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民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民俗与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过年民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襄樊是一个风景优美秀丽的古城,也是我的家乡。说起咱家乡襄樊那特有的民风民俗可还真不少呢!现在,就根据我了解到的民俗给大家讲讲吧!
襄樊人历来好客。在待客方面,只要有客人来,必定不停喊着“稀客”,忙着端茶倒水,陪客人闲谈。而当客人走时,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就走”,强调酒的重要。一般先酒后饭,不可先饭酒。饭酒必强劝,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来一碗,趁其不备,叩进客人碗中,直到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樊人土音念“KANG”饭)。
而寿诞,庆祝生辰,俗称“过生”或“做生”。儿童生日吃长寿面,穿新衣,长辈赠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岁、60岁、70岁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或其他礼物,主人置酒款待。
丧葬,旧时土葬,对棺木很讲究,我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进棺内,名曰“入殓”。灵柩放入灵堂“停灵”三天。然后送至墓地掩埋。然而建国后,封建迷信的活动渐渐废除,火葬渐渐兴起。
而穿天节为襄樊古代特有节令。宋代的左季裕《鸡肋编》称“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穿天节,去交南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汉水之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在滩中找有孔穿的`不白石,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
襄樊的风俗之丰富,远不止如此,每一个风俗都是一个优美的故事或传说。如今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处处充满了幸福、宁静、祥和。生活在这里的我,也越来越爱上了她!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