中心段落
4.答题要有方法
(一)筛选信息
1、题型:分析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
常用疑问词:“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2、对策:审题→读文→筛选→答题
审题,把握说明对象和命题点
读文,确定筛选区域和对应句
筛选,保留本质特点和核心词
答题,有时要进行归纳、组合
(二)概括
1、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
概括层意、段意或文意;
解释题目的含义或文章取个标题 。
2、策略:
(1)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通常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说明对象的特征:A、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看题目、在首段中找、抓关键词句
B、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开头或结尾,有的话可以抄原句。) 没有中心句要分析语段,进行归纳。(标点标记很重要、结构形式类似的词语、短语、句子)
要点归纳法
(1)明确说明对象
(2)分析具体内容(形状、性质、结构、构造、成因、原理、功用、特征等)(可借助段落中心句、关键句)
(3)归纳整理要点(语言力求准确、精炼)
(3)解释题目的含义或给文章拟标题。
a.标题原则:简明、新颖、有概括性。
b.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c.一般情况用陈述语言,不要用否定句。
(1)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A.对指代成分的分析要结合语法、句义。
B.在语境中中心词语的准确性。在语境中区分近义词表义的差异。
C.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2、重点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指:
(1)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结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
(2)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3)结构复杂的长句;
(4)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
3、品析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由上下文内容来解题
考文中句子的指代:
2、借助记叙文的要素来梳理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了解人物的身份、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物的各种表现中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二)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1、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物三种,都是为表达作者的看法,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叙事记人、写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说理
2、中心思想=事件概括+ 作者看法 / 情感
3、事件概括(具体表现)=什么人+怎么样+做何事+有什么结果
(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把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标题、议论抒情文字等综合起来考虑。
1、标题的作用
2、议论抒情的文字的作用: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抒发作者的情感。
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4、与中心有关的关键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表现中心。
5、与中心有关的关键词的理解:词本意+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他对表现人物情感、文章中心的作用。
(二)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合作者的情感。
1、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上五种描写都可有细节描写。
某种人物描写的作用=某种人物描写+人物思想性格+与下文情节的关系+文章中心
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情感=某种人物描写+某种情况下+揣摩人物心理和情感+文章中心
2、分析情节的发展变化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剖析人物形象(略)。
(一)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分清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
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插入的事情,是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主题更鲜明。
(二)抓住记叙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
1、以时间为线索:如《社戏》
2、以空间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以某一物为线索:如《小桔灯》
4、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春》
(三)分清段落和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1、抓时间、空间的变化
2、抓选材角度的变化:如《春》
3、注意议论、抒情文字的穿插:如
4、注意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5、利用起到总起、过渡、呼应、小结、总结等作用的重要语句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已记叙和描写为主,也适当使用说明、抒情和议论。
1、记叙:交待事实,把人物和时间等简洁地交待清楚。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之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感受。
3、说明: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
4、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5、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
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中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说明文按说明方式分为两大类:
1、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2、文艺性说明文:除采用说明外,辅以叙述、描写、抒情,并借助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四.课内相关的知识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常见的几种样式
五.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
