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话剧,以滑稽戏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但围绕的却是当今社会敏感话题——早恋。话剧主要是围绕着一个班里的一群同学和一个另类辅导员,故事情节时而幽默时而感人,为我们展现了花季友谊的纯真。
话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代表如今校园里的一类人,有时尚追星的女孩;有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有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好但人缘极佳的同学。他们都是花季的代表,是青春的象征。中国人向来的观念是,这段时间如果男女同学彼此有好感,就是早恋。剧中的陶伟父亲就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缩影,当知道儿子与某个女生来往频繁,就会尽全力去阻止,企图扼***这段友谊。然而,身为班辅导员的马老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位辅导员处理此类事情的方法,不禁让我甚为欣赏。
其实,不应该把所有男女同学的交往都视为早恋,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待这类问题,或许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青春懵懂的感情看作为最深、最真和最纯的友谊。学校的禁止、家长的反对,有时只会造成逆反心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要是知心朋友,多交几个又何妨?难道只因为性别,就在友谊面前退缩吗?
当然,我并不鼓励早恋,但我也不赞成盲目的阻止。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两个人互相欣赏,并共同努力,且双双考入名校的话,那谁又能说这不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被外貌所吸引,还不了解何谓爱情时,那这就是早恋所引起的问题了,可能会使成绩下降,亦或者失去未来。
青春是我们最大的筹码,我们应该好好利用。青春时代懵懂的感情是被允许的,更是可贵的。如果老师和家长能积极引导的话,那么哪怕是早恋,也是一段有好结果的友谊。
我们在青春的跑道上奔跑着,是花季,也是雨季,但我们依旧奔跑。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而我也于这个寒假期间,看了看这本书。此书讲述的是一个国王自食恶果的故事。
读完本书,我觉得书中的那个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李尔王”实在是可悲。他好像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样,分不清好与坏,仅仅凭着两个大点儿女儿平常多说的那些奉承、好听的话。就将自己的江山和权利分给了她们。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以至于被两个大女儿所抛弃,最后还连累了小女儿,自己则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可以说,悲剧的发生是由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一手造成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他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看来他是遭到了天遣,可谓是自食其果。当然,那两个坏女儿的做法也是让人没法容忍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父王面前一个劲儿的夸耀、吹嘘,好来骗取父亲对自己的欢心,从而为自己将来那背信弃义的理想打好基矗然而,正当两个女儿都向他献媚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往往小女儿科第丽霞没有摇尾乞怜似的向他奉承,她不怕和他顶撞,也因此大大扫了他的兴。一怒之下,这位被蒙着双眼的可悲国王就把对自己唯一忠心的小女儿赶出了家门。而没有了绊脚石的两位大女儿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李尔王分给她们盼望已久的家产。之后,她们便抛弃了原先深爱着她们的老国王。当然,恶人有恶报,我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最不完美的,她们没有得到别人真诚的爱。有的,仅仅是和她们当初同样目的一个男人无尽的摆弄。她们不光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同样的,那个害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和父亲的私生子爱特门,到头来也是一无所有。他同那两个可悲又可恨的女人一样,为了金钱和权力,抛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当时那黑暗的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故事虽是发生在遥远的古国,可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无论是谁都会喜欢甜言蜜语的人,喜欢听夸赞的话。这就是人生,但我们不能因为现象和外表而失去理智成为下一个李尔王,“金光灿灿的并不全是黄金!”
皮影戏的\'观后感简介:今天,县文化馆的一些人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皮影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的道具是驴皮材质的,如果改用牛羊皮,表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今天,县文化馆的一些人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的道具是驴皮材质的,如果改用牛羊皮,表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驴皮才能做出有透明质感的道具来。皮影戏的唱法主要分为两种:大嗓和小嗓。大嗓指男性的声音,小嗓指女性的声音。我们岫岩的皮影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男唱女腔。戏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文戏和武戏。文戏是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武戏则是关于打斗。今天县文化馆的表演人员为我们带来的就是文戏。
皮影戏开始了,这出戏的名字叫做《金斧头》。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帮东家砍柴,不小心半路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一位老爷爷出现了,先后给了他金斧头和银斧头,他都没有要,只要自己的那把。东家知道了这件事也去找老爷爷,想要骗斧头,可是恶有恶报,最终得到了恶果。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不要贪便宜,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
皮影,在历史文献中确实有资料可证的,是晋代《搜神记》一篇文中载有“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之段落。
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当是影戏艺术的雏形。影戏虽分由真人成影的人影戏、用双手表演的手影戏和用平面偶人表演的皮影戏,但都同源于幕影表现原理。另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决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熟的前期历程,只是史料断档而已。若将这一前期历程,试上推为皮影戏成熟于极为崇尚文化艺术的盛唐,不无道理。进而再将起源时代上推至两汉并不为过。
这一推论与《搜神记》中“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说相合。故将皮影戏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较为客观。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从,所以流传甚广。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只是在近代社会动乱和新潮文娱的冲击之下才陷于现状。
在寒假的闲暇中,我总忘不了去读一本名著。去细细的品位,理解。其实说读《莎士比亚悲喜剧》并不准确,我读的仅仅是悲剧部分,或许这与我的性格有些联系吧。
悲剧部分分为二部,我想介绍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部——《罗密欧与茱丽叶》。对此大家可能经常耳闻,并大概知道是一部浪漫的悲剧爱情故事可却不知道其中的波折,与命运的不公。罗密欧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而茱丽叶生在另一个贵族家庭。罗密欧英俊潇洒,茱丽叶美丽动人。然而他们所在的家庭却有着深厚的世仇。
在一次舞会上,罗密欧看见了茱丽叶,并且一见钟情在简短的攀谈中,茱丽叶也对这个英俊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后来在罗密欧热烈追逐下,茱丽叶放下了家族的世仇,与罗密欧相爱并结婚。然而再一次不期而遇中,茱丽叶的表哥与罗密欧的朋友撞见,并准备决斗,罗密欧因为茱丽叶的关系阻止了两人的决斗,没想到茱丽叶的表哥暗中偷袭刺中罗密欧朋友的要害最终致死,罗密欧因为好友的死而愤怒冲去与其决斗结果胜出并将其***死。后来在法庭的审判中,罗密欧被驱逐出境。祸不单行,有一位伯爵向茱丽叶提亲,朱丽叶的父亲擅自答应了。茱丽叶没办法,只好向教堂见证她与罗密欧结婚的神父求助。神父给了她一种可以在 12 小时内让人处于假死状态。神父让朱丽叶在结婚前晚服下药让家人以为她死了,将其下葬。神父去通知罗密欧将你从墓地挖出并将你接走。事情如期进行着——茱丽叶服药,家人将其下葬,然而神父还没赶到通知罗密欧,罗密欧就接到茱丽叶死亡的消息。罗密欧跑到茱丽叶的墓地,看到“死去”的茱丽叶悲愤欲绝服下毒药死在茱丽叶身边,神父还是来晚了一步。茱丽叶也在这是醒来,得知计划失败且无力回天就用小刀将自己刺死。
后来两族人都赶来了,听神父道出原委,知道是世仇害的这一切,追悔莫及却为时已晚。然而在这一刻两族人将多年的世仇化解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