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我们得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的丰富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做一个懂爱会爱的父母。父母好好学习,孩子自然天天向上。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自从学了《穷人》后,我对穷人和残疾人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他们十分棒,有一些常人做不到的事,他们反而能做到,真是了不起,我真佩服他们。在别人受困难,我也会伸出援助之手。
一天晚上,我和妈妈正兴高采烈地从超市里购物出来。只见,在麦当劳店旁坐着一位身穿破衣服,脚穿一双破鞋的残疾老爷爷。他已经失去双脚,坐一块装有轮子的木板,靠着两只手推,才能慢慢地移动。老爷爷无力地拿出一个又脏又破的碗,在乞讨着。
行人可多了,一位人高马大的小伙子,迈着步子向前走。老爷爷有气无力地说:“年轻人,行行好吧。”小伙子连正眼也不看一下老爷爷,就走了。又一位小姑娘又蹦又跳地过来了,老爷爷拿起碗说:“小妹妹,行行好吧。”小姑娘看了一眼老爷爷,凶巴巴地说:“你是在叫我吗?我又不认识你干什么给你钱呀!真是的。”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老爷爷望了一眼小妹妹,无奈地低下了头
这时,从门里走出来一个美国人士,老爷爷没有上去讨。只见这位美国人士打量了一下老爷爷。然后又思考了一下,便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二十元,放进老爷爷的铁碗里。老爷爷激动地抬起头,对着这位美国人谢了又谢。还磕着头,美国人马上去扶起他,还摇了摇手,表示不用谢。这二十元钱,对于富人来说,只不过是鸡毛蒜皮,但是对于穷人来说,那有多宝贵呀!看到这一幕,我也不禁想去捐老爷爷几元钱,可是有不敢,最后,我鼓起勇气克服心里的胆小,我也捐了十元钱,老爷爷激动地望着我。美国人看着我说我也笑着说我捐了钱,心里特别高兴。
今天,我帮了一位残疾老爷爷,虽然有很多假的残疾人但是我特别开心,今后,我一定会多帮助残疾人。
在很多人眼里,全职妈妈是一份没有意义的工作,甚至不认为这是工作。“整天在家里没事做”“不就带个孩子,有什么难的”“全职妈妈好可怜,过着伸手要钱的生活”······这类话经常出现于各种评论中,甚至亲朋好友的嘴中。
曾经我也很迷茫,觉得自己真的如那些人所说的,整天想的都是孩子,没有考虑自己将来是否要重返职场,没有学习新知识的计划,没有注重自己的身体管理,完全失去了自我。更可怕的是,我把这一切归结为“谁让我是全职妈妈”,而没有想过从自身找原因,没有想过全职妈妈也能拥有精彩的自我。
“做一位有自己生活而不是成天围着儿子团团转的母亲,这种心态可以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为健康的礼物之一”。是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且活得精彩,不只是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所谓言传身教,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其实给孩子的影响最大。热情开朗的父母,孩子也会积极乐观;爱阅读的`父母,孩子往往也爱阅读;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父母,孩子不会粗心马虎······
“孩子面前,你想书写一个怎样的人生故事”,这句话提醒着我:你是孩子的榜样,难道,你要让女儿认为女人只能成为没有自我的全职妈妈?难道,以后孩子写《我的妈妈》的时写你整天做家务?难道,你不期待更精彩的生活,更充实的人生?不!我必须努力!目前,我也正在努力着。我开始制定年度计划,计划里包括亲子育儿、日常生活、自身成长这三大方面。我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和锻炼。我开始每天坚持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我开始关注新鲜事物,关注自己老本行的新动态。我唯有努力,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第一次拿到这本书就深深被书的封面场景以及字体迷住了:一位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很是温馨,封面上的字体: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害怕?我不是很理解,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熟读这书的内容,但我猜想,所谓的害怕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吧。
作者是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如今这社会的却如此。我是一名刚实习结束的幼儿教师,来到幼儿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好孩子与坏孩子,听话的与不听话的,有礼貌的与没有礼貌的,为何差距那么大,直到有一次的家长半日活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家长对幼儿的不在乎,对老师的工作的不支持,家长的无所谓,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无所谓,家长的无理取闹,蛮力,幼儿对待同伴的也只有无理取闹。如今家长已经习惯了将教育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师,教得好家长一句敷衍谢谢,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师的责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幼儿在三岁之后父母给予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老师想要改变,绝非一天两天,最重要也得家长的配合。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合格呢?
