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原诗,反复琢磨诗句的含义,想想作者写诗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何人何物、何景何情等,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好,能跳出原诗形式的框架,把原本提供的内容信息熟记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顺手
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时间:夕阳地点:天涯人物:游子事件:一位肝肠寸断的游子拉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西风瑟瑟的天涯。
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不祥的征兆。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古道:苍凉寂寥西风:萧瑟悲凉瘦马:疲惫无力断肠人:悲伤欲绝的人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就改:“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一路走来便来到这里,我彷徨于此,已经步履维艰;这一片便是我的风景,像青青的树藤枯萎衰老。已没了蔓延的青春可以燃烧。我像雨,又像那迁徙的候鸟,又像风,又是漂移的浮云,每个幻想都支离破碎。我是藤,总是把我的\'思念与爱慕将树缠绕,而你并不是那雄伟的老树,会把我与我飞去渐远的昏鸦一同埋葬...
岁月匆匆流逝,我们终将会长大,我们是否会因为生命中不得不进行的离别而落泪,是否会因为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将老去的年月而落泪?
岁月,流星般穿过我梦幻的心灵,如诗如梦的小学生活挥手与我告别,就要别了,我爱的母校,我深爱着的母校!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美梦般的青春,蜜罐般的童年,六年的时光年华。
我要让青春像风帆一样,在狂风摇曳波浪敲击的时候,也要潇洒地走一回,哪怕最终被风浪淘汰,也无悔这一生毕竟经历了富有意义的旅行。
我要让青春像种子一样,在泥土重压冷水浸泡的时候也要吐一吐志向,哪怕最后在秋节里枯萎,也无悔这一生毕竟孕育了果实。
我要让青春象寒梅一样,在冰天雪地的日子也要吐一吐我的芳香,哪怕最后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无怨自己曾经拥有的美丽,
于是,我启程。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追求,才会放出生命的色彩。成功和喜悦从来就不是翻转手掌那般容易,金牌和鲜花从来就不是撞树而死的兔子,骄傲和自豪也不是滑天掉下来的馅饼。只瞄准不射击的猎手不是好猎手,只呐喊不冲锋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永远躺在摇篮里,四肢就会萎缩,永远在黑暗中,双目就会失明。心动永远不如行动,朋友还等什么呢,跟我一起上路吧!
征途是曲曲折折的小路,有寒冰,有大雨,有绊脚石。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深不可测渊池,还是风平浪静的湖面;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还是布满鲜花的阳光大道。我不管,我不管路上的荆棘也不顾前方的危险,系紧我的鞋带上路。
辛酸的汗水伴随着我艰难的脚步,兴奋的泪水伴随着我成功的`喜悦,只要到达了的地方,都是昨天的历史,我追求的是明天的未来。当胜利再次悄悄来临,当掌声再次热烈的响起,我不骄也不燥。因为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因为我知道我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大雨再次冲刷过喜悦,当冰雪再次湮没过兴奋,我无怨也无悔。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有所行动,有所付出,就有所收获,就有所成功。因为我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鲁迅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我想说的是:“人生路无须过多的忧虑,只要迈出脚步,路就在脚下展开……”
改写不是想当然地瞎编胡扯,不能随意对诗中内容进行删改,更不能脱离原诗内容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这里的“改”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改古诗语言为现代语言,使语言更浅白、流畅;二是根据诗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白,使内容更形象、具体。如果脱离了原诗的内容乱改,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味,就不符合作文要求,算跑题作文。讲授:把握原文内容,任何一种改写,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都必须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改写而是另外创作了。若想将古诗词进行真实而艺术地改写,再现原诗的意境,必先把握原诗的内容,确定重点。马致远《秋思》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你却写得欢快,清新,与原诗格调不一致,就不会的分。
当《舌尖上的中国》正在热播之时,作者选择美食作为写作对象,取材颇具时代性。纵观全文,无论是制作馒头与宽面的情景,还是表达自己对面条的情感,均细腻逼真。这样的文章,若出自初中生之手,算得上优秀之作。对于高中生而言,却又显得有些单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只懂得正面描写,不懂得侧画或反面衬托。想一想,能不能模仿《舌尖上的中国》的作法,探究一下这美食的来源呢?比如加一段对麦田的描写,那样文章不仅有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更让美食有了一种情感底蕴。又想,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有几人会天天制作馒头与宽面呢?能不能换一种角度,从反面来讲述这种美食的远逝呢?那样或许更能展示这份寻常美食曾经带给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①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