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课前自学阶段和课中互学阶段的调查从中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校所收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孩子,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家长普遍存大对教育不重视,对孩子学习不关心的倾向,致使不少学生的学习全凭自觉,而这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自律能力的发展仍处于波动时期,仍具有不稳定性,所有不少同学未能形成在课外自学的习惯。
2.通过学生的个别谈话,我们也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对于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知之不多,甚至知之绝少。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因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帮助,反而受到家长的严格督促和监督,致使不少同学的知识难点因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致使难点累加,学习兴趣衰落,信心大失,以致形成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仍因家长的家庭教育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施以正确的引导,致使不少性格内向的同学因成绩的下滑而渐次变得沉默少语,所以在课堂活动中仍有少半数的同学不能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之中。
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建立起家庭、学校与学生的互助网络,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课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课堂的倾向太过严重。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不少教师在政史类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知的时间占到整个课堂时间的百分之九十,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说是太少的。所以学生并不是不想独立思考,而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
2、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所有学生的发展。这一点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教师的教学过分的突出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点之外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过程体验的软性知识与能力的强化。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学优生,而忽视了集体中的合格生与奋进生的发展。
3、课堂教学,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得力。这一点我想是学生未能形成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因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学生形成正确习惯的主要保障。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无论在课前自学,还是在课中互学,或者是课后帮学,除了上述的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学校的管理。我们不要说学生的自觉性不强,甚至可以说我们教师的自学性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要想形成正确的习惯,是离不开行之有效地常规纪律约束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在严格而明确的管理体制下方能形成正确的教与学的习惯。
最后的尝试证明我的想法是可以的。后来,我们为这件事开心了很久。不仅仅是因为大家的聪明,还因为大家的默契和配合。现在想想,那时候,老师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学会合作。
上了初中,我们经常要做很多的'小组活动。有时候,很多事情要在周末完成,大家住在不同的城市,难免会有很多不便。于是,我们学会了分工。每个人都一定会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所以就会有人负责不同的部分,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分工绝对地负责和坚持。在分工过程中,难免又会遇到工作多与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家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对方有不便或者碰巧有事情,大家就应该多去分担。自己如果完成不了,就应该学会向别人请求帮忙;如果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更多,就应该积极帮小组分担更多。分工完成之后,工作又要重新组织,成为最后完成的一个整体。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也许自己的创意会被否认,又也许自己会否认别人的想法。这都需要大家谦虚接受意见,需要大家用正确的方式提出意见。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所以合作往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重要部分。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假如最后我提出搭桥的这种方式没有让大家到达终点,我想我应该做的不是道歉,因为合作中,总有第一次尝试也总有失败;我更不应该推卸责任,因为方法是我提出来的。我要做的是反省自己,看问题出在哪里,才知道失败的真正原因,而这些就是这一次失败的经验与收获。大家也一定不会责怪什么,这本来就是自由发挥的平台,大家一定会体谅,同样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
如果合作之后,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大家可以做到自我反省,体谅组员,这也不是一次失败的合作。这一次合作收获的经验,就是下一次合作成功的垫脚石。
学会合作,就是学会体谅,学会交往,学会认识自己。
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小组讨论几个问题,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很快的开始了群学,我们答案统一,分好功,就像在台上的时候一样试了一遍。
老师正好拍了拍手,我们立刻安静了下来。老师说:“你们哪一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我们小组迅速的都把手高高的'举了起来。老师说:“怎么只有第八小组举手,别的小组不会吗?还是没有讨论好?还有没有别的小组举手?”我们看了看,没有一个组长举手,有个别组员举起手了。老师又说:“那就还是第八小组来吧。”
我们来到了台上,组长先说:“我们小组来为大家展示……请大家看着导学案,认真听。”第一位同学讲完第二位同学讲……我们合作的非常好。最后组长做了总结,我们小组展示完了。请大家点评、补充。老师说:“这个小组表现的非常好,合作也非常棒,大家把掌声送给第八小组。”我们非常自豪的笑着,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展示的这么好。我们十分高兴、自豪、开心、快乐。
这件事情,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忘记那次难忘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
合作学习就是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性别等方面的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组内其他成员,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但这种分组形式不宜在每一次分组合作学习中采用,否则容易造成一人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同时,还应该根据合作学习内容的特点、难易程度等动态地编排小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也可以是组内角色的互换,让小组中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并获得小组总体效果。
2、建立机制。
首先,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学生不仅要为本小组的活动献计献策,同时也要努力使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理解并认可自己的想法。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易于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努力对小组整体的荣誉和成功有责任。
3、适时引导。
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还很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很难能有效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及时全面巡视,发现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