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人们迷失了自己,只是无法找寻到自己真实的存在,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而对人生感到迷茫。这个时候,只需要继续寻找,总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向。然而有的时候,人们迷失了自己之后,不去寻找真实的自己,反而把自己臆想成另一种存在,然后就以那种存在的姿态去继续自己的人生。那种时候,人们就很难再找回自己,甚至会走上一条极端的不归路。
就如同古代帝王,相信每一任帝王在登基之初都是想做一任明君造福百姓的。但是有的帝王会因为权欲熏心,真的把自己当成神,可以主宰终生,最终背离了自己的初衷。纣王要剖比干之心,厉王要“止谤”,连一代圣君唐太宗也差点***掉勇于劝谏的魏征。由此可见,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后果是多么可怕。这也说明了,正确认识自己,有的时候帮助的甚至不仅仅是自己。
但是,在人生迷茫之后,还能正确认识自己,真的那么困难吗?
其实,正确认识自己,只需要自己足够虚心,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去正视自己和改过自新的勇气便可。
齐王在听了邹忌的劝谏之后,立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令改革。法国作家卢梭,他的`《忏悔录》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灵魂自白书”,他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一生,包括他曾做过小偷、抛弃挚友、嫁祸他人的种种丑行。读此《忏悔录》时常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因为当他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是他真正认识自己、超越了自己的时候。
所以说,有的时候,正确认识自己,只需要自己思维的一个转变,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转变,带来的影响却可以是不可估量的。对于个人而言,正确认识自己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有时也可以造福身边的人。而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造福整个国家,给整个社会带去宁静安乐。
人生来不就是为了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吗?所以,正确认识自己吧。
人生往往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有些时候,为了更长足的进步,我们需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吕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吕蒙开始时只是晓得舞刀弄枪,不能勤于文化知识的培养,孙权在给吕蒙指出这一点之后,吕蒙发奋读书,后来连鲁肃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因为孙权的一席话,改变了自己,真正做到了文武双全,为成就吴国的霸业打下基础。而吕蒙自然也就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和修养,成功的改变了自己。
改变自己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毛毛虫变成蝴蝶,经过了千辛万苦的蜕变,如果它一旦放弃,那将功亏一篑。改变自己的过程就好像登山一样,面对山顶那崭新的自己,你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山顶。尽管在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你根本预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你如果去克服它,最终你会发现,你的意志力比以前更强。在你改变自己的同时,也磨练自己的意志。这在根本上是必然的,是相辅相成的。
改变自己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崭新的生活环境,你将怎么办?答案就是改变自己。因为你不能要求社会或别人为你改变什么。我认识两个人,甲和乙。他们的性格都很内向,甚至有些闭塞。上初中后,甲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主动地改变自己,在初中毕业时有了很多好朋友,他的社交能力变强,交际面也更广;反观乙,他甚至比原来更闭塞。由此可见,改变自己是能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的。
改变自己,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的再认识和再创造。当你发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时,这说明你有很清醒的头脑。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才能更好的活着。这是对自我认识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是我们需要的,而在这种再认识的驱使下,你对自己做出了再创造,能改变自己的人是不平凡的人,这种再创造有助于以后的生活。当我们面对逆境或坎坷时,马上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并能立刻付诸行动,已经能够达到“改变”的境界了。
所以,让我们都来学会改变自己,为了更长足的的进步,我们要善于改变自己,要敢于改变自己,从而获得崭新的自己!
没有什么是比自己进步更值得让人高兴的事了。为了能让自己进步,更好地完善自己,我决定要改变自己。
我要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有活力,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在学习方面,我要勇敢向前,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先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实行且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接着,我要开始新的学习之旅。就是:努力认真的学习,极力地汲取来自于知识的营养精华。在为人处事方面,要时刻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可莽撞,不可直言不讳。凡事要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我要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有原则的女生。首先,自己不要自卑,要想信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自己决定的事情,要尽全力去做。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看法,只要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当然,在做某些事之前,也要虚心听取好朋友的建议,不可一意孤行,并且以后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尤其是感情问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以丧失原则为代价,去纵容他人做对人对己都不利的事情。
同时,我也要明确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自己都要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绝不能逃避,更不能打退堂鼓。相信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今天,我们在提倡心理卫生的时候重温这句话,对于心灵的健康和完美是十分有益的。
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世界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把自己的意图和体验、思想和感觉报告给自己,调节自己,控制和完善自己,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人的这种意识和自我意识功能表明,人是能够认识自己的。
然而,认识自己并非易事,人的自我意识是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的。青年人开始走向独立生活,自我意识大大地增强了,但常常表现出某些偏见。我们平时经常听人说:“我对自己最清楚!”“难道我对自己还不了解吗?”其实,讲这些话的人中间某些人对自己并未真正地了解,对自己的才貌、学识、成绩、贡献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要么估计得过高,要么估计得过低。对自己估计过高的人,往往自尊心过强,自尊心本来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爱,自觉维护应有的荣誉和人格。但是,自尊心太强,则是一种有害心身健康的坏脾气。这种人往往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总是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不高兴,容易产生嫉妒心。别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感到不快,因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满腹而导致心身疾病。
对自己估计过低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本是一种美德,承认自己知识少的人,往往是勤奋好学、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事事处处都觉得自己不行,也是一种有害心理健康的意识。例如,在身体上嫌自己长得太矮、太胖或太瘦,怀疑自己的健康,担心患癌症;在学习上甘居中游、下游,缺乏进取精神;在事业上缺乏信心,无所作为;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惭愧、羞怯、畏缩、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的暗示,稍受批评就心灰意懒,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危险念头,对心身健康危害极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是个体认识世界的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卫生的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评价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要素构成。
物质自我包括对自己的身体、衣着及家庭经济状况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追求的目标要量力而行,物质上的享受也要符合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在现阶段对一个拿国家工资的一般干部来说,有住房了,中套还要大套,有了大套还要两套;家电有了彩电还要空调,成天想入非非,而挖空心思去搞,就可能出现行为的偏离而危害健康。
社会自我是指对自己和亲戚朋友在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富有理想,珍惜名誉,对事业具有较高抱负,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去实现它,这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如果过分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甚至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誊,这种虚荣心就偏离了社会自我的正确评价,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遭挫折和失败。
精神自我包括对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正确评价。例如,对是非、好坏、善恶等道德行为的认识评价;对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道德情感的评价;以及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的评价。
总之,认识自己并非易事,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进行陶治、修炼和自我完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