的中心):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2.概括方法: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七.理清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标记词:表时间的词语。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注意: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对说明对象的认识决定的。同一篇文章整体、部分可有几种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八.划分段落层次:
1.借助说明顺序和结构及一些语言标志进行。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2.要注意通览全文,把握说明的中心和重点。
3.说明事理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应从逻辑关系上考虑。
4.介绍建筑物、场地的,类似记游式记叙文,可按先后顺序划分。
5。介绍生物或器物的,可从特点、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划分。
6.说明对象不同,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死套一格种式,要灵活掌握。
九.辨别说明方法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如、比如、又如等) 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比***,***和***一样)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数据)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比喻词)
用图表: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表格、图形)
引言论: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引号)
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1、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
2、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
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言论,引证事物特征。
十一。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1.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若去掉会使句意肯定化,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题型:能否去掉?为什么?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2、同义词的选用: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严密:词句照应、搭配等,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
3.简明: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4.生动形象(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1)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2)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坐在小学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里,你腼腆的一言不发,脸上时不时露出微微羞涩的笑。老师说几个月没见,你似乎又长大了许多,整个人都变了的感觉……
听着这样的评价我略有些惊讶,不禁回头再又细细打量你:“是吗?有吗……”
经过痛苦的小升初,我们终于在这个金色的九月顺利踏入你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这过程中的各种纠结,辛苦,疲惫……无须多言,我们和你一起走过。
我不知道你最终是否有为今天的选择而后悔遗憾,毕竟你的小伙伴们貌似都选择了大家都仰慕的“名校”。你本来是完全有资格有可能去的,但因为妈妈给你的理智剖析,你选择了今天这所次名校的超火班。
“面子”是什么?我们明白,你也明白。也许一开始选择的时候你还没那么明白,但到开学报到之后,我猜你一定又有了多一些的,知道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今天是2015年9月12日。从开学到现在除开包含今天在内的4天假期,你在这所新的校园里已经走过8天。8天,并不是很长的时间,我却仿佛感觉很久很久。
昨天晚上我和你讨论新学期的课外班计划,提到之前你在学习的无线电班。本来前天晚上我们还想着要坚持的,结果昨晚的你在认真考虑之后告诉我,你决定放弃。
那一刻我有点不可置信,因为我以为你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喜好而坚持己见。甚至我也一直很是踌躇,一边希望你能坚持,另一边亦如你一样担心中学的学业负担过重,会让你顾此失彼影响功课。
但,你最终选择了放手,令我遗憾中夹杂几分欣慰,欣慰中又有些许说不出的怅然。
后来你写。老师给的作文题是“有你真好”。我问你大纲,你告诉我在刚才吃晚饭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要写些什么,还异常兴奋地说这篇作文你想写成散文。
我愣了愣。散文?为什么你总是特别喜欢走山路险路,而不是大道?
“有你真好”,这是多么好写的一篇写人记叙文,你干嘛非要去尝试我认为你根本驾驭不了的“散文”?
而待我再看你写的作文大纲时,心里那一个咯噔就更甚了。因为在那简短的几句文字勾勒之下,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孤单而又倔强的少年,落寞的游离于喧嚣之外。我甚至还能感受到那份寂寥之下的伤心和无奈,一种自舐伤口的微苦。
于是一瞬间里,我的脑子被各种猜想和惶惶填满,想问很多问题,又深知我不能问。
两个小时。从晚上8点到10点,我立在白板前给你一条一条罗列,分析新的作文架构。试图用一种隐蔽的方式把你的构想颠覆,转换成其它的可能对我而言更安心,对你来说更安全的作文模式……可是,你仍旧用你俨然受伤的眼神告诉我:你坚持!
说真的,那时候我真的有种无力受挫感。我很想保护你,或者说我更想尝试让你回避审视内心,将视线投向远方……但我发现自己竟然失败了。我没有办法用类似善意谎言般的东西去愚弄你,正如你很认真地告诉我的:你不想去写一些老调重弹的东西,你想用新的方式,新的视角来描述你的世界。
好吧!我必须承认你是对的。我必须很客观的认可你的这个思路,你的见解,你的想法……它们是真正通往成功的桥梁。因为人只有有勇气尝试才能收获,也只有有胆量去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我想保护你,希望你能走一条更为稳妥的大道,但,这本身就是对你的掣肘。
所以到最后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保守。我决定将人生的真相告诉你,然后把选择权还给你。
我问你“独具匠心”和“天然去雕饰”有什么区别,你很敏锐的发现了它们的不同,说一个是人为,一个是天然。
我说你知道辛弃疾的一首诗吗?里面有这么一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你说你印象不深了,然而当你在网上百度以后却又默不念声。
我把文字分成“红黄蓝紫灰”,告诉你热情激昂是红色,乐观积极是黄色,清新脱俗是蓝色,忧郁怀念是紫色,沉寂痛苦是灰色。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在直面内心时可能都会更偏重紫色和灰色,但是这个世界本身更需要的却是红色和黄色。
你不语。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什么,所以我也只能沉默。
因为我正在残酷地向你宣告:
你所有的小痛苦都是不值一提的。和宇宙相比,你的世界微轻且渺小。你对自己内心小痛楚的偏执关注并不会让更多人了解一个真实完全的你。正相反,它们反而有可能引领人们走向另一个偏颇观察你的角度……
而那,必不是你所期望看到的。
今天中午,我终于打开了你的作文草稿本。实际上这篇草稿你昨晚就完成了,我却并没在第一时间去看。
你也许不相信,我不愿意去看的原因大概也正是你今天提到的:
妈妈,你知道吗?我一直特别郁闷的是每次我的作文一旦给你看了,你让我改了以后就不再是我的东西了……
是的,我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你是否发现到,自四五年级以后,你的\'作文我几乎就不再去看了呢?
