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别人问道,“为什么我竟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答案很简单——不会反省。
瓦茨曾说过“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曾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的确,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学会反省。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抵都成功于善于反省。试想,如果勾践不自省,何以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如果廉颇不自省,何以有“负荆请罪”的佳话?如果吕蒙不自省,何以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美谈?如果陶潜不自省,何以有“实迷路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悟?如果卢梭不自省,何以有《忏悔录》的问世?
凡是一败涂地的人,大抵都失败于不知道自省。纣王无道,亲小人远贤臣,不自省,使几百年的大商基业毁于一旦;太平天国定都后,将领贪图享乐,争权夺利,不自省,断送了大好前程;慈禧太后顽固专横,不自省,使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仲永天资聪明,却恃才傲物,不自省,最终“溟然于众人矣”。
有人认为自省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自省是对以为经验的总结,是对过去的反思。在总结和反思中,我们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变得清醒明智。学会自省,犹如在大漠中听到驼铃,在海上看见灯塔,使我们看清方向,不再迷茫,又怎么能说是浪费时间呢?自省更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个人假如对自己的过失视而不见,讳莫如深,最终只会变得独断专行,举步维艰。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时时刻刻进行反省,在自省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习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理念并不仅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旨趣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关的。许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风家教中对个人美德的赞誉,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倡导,通过各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逐渐演化而成的。它们润物无声地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政治理念,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这也使中国传统社会家风培育的影响远远超出家庭范围。对个人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对家族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对社会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家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大家也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我认为家风并不一定要书面化、固定化,它应该是一种传承——精神与品德的传承。父母虽没有说,但他们一言一行无不在为子女树立榜样,我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下面就来谈谈我们家不算家规的家规吧!
肯吃苦。这是我从祖辈父辈都能看到的。爷爷当初因灾害迁移,凭借自己的一门手艺白手起家,那时住的房屋都是爷爷和爸爸一锤一锤凿出来的。有时候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往往要骑着自行车走多几十里,他们辛辛苦苦赚下的钱自己却不舍得花,那辆自行车一骑就是三十年……爸爸妈妈也一样,人们知道他们在外面潇洒自如,却不知他们曾付出的努力,他们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有时都是排满工作的。
孝顺。说起来这可能是许多家庭的家规,而孝这个字在父母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爸爸虽然是个在外打拼的男人,但他时刻都不忘自己的父母。每两天他总给他们打个电话看药还有没有,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的,逢周末还会和妈妈一起去爷爷家吃饭。妈妈也是有孝心的典范,虽是家里的小女儿但一点不娇气反而能说会做,虽然她对父母的方式往往是口气很重的批评,但谁都能看出她言语深处的爱!如今现实这么形形色色,父母能撇开工作娱乐关心陪伴自己的爸妈,我觉得是十分可贵的。
未雨绸缪。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人却总是事到临头才思考,这未必有些太匆忙。父母总是想得很远,有时候很不理解,知道事情发生看他们镇定自若的样子才知道预先考虑好是多么明智。渐渐地我也开始考虑以后的事,不局限于眼前的事,这样发现会收获一种更广阔的视野。
家风这个东西是说不完也道不尽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家的家风会被不断充实与更新。这些规矩需要每一个成员去践行,并且代代相传,千千万万条家规的传承才会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人生如风,待清风拂过面颊,你再回忆风的清凉,只有迫后悔莫及。人生需要及时反省或扪心,或忧虑,或警醒,或鼓励。
古人一日需三次反省,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但犯错后要好好反省自己,让自己向成功道路迈进一步。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但我对自己爸妈的教育方法感到不满。一次,我的数学成绩落了下来,不敢拿给爸爸,妈妈看,偷偷地藏在抽屉里,过几天,妈妈在收拾房间时找到了我的数学考卷,看了我的数学成绩惊呆了,84分,于是妈妈便从柜子顶上抽出木鞭子,从空中一划"刷"地,我挨打了。我已知道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得挨打,这是家里的惯例,我觉得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确实不对,学习成绩肯定会跌荡起伏的,不可能永远都很好。可他们理解我。在回忆现在热播的<家有儿女>电视剧,他们一家子多么幸福,孩子犯错误得到的不是挨打而是家长细心的教育,让孩子从错误中明白道理。
爸爸,妈妈你们你们应该换位思考,多花点心思在我身上,多想想我的心在想什么,我也会替你们想想。我知道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心理。你们用心良苦我明白,我也尽量考好成绩,好好学习。但你们都明白我已经在进步,在努力。可是你们只懂得让我挨骂,此时我感到非常失望。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能改改教育方法,多向《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学习,哪怕是二分之一也行啊!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在人们的意识里,一提到反省,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与青年人无缘,青年人就是要敢闯敢干,勇往直前,其实并不尽然。反省是不分年龄的,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反省对于任何年纪的人都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实际上,反省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具有重要性: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直接经历和体验的,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反省归根到底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歌德曾说:“知之尚需用之,思之犹应为之。”年轻人,除了要善于反省,还要善于将反省的思考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的思考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