刚进入幼儿园资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我,每天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学习,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家里很是不想说话。然而每天妹妹恰恰跟我相反,回到家里吃饭时总会在我耳边唠叨个不停,告诉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我则是急急忙忙的吃完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一天妹妹突然对我说“姐姐!你干嘛老是很急啊?”说完后妹妹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天了没有她耳边的唠叨,做事情比以前快了好多,自觉了,但是她不快乐了,我失去了倾听这个资格,她变得沉默寡言。我总认为她还小,不会理解我的心境,直到那一天听了她这句话,我才如大梦初醒般。妹妹说得对,我总是在催她写作业,催她起床,嫌弃她很啰嗦,没有耐心放慢脚步去等待她。我口口声声说爱她,却不知道无形中伤害了她。我把最坏的情绪带给了最爱的人。事实上,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
有几个人乘船出海。大海的气候变化万千,船刚驶入海面时,恰恰碰上了狂风巨浪,船几乎被巨浪吞没。有个人撕破衣服,大声悲惨地痛哭,祈求庇护神,许愿说如能得救,定当还愿报恩。过了不久,风暴过去了,大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大家为幸免于难而互相祝福,手舞足蹈,高兴极了。老实的舵工却对他们说道:“朋友们,幸免于难确实值得高兴庆贺。但我们还务必勇敢地去应对说不定还会再来的狂风巨浪。”这故事告诫人们要明白天有不测风云,风平浪静时仍要警惕随时可能降临的惊涛骇浪。
有个人总爱攒钱,他一心只想着集攒各国的金银钱币,以致发展到近似疯狂的程度。按理说这些钱闲置着不产生利润,集攒起来毫无效益可言,但为了确保其财宝的安全,这个吝啬鬼搬到了一个岛屿上,让环绕岛屿的大海来阻挡各类盗匪的袭扰。对一般人来说这毫无乐趣可言,但攒钱人却乐此不彼,他反复清点、盘算、抚摸这些钱币,不分白天与黑夜,把这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大重要乐趣。
他发现自己的帐目总是有出入,原先是他养的一只猴子粗中有细,常常趁主人不注意,把杜卡金币等从窗口往海里扔下去。就这样使他帐目总是不符,还闹不清到底是啥原因。
金库房间上了大锁,钱就堆在帐簿台上。这一天,调皮的猴子想用这些钱对大海作一次无私的奉献。猴子的欢乐和吝啬鬼的斤斤计较真具戏剧色彩,相信猴子的举动能得到一些人的理解,但要说孰对孰错,恐怕也得分析大半天才行。这只专司捣蛋的猴溜进了库房,从大堆的钱财中随意翻捡着各国的金币。为了证明自己的力气和投掷技巧,它将攒钱人视为生命的贵金属币扔出了窗外。要不是听到那位爱攒钱的人把钥匙插进锁孔开门准备算账,我们这只爱捣乱的猴还不明白会扔出去多少杜卡金币。也许它会使所有的金币全都飞向大海,坠入那屡屡发生沉船的海底深渊,使库房里荡然无存。
上帝想使许多理财能手免遭同样的噩运,而这种人却始终没有把自己攒的钱用对地方。
一直不太有兴趣去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养书。跟周边很多升级的朋友们也聊过,大多都有同感。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家伙自信满满,自居“高竿”不想提升,其实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动不动就来句“你这当老爸(老妈)的也太不合格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话,往往最能说明问题。
之所以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不喜欢此类书的“格调”,不喜欢它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这类书中,父母大都是高高在上教育者、管理者、财产所有人,孩子们自然成了学生、员工甚至是私有财产。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童年莫不如此,虽然不至于走极端自封“小白菜”,对这种方式有点反感也是在所难免有情可愿的。
我们心中的爱与怕很多年前读过纪伯伦的一首诗,至今仍念念不忘——“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其实,父母之于子女,本不应该是创造与被创造,教育与被教育的角色;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高年级路人甲”有幸遇上了“低年级路人乙”,应该珍惜和善待这种缘分。
近日,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我,书中的观点甚合我心。序言中有句话”今天的父母正在经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总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改变子女,他们开始认识到自身也需要改变,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心中暗笑,是你们这些作者们经历了一些变化吧。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真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我去!我们心中对孩子满满的爱,怎么就变成怕了啊!?先忍忍,别着急反对,接着看他所谓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我们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点倾向,谁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多多呢。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最近闺女刚上一年级,我俩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幼儿园那样撒欢放羊了。下班回家就盯着写作业,背课文,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不好意思,因为正式上学了,上传时间提前至九点)。闺女一脸的不高兴,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接下来观点更让人吃惊,“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