听了你这个“小心事”以后,我给你讲了蚕蜕变成蛾的过程。
我提到蚕碌碌无忧的前半生,作茧自缚后的痛苦蜕变,最后蚕蛾短暂的繁衍产卵……问你,如果蚕没有勇气咬破茧,它的作茧自缚是否只有死路一条且毫无意义?
说:假若它能顽强坚持,勇敢地冲出束缚,那么即便后来的生命比之以前要短暂许多,也还是别有光彩。至少它见识了更为广博的世界,延续了后代,不是吗?
你点点头,若有所思。可你不知道的却是,我在你沉思的那一会儿功夫里已经将你的作文小稿浏览一遍,心情百转千回。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这些日子里一直围绕你的小情绪都是些什么了。
尽管你很少给我们聊说,但妈妈还是要真心诚意的告诉你一句:
儿子,你从来都不是孤单一个人,你知道吗?尤其是你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各种打击和挑战时,我们都有关心,也更理解,你知道吗?
或许你一直以为你的成长总是你一个人在努力。你孤单挣扎着。你胆怯,彷徨,委屈,伤心。你失落,不甘,愤怒,或者无奈……这许多许多的情绪,你认为没有人了解,我们也不想理会,是吗?
儿子,其实你误会了。
很多时候,我们批评并不代表不爱你,我们反对,也未必就是不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期望自己能像大海中的灯塔一样,给你一个正确而明晰的方向;希望你能有勇气面对挫折和挑战,走得更远。
所以也许我们会偶尔刻意忽略你所遇到的困难和委屈,让你以为这条路只有你自己。但这并不是真相。真相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你的成长,你的喜怒哀乐,关注你人生路程中可能遭遇的每一点滴。
你说你的作文想写一篇散文,那篇“有你真好”中的“你”将是你躺在树林间望向天空时可以看到的一片云……
你说在你感觉悲伤难过,委屈无助的时候,你最期望的就是能看到那样一片云,它能让你心情宁静平和,让你感觉生活的美好……
儿子,说真的,你这样的构想我真心觉得特别特别好。可是我终究还是打破了你的小世界,我也必须要打破你的小世界。
正如你知道的:温室里的花儿是经不住风雨的,不是吗?
而妈妈也想告诉你,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可是,我们却决不能把这小房子就当成世界的全部。我们必须要学会把自己的心门打开,因为只有打开来我们才会发现“自己”之外的东西,也才能发现到更多值得在意,值得珍惜的宝藏。
我们要学会信任,学会沟通,学会从黑暗、痛苦、挫折中发现美好与收获……这样,我们的人生也才会更丰富,更完美。
下午我问你,在未来的三年初中生活里你是否还要继续学钢琴。你看上去是很慎重的在考虑。在我几次表明爸爸妈妈一定会尊重你的选择以后,你再次选择了坚持。
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也为你的选择感到欣慰。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它们都好比蚕在作茧。如果不去吐丝作茧,蚕的生命还是那样的生命,碌碌却又无忧。可一旦选择了,不好好用心坚持到底,那么这种“作茧”反倒会成为我们的桎梏,让自己的世界不仅越来越狭窄,甚至还有可能会困死其中。
现在的你恰正是如此。
那些你放弃的,因为曾经为之付出代价,现在的半途而废不会让你更开心。那些你坚持的,尽管会让你倍感压力,可坚持到底的收获也许就能让你蜕变成长,化茧成蝶。
人生的真相也就是这样:失去一些,收获一些,磨去一些,粘合一些。
至于最后我们究竟能收获什么,收获多少?这些,在很多时候也许并不仅仅取决于你的世界有多大,而更在于你的心有多宽广,行动有多